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榄仁

小叶榄仁

使君子科、诃子属落叶乔木
小叶榄仁(学名:Terminalia neotaliala Capuron)是使君子科、诃子属落叶大乔木,株高10-15米,主干直立,冠幅2-5米,侧枝轮生呈水平展开,树冠层伞形,层次分明,质感轻细。叶小,长3-8厘米,宽2-3厘米,提琴状倒卵形,全缘;穗状花序腋生,花两性花柱单生伸出;核果纺锤形;种子1个。 原产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中国广东、福建、台湾沿海一带已有引种栽培。耐风、耐热、耐湿、耐碱、耐瘠。不拘土质,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为最佳,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为23-32℃。小叶榄仁具有树形优美、抗病虫害、抗强风吹袭、耐贫瘠等优点,可用作行道树、景观树,孤植、列植或群植皆宜,是中国南方地区极具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和海岸树种。
    中文名: 拉丁学名:Terminalia mantaly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桃金娘目 亚目: 科:使君子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诃子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小叶榄仁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广东、香港、台湾、广西。 命名者及年代:Capuron,1973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小叶榄仁 中文别名:细叶榄仁、非洲榄仁、雨伞树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类,株高可达15公尺,主干浑圆挺直,枝桠自然分层轮生于主干四周,层层分明有序水平向四周开展,枝桠柔软,小叶琵琶形,具短绒毛,冬季落叶后光秃柔细的枝桠美,益显独特风格;春季萌发青翠的新叶,随风飘逸,姿态甚为忧雅。树形虽高,但枝干极为柔软,根群生长稳固后极抗强风吹袭,并耐盐分,为优良的海岸树种。花期:其花小而不显着,呈穗状花序。姿态甚为优雅,为优良的海岸树种、也常做行道树使用。

分布范围

原产地:非洲。中国分布在广东、香港、台湾、广西。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东莞、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主要城市: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北海、茂名、景洪)。

繁殖方法

播种法

取成熟掉落的种子为佳,春至夏季播种。

嫁接法

1、砧木选用榄仁树,三月上旬嫁接为宜,阴雨天气不宜嫁接。

2、土:小叶榄仁树性强健,生长迅速,不拘土质,但以肥沃的沙质土壤为最佳。

3、水、光照:排水、日照需良好。幼株需水较多,应常补给。每年春、夏季各施有机肥一次。树冠若不均衡,待冬季落叶后稍加修整。

4、温度: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为23——32℃。

5、特点:耐热、耐湿、耐碱、耐瘠、抗污染、易移植、寿命长。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害虫名称】

咖啡皱胸天牛

【分类地位】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

【为害症状】幼虫为害腰果树主干基部和主根,在皮下蛀食,早期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和产量,后期可致植株死亡。小叶榄仁夜蛾类危害特点:幼虫食害叶片,严重时全田小叶榄仁蚕食一空,仅留叶柄及主脉,被害麻株生长停滞,多生侧枝,既影响本季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剥食茎杆皮层;幼虫可成群迁飞,稍受震扰吐丝落地,有假死性。3-4龄后,白天潜于植株下部或土缝,傍晚移出取食为害。一年发生6-98代,7-8月发生多,高温、干旱年份更多,常和斜纹夜蛾混发,对叶菜类威胁甚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清除杂草,收获后翻耕晒土或灌水,以破坏或恶化其化蛹场所,有助于减少虫源。②结合管理随手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虫,以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①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②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③柳枝蘸洒500倍敌百虫诱杀蛾子。

(3)药剂防治。挑治或全面治交替喷施21%灭杀毙乳油6000~8000倍液,或50%氰戊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或20%氰马或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功夫、2.5%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或80%敌敌畏、或2.5%灭幼脲、或25%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5%卡死克、或5%农梦特2000~30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

主要价值

树形虽高、但枝干极为柔软,根群生长稳后极抗强风吹袭,并耐盐分,为优良的海岸树种。景观用途:庭园树、行道树。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