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症

小儿肥胖症

医学领域术语
医学上对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的儿童,称为小儿肥胖症。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1]
  • 中医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诊科室:
  • 多发群体:
  • 常见发病部位:
  • 常见病因:
  • 常见症状: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西医学名:小儿肥胖症
  • 所属科室:妇儿科-儿科
  • 是否进入医保:是

简介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者。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为2.4%~3.92%,而西安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9%。

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研究表明,小儿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单纯生肥胖症早期进行干预。本节主要叙述单纯性肥胖症(Simple obesity)。

病因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营养过度

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三)缺乏活动

儿童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四)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五)中枢调节因素

运动原则

1.设计原则:安全,有趣味性,价格便宜,便于长期坚持,能有效减少脂肪。

2.设计要素:应重视有体重移动的运动,在这些运动中距离比速度更重要。还应注意柔韧性运动。

3.运动形式: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交替,技巧运动。

4.处方制定:测试个体有氧能力。将峰强度控制在以代谢当量为单位的90%,平均强度为其60%~70%之间。寻得安全的界值点。把减脂的任务均匀分配到3个月之内。

5.处方内容:包括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期限。运动强度以平均强度为主,一般为最大氧消耗的50%(约为最大心率的60%~65%)。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运动时间为1~2h。运动期限以3个月为一个阶段,一年为一个周期。

6.训练方案:每次训练必需先作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在每个训练活动间要有小休息。运动结束必需有恢复运动(即冷身运动)。身体不适/受伤时立即停止训练。必需教会自我保护技术。

预防

防止儿童肥胖症,应从胎儿期着手,加强孕妇营养教育,重视科学喂养、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摄食过多甜食、淀粉类及高脂肪食物。加强体格锻炼,定期监测小儿生长发育情况,并接受营养指导。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