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

宵衣旰食

汉语词语
宵衣旰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xiāo yī gàn shí,意思是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现在大多时候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1]
    中文名: 外文名: 拼音:发音 xiāo yī gàn shí 近义词: 反义词: 名称:宵衣旰食 出处: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释义:释义 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用法:褒义,谓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示例 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旧唐书·刘蕡传》)

出处

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举例造句

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旧唐书·刘蕡传》�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成语举例: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旧唐书刘蕡传》)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今师兴三年,可谓久矣;税及百物,可谓繁矣,陛下为之宵衣旰食,可谓忧勤矣。”

宋司马光《论横山疏》:“虏骑大至,复军杀将,边城昼闭,朝廷乃为之宵衣旰食,焦心劳思,兴兵运财,以救其急。”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食,不能读作“sí”;旰,不能读作“hàn”。

成语辨形:宵,不能写作“肖”。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xygs

【近义词】:夙夜不懈、握发吐哺、日理万机

【反义词】:醉生梦死、游手好闲、得过且过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getting up before dawn and eating late (busy with state affairs)

英文翻译

get up early and take one's meal late

延展阅读

【成语出处】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