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天然塔

宜昌天然塔

位于宜昌城区的一处景点
在宜昌城区沿江大道与横跨长江的宜万铁路大桥交会处的上方,有座称为天然塔的名胜古迹。此塔屹立在江边丘上,俗称“宝塔”,附近一条支流也因之称宝塔河,在现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环境中,虽然貌不起眼,但在旧时却是宜昌古城的城标。
  • 中文名:宜昌天然塔
  • 外文名:Yichang natural tower
  • 地理位置:
  • 气候条件:
  • 开放时间:
  • 门票价格:
  • 占地面积:
  • 著名景点:
  • 地点:宜昌城区
  • 荣誉:天然塔的名胜古迹

介绍

天然塔位于长江北岸、宜昌市滨江公园延伸段内,为宜昌市城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清代建筑物。1962年公布为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然塔,相传始建于晋代,系由著名文学家郭璞于西晋末年侨居夷陵(今宜昌)时所建。至明代崇祯末年,大学士文安之(夷陵人)把原塔拆除拟建新塔,但未能如愿。时至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当地士民损资在原塔基处重建,但因技术问题和资金不继,屡建屡圮,仅建塔基二级。直到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春,才由当时的士绅徐经业、王永言等10余人损资重建,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塔成。塔高43.35米,砖石迭砌,八棱七层,层层出檐,其下皆有三踩如意斗拱装饰。塔室筑有登塔阶梯可依次在一至七层出入。各层塔室自下而上随着塔体的收分,逐室缩水面积,各层塔室皆为八角攒顶,采光明亮。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负塔,形象生动,底层塔门面向大江,门额刻“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门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天然塔“取以人为之力,而行天然之事”,建塔岿然耸峙江岸,意在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

2006年8月,启动天然塔景区绿化工程。天然塔景区是宜昌市滨江公园延伸段7个节点景观的核心景观,面积约4万平方米,规划有星辰广场、林荫大道、休闲亭等景观功能设施。共计完成大规格乔木503株,草坪29000平方米,地被及色叶植物2700平方米,各类灌木239株,土石方挖填4万多立方米,广场铺装完成约6100多平方米,道路形成约2000米,修建有厕所、茶吧、石雕栏杆和组合亭,建筑面积约790平方米。

2019年10月7日,天然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天然塔的来由

天然塔虽名“天然”,却非天然而成,而是人工所建。据清同治三年(1864)《宜昌府志·艺文志》中的“重修天然塔记”(王春煦)一文载:“东湖为古彝陵州,西南滨江,江之南有葛道山,为客山,屹然高耸,城东主山卑弱,受其欺压。且江水自西峡一束,经西城而东,直泻荆门,非高标凌跨,无以束其势。故城南青草铺有塔,岿然耸峙江干。旧传晋郭景纯侨寓时所建,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咸于塔乎是赖。”文中的东湖是县名,清时为府、县治所,民国时为宜昌县,宜昌解放时为宜昌地、市、县治所在地,后因兴建葛洲坝工程,宜昌县城迁至小溪塔镇,即今夷陵区。宜昌古名夷陵,由于满清是外夷入主中原,时人忌讳“夷”,故书为“彝陵”。

王春煦是江苏娄县人,由进士入仕,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秋迁任宜昌知府,在上任的第二年就挥毫泼墨写下《重修天然塔记》。他在记中开宗明义道:“华言塔,梵言宰堵波,本西方之教,世辄谓可以控形胜,助起人文,虽属附会之词,而颇有其验,尚义之士,每不惮营建,以广福田焉。”其大意是说,我们华人所说的塔,佛教称宰堵波,传说可以控制山川形胜,有助当地文人的兴盛,这虽是牵强附会的话,但也很灵验,所以崇尚(迷信)的人士往往不怕辛苦而建筑。宜昌(东湖)的天然塔就是例证。究其原由,是因为城西南滨江,江的南岸有座葛道山(今磨基山),相传东晋有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隐居在这里,所以俗视为“客山”,屹然高耸。相形之下,宜昌古城背依的东山,俗谓“主山”,山势蜿蜒平矮,显得卑弱了,风水家便认为受了“客山”的欺压。再者,长江水从西陵峡奔流而出,“至此而夷”,折向绕西城朝东,直泻荆门山(与虎牙山相对,古西塞),若非相当高的标志凌驾与跨越,就不能制约这种态势。为弥补山川形势之不足,因此,在城南青草铺(地名,相当于旧时的乡,今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办事处)建一座塔,岿然耸立在江北,与江南的葛道山对峙。传说,这座塔是晋代郭景纯侨寓夷陵时所建,其目的是“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大凡这里的风水和人文,都有赖于这座塔。

从知府王春煦的记中,我们可以窥之天然塔的创建人及其兴建的初衷。在此前后的地方志书,大凡言及天然塔的,都无一例外地相传是郭璞所建。如1999年版的《宜昌市志·文化·文物》载:“天然塔位于宜昌城东南长江北岸,相传为晋代郭璞侨居夷陵时所建,明废。”郭璞字景纯,晋代河东闻喜(今山西)人,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正因是名人效应,所以天然塔也逐渐成为夷陵古城的城标。

天然塔的传说

《晋书》有载,郭璞善于五行、天文、卜筮之术。他看风水、卜凶吉,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声名的“阴阳先生”。相传郭璞来夷陵后,曾察看夷陵地形,发现夷陵地势低下“缺土”,便使人用车运来中州的土,再对照阴阳的向背角度,垒建了两个土台子,借以抵消山川与五行不相符合的缺陷,并藉土而祭月,使之配合得宜。《宜昌府志》中是这样载述的:“尔雅台在城西北隅所堂街。

《图经》云,晋郭璞注尔雅处,旁有明月台,前有明月池。故老佥云,峡州旧城为璞流寓时所相度,就山川形势,分配五行,独中央地势卑下,于土德为弱,因自中州辇土至峡,相阴阳向背之宜,特建二台镇之。”这就是后世取意“尔雅明月”的由来,并成为“夷陵八景”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如今“尔雅明月”已是芳踪难觅,但据历史传承而衍生出来的“尔雅街”、“墨池巷”却一直随城留迹存名。

尔雅台是因夷陵地势低下缺土而建,这为夷陵后人所接受。同样的,天然塔也是为了改变“客山”葛道山欺凌“主山”东山这种不利的风水而建。王春煦的《重修天然塔记》就说得一清二楚。要说其得名,推测起来,窃以为是塔建之后,历经风雨,屹然耸立,浑然天成;倘若取意,或许也寓为“依乎天理,顺其自然”。

而对于天然塔的得名,民间另有一种传说。1992年版的《荆楚名胜概览》、1999年版的《湖北地名趣谈》和《宜昌市地名志》等书籍中均提到:传说东海龙王的五个龙子违背天意,在夷陵为患,葛道山的天然嫂用天赐的七节降龙鞭狠打五龙,终将其治服,使之变成了一座五龙山。天然嫂也因连战五龙而累死。其夫地忽哥按照遗嘱,将其埋在五龙山对岸。n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