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磊

宫磊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宫磊,男,博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3]。200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年获美国爱荷华州州立大学生态与进化系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双博士学位。2015年至今,任东北师范大学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特聘教授、“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第六批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人选,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植物多倍体基因组进化及其分子机制、植物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在本领域权威SCI期刊上共发表34篇论文,包括Nature,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Plant,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The Plant Genome等。目前已主持多项国家级别的科研项目,如天然和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小麦体系核质协同/共进化。2020年10月15日,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
  • 中文名:宫磊
  • 民族:
  • 出生地:
  • 毕业院校: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学位/学历:博士
  • 职业:教师
  • 专业方向:
  • 职务:
  • 学术代表作:
  • 主要成就: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教学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2001-2005年,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专业,学士学位

2005-2008年,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遗传学,硕士

2008-2014年,美国爱荷华州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USA)生态与进化系,遗传学,博士

2008-2014年,美国爱荷华州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USA)生态与进化系,生物信息及计算生物学,博士

研究经历

2008-2014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生态与进化系,实验室研究助理

2014-2015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生态与进化系,博士后

2015年1月-至今,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多倍体基因组进化及其分子机制、植物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植物多倍体基因组进化及其分子机制、植物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在本领域权威SCI期刊上共发表34篇论文,包括Nature,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Plant,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The Plant Genome等。目前已主持多项国家级别的科研项目,如天然和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小麦体系核质协同/共进化。

世界首例古小麦基因组

近日,民革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党员宫磊研究团队与吉林大学崔银秋教授研究团队合作,成功测定了世界首例古小麦全基因组序列。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8日,在植物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

注:六倍体普通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驯化始于大约一万年前的新月沃地,然后向西扩散到欧洲,向东扩散到东亚。然而,小麦进入中国后的传播扩散途径并不清楚。

为揭开未解之谜,宫磊、崔银秋率领研究团队克服了古植物中DNA含量极低、降解损伤严重的困难,从距今3800年的单粒小麦种子中成功提取到其基因组DNA,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古代小麦种子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组装。基因组数据分析和形态学观察均证明出土的小麦为六倍体普通小麦。通过与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现代六倍体小麦品种数据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证明了古代小麦与中国西南地区现存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密切关系。

这项研究系古代小麦基因组研究的首次尝试,为理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农业传播提供了跨时间维度的直接证据。青藏高原现代地方品种与古代小麦高度相似的等位基因频率为小麦向高原传播的西南途径提供了更加直接有力的分子依据。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此外,该研究结果为中国种植的现存小麦地方品种的栽培起源,扩散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获奖情况

2020年8月,入选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名单

2020年10月15日,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社会任职

“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第六批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人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