少阳病

少阳病

口苦、咽干、目眩的病症
《伤寒论》少阳病的病位不是半表半里,其病变中心主要在胆腑,病机为邪热与正气相搏;致邪恋胆腑,胆失清和。因此,临床上必须围绕胆火上炎。胆火内郁、胆腑热结、胆汁外溢、胆气不宁胆郁饮结等一系列胆腑病证进行辨治。[1]
    中医病名:少阳病 外文名: 别名: 就诊科室:中医科 多发群体: 常见发病部位: 常见病因: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 常见症状:口苦、咽干、目眩 传染性: 传播途径: 英文名称:Shaoyang disease

病因

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以致出现口苦、咽干、目眩。邪在胆而逆(影响)在胃,故有喜呕不欲食等消化功能失常。气机不爽即发生胸胁苦满。邪正相争,正气虚弱不能抗邪外出则往来寒热。

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概括: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少阳证是邪在肝胆的病变。

内容提要:《伤寒论》少阳病的病位不是半表半里,其病变中心主要在胆腑,病机为邪热与正气相搏;致邪恋胆腑,胆失清和。因此,临床上必须围绕胆火上炎。胆火内郁、胆腑热结、胆汁外溢、胆气不宁胆郁饮结等一系列胆腑病证进行辨治。

辨证施治

    邪犯少阳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治则: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主方:小柴胡汤。方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少阳兼证治法(1)兼太阳病证候: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治则:解表和里。主方:柴胡桂枝汤。方药:桂枝(去皮)、黄芩、人参、甘草(炙)、半夏(洗)、芍药、大枣(擘)、生姜(切)、柴胡。(2)兼阳明里实证证候: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方药: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洗、生姜、枳实、大枣(擘)、大黄。(3)兼里气不足证候:少阳病腹中拘急而痛,脉象浮沉弦。治则: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方:小建中汤。方药: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服药后里虚得复,而少阳病证不减,再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