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

汉语汉字
宕,汉字二级字,读作dàng,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洞屋,引申有拖延,搁置;放纵,不受拘束;洞穴;洞屋等意思。[1]
  • 中文名:宕
  • 拼音:dàng
  • 繁体:宕
  • 部首:宀
  • 五笔:PDF
  • 仓颉:JMR
  • 郑码:WDG
  • 笔顺:44513251
  • 名称:宕
  • 笔画:8
  • 部首笔划:5
  • 四角号码:30602
  • UniCode:CJK统一汉字U 5B95
  • 释义:洞穴;洞屋宕,过也。一曰洞屋。从宀,碭省声。――《说文》。按,字从宀,洞屋当为本训。洞屋者,四围无障蔽之谓。

字源演变

会意字。从亡,从石。西周金文中,“宕”有以“广”为形旁的异体(应隶定为“右”),后来这种异体没有沿用下来。“宕”所从的“石”的上部,一直到汉代的隶书中,仍保持篆文的写法,类似于“厂”。到楷书中把撇与横的交接点移到横的中间。

本义是洞屋。《说文》:“宕,过也。一日洞屋。从亡,砀省声。”林义光《文源》:“石为砀省不显。洞屋,石洞如屋者。从石、广。洞屋前后通,故引申为过。徐灏注笺:“岩,盖石室空洞之义。”由洞屋引申有通过、宽广、放纵、飘荡、拖延、拖下等意义。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dàng

名词

洞穴,洞屋

cave

宕,过也。一曰洞屋。从宀,砀省声。——《说文》

坑洼

pit

兼茅中自时有偃宕,疑为虎穴。——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空旷,昏暗

宕冥

动词

穿过,通过

pass

邗子寻犬,宕入仙穴。——《列仙传》

离开

臣闻函车之兽,离山必毙;绝波之鳞,宕流则枯。——《宋书·袁淑传》

飘荡

万耒支援南亩去,千崖通辟东风宕。——郭沫若《满江红·芦笛崖》词

放纵,不受约束

indulge

性豪宕,不拘细行。——《金史·姬汝作传》

豪宕

开扩

非遍览山川形势之胜,不足以宕心胸。——清· 默堂主人《〈续板桥杂记〉弁言》

耷拉着,悬挂

droop

宽皮宕肉

拖延

procrastinate

宕延,宕账

形容词

潇洒跌荡。常用以形容诗文风格

芸问曰:“各种古文,宗何为是?”

余曰:“……昌黎取其浑,柳州取其峭,庐陵取其宕,三苏取其辩。” ——清·沈覆《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tàn

名词

地名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过也。一曰洞屋。从宀,砀省声。汝南项有宕乡。徒浪切

说文解字注

(宕)过也。

宕之言放荡也。谷梁传引传曰。长狄兄弟三人。佚宕中国。

一曰洞屋。

洞屋谓通迵之屋。四围无障蔽也。凡道家言洞天者、谓无所不通。

从宀。砀省声。

徒浪切。十部。

汝南项有宕乡。

汝南郡项县。地理志、郡国志同。春秋经之项国也。今河南陈州府项城县是其地。

康熙字典

《广韵》徒浪切。《集韵》《韵会》大浪切。音汤。《说文》:过也。一曰洞屋。从宀,砀省声。《谷梁传·文十一年》:长翟兄弟三人,佚宕中国。

又州名。秦汉诸羌地。後魏内附,周置宕州。陕西化外,汝南项有宕鄕。

又《集韵》:采石工谓之宕戸。

又《正字通》:与荡通。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韩国

日本

书法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全浊

徒浪切

dʰɑŋ

集韵

全浊

大浪切

dɑŋ

韵略

徒浪切

增韵

徒浪切

中原音韵

江阳

全清

taŋ

中州音韵

江阳

他浪切

洪武正韵

全浊

徒浪切

d‘a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