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彭德怀

少年彭德怀

1985年马秉煜执导电影
《少年彭德怀》,中国电影,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摄制,1985年上映,讲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彭德怀童年及少年时期的经历;故事发生在1907年前后,彭德怀家境贫寒,但他读书用心,但随着父母双亡,他小小年纪便承担养家谋生的重担,一家人过着艰难的生活,好友罗满被地主打死,他愤怒地打开了地主家的粮仓救济穷人,被官府追捕,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远走他乡,寻找一条新的生路……本片于1986年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第二届“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奖、葡萄牙第15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儿童片奖。另有同名连环画。
    中文名:少年彭德怀 外文名:Young Peng Dehuai 其他译名: 类型:家庭 出品公司: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马秉煜 编剧:丁隆炎 制片人: 主演:富大龙,李海浪 片长: 票房: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出品时间:1985年

基本内容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

编剧:丁隆炎

导演:马秉煜

主要演员:李海浪、富大龙、周光大、杨彦强、郭汉兰、钱波

颜色:彩色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晚清末年湖南湘潭的一个山村——开国元帅彭德怀的家乡。私塾学堂里,一群小学生正在背《三字经》,小得华(即彭德怀)看不惯教书先生的那副凶相,一个字也不肯背。他不小心撞翻了练字的沙盘,被先生责打也不求饶。

进学堂半年多了,他始终不愿说话,这下可气坏了爸爸。为了供得华读书。爸爸拖着病身子去干撑船、背盐的重活,儿子却有这么一副倔脾气,难怪他着急。其实,得华很聪明,连大班同学的书也能背。

先生看他聪明,不再生他的气,还主动送他“文房四宝”,得华不要,先生说他“不食嗟来之食”,有出息。爸爸为了给他买上“文房四宝”,又带病去背盐,不慎摔倒,从此卧病不起,家里生活更穷困了。

得华的爷爷早年参加过太平军,至今还保留一把大刀;小得华愿意听爷爷讲故事,求爷爷教他练功习武。

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当卖一空。小得华不能再念书了,上山砍柴赚几文钱养家。更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得华妈妈身上有孕,还要到山上挖野菜,一头栽倒在荒郊野外,离开了人世。

从此,得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爷爷因为上了年纪,已经不能干活了,他怕死后给彭家带来经济负担,决定外出讨饭,宁愿客死异乡,临行前把刀留给了得华,不辞而别。

村子里的大财主陈大善人过生日要百姓们祝寿,还假惺惺地给穷人施舍点米。得华和弟弟来领米,就是不愿说祝寿的话。

狗腿子秦大暴牙辱骂得华,得华宁肯不要米也不低头。

得华八舅是个吹鼓手,为村里办红白喜事,日子过得去,可是膝下无女儿,想收得华为徒,得华却说什么也不当吹鼓手。

他还是以砍柴为生,有时把当天卖不掉的柴存放在舅舅家,但从来不吃舅舅家一口饭。

得华给刘大爹家放牛,总算有口饭吃了,又能常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有一次他们在山上割草,没想到秦大暴牙竟让孩子们每人交一把草给他,献少了就挨打。得华忍无可忍,凭自己一身武功狠狠地惩罚了这个地主狗腿子。

得华不敢在村里呆了,和伙伴罗满到附近的煤窑当苦工。该发工钱的时候,煤窑总管竟把工人血汗钱拐跑了。

愤怒的工人烧毁了煤窑,得华、罗满又回到村里。

罗满为了接济穷人,偷了大财主的粮食,被秦大暴牙打得半死,得华闻讯后提刀冲进财主院,去救罗满,但罗满不幸死了,得华怒火中烧,用大刀砸开了地主粮仓,穷乡亲们一起涌进地主大院抢粮食……

15岁的得华被悬赏通缉,从此,他远离家乡,走上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演员自述

在影片《少年彭德怀》中,年仅8岁的富大龙扮演了从小出身贫穷,又非常倔强的小得华(即彭德怀)。

得华虽然很聪明,甚至能够读懂背下很多高年级的书,但因为看不惯教书先生的那副凶相,一个字也不肯背,甚至被先生责打也不肯求饶。

平时小得华也很少说话,只有坐在一旁听着曾经参加过太平军的爷爷讲故事时,才会不停地问这问那。

在15岁时,小得华便因为为朋友伸张正义,砸开了地主的粮仓。从此他远离家乡,走上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

我还记得当时我正在少年宫的武术班上课,突然我们老师领进来几个人。其中一人一进来就看见了我,并向旁边的指了指我,还一直笑个不停。可见我能演这个角色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长得比较像,尤其是嘴。小时候脸上的五官还没长开,两个小腮帮子嘟噜着,我觉得这应该是导演看上我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直到现在,我表演一些角色的时候还是在追随童年的感觉。因为我觉得小时候的表演完全是一种天性,非常纯真,非常高超——那种感觉是成年以后学过表演也很难做到的。

而且,在影片中导演要求我表演的小彭德怀也和生活中的我有些相似,尤其是那种比较沉默、孤独的感觉。

因为我的父母支援“三线”,我是在甘肃天水出生的,拍《少年彭德怀》的时候刚刚回到北京不久,所以有一种外来人的感觉,总是融入不到周围同学的生活当中去。我觉得,当时我的状态和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很像,可以说是本色出演。

人物简介

彭德怀(1898—197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元帅军衔,原名彭得华,号石穿。

早年经历

1898年

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幼年读过两年书,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十五岁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1916年入湘军当兵,痛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思想。

1919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后因派会员杀死一恶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脱,1922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6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著名共产党人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1月于所在营成立士兵委员会,订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维护士兵权益的会章。

1928年1月升任团长,4月在大革命失败的革命低潮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率部在湘鄂赣边转战数月,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后率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4军会师;1929年1月为了配合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担负留守井冈山、钳制湘赣敌军的艰巨任务。

1930年6月任第3军团总指挥,率部在平江击败国民党军的进攻,乘胜攻入长沙,占领十日。

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1月补选为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他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所率3军团屡建战功;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逐渐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曾对李德的错误的军事指挥提出严肃的批评。

长征路上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率3军团积极执行新的作战方针,北渡赤水,回师攻占娄山关,再克遵义城,协同第1军团歼灭大量反扑之敌,取得第一方面军长征后第一个大胜利。

1935年6月第一方面军同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决拥护北上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9月,第1、3军合编为陕甘支队,任司令员。10月,与政治委员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在他率领红军勇猛打退敌军骑兵的追击后,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他:“”同年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直罗镇战役。

1936年1月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2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与毛泽东等指挥部队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宣传抗日,扩大红军。5月任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西征宁夏、陇东,迎接第二、第四方面军北上会师。10月底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与朱德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在华北敌后领导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指挥部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与日军进行频繁战斗的同时,并与制造磨擦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40年,在华北发动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使全国军民受到鼓舞。

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统一领导对敌斗争、整风学习、大生产和减租减息运动,实行精兵简政,领导华北军民渡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1943年9月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对日军的大反攻。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胡宗南等部20多万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指挥仅2万余人的陕北部队和后勤机关,同十倍于己的敌军作战。

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采取拖疲敌人的“蘑菇战术”,伺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一个半月内连续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后又在沙家店歼敌两个旅,挫败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扭转了西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

1948年2、3月间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举歼敌五个旅,于4月22日收复延安。彭德怀出奇制胜,以劣势兵力战胜优势兵力的指挥艺术,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1949年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形势下,运用军事进攻与和平谈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当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边境安全时,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抗美援朝的决策,毅然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38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经过两年边打边谈,于1953年7月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最高的“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军委工作

1952年4月回国,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他以极大的魄力,领导实行军队组织机构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装备,组建技术兵种,举办各类军事学校和研究机构,实施正规的军政训练,建立第一线国防筑城体系,促进人民解放军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从单一兵种到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性转变。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忍辱负重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勇于直言,为民请命,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批评,遭到了错误的批判,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后被免去国防部长等职务,搬出中南海永福堂,在京郊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1962年6月,他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反驳庐山会议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坚持真理,再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审查。

1965年9月被毛泽东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他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四人帮”严重迫害,他据理斗争,坚贞不屈,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平反昭雪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为他和陶铸同志同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在悼词中说:“彭德怀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今天,党中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给彭德怀同志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为他恢复了名誉。”

1998年10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称“彭德怀同志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怀念和爱戴。”

“彭德怀同志为党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

“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理,尽管身处逆境,但他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但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贞气节。他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严于律己,克勤克俭,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彭德怀同志一生奋斗的光荣业绩、崇高思想和优良作风,为我们加强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有《彭德怀传》、《彭德怀全传》、《彭德怀年谱》、《彭德怀与抗日战争》、《彭德怀自述》、《彭德怀军事文选》等出版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