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省属高等院校
安徽工程大学(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
    中文名:安徽工程大学 外文名:Anhui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主管部门:安徽省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刘宁 ;副校长(主持工作):王绍武 本科专业:70个 院系设置: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院校代码:10363 简 称:安工程(AHPU) 类 别:公办大学 类 型:理工 校 训:尚德敏学、唯实惟新 地 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

历史沿革

1935年9月,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

1938年9月,更名为芜湖市私立内思中学,在抗日战争中停办。

1945年,学校复校。

1946年2月,更名为芜湖市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

1949年4月,更名为皖南区芜湖市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2月,芜湖市立高级职业学校(工科)并入学校,更名为皖南区芜湖工业学校。

1952年10月,芜湖市工业职工学校安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机械部分并入学校,成立安徽省芜湖工业职业学校,隶属原安徽省工业厅领导。

1955年10月,更名为芜湖电力学校。

1958年8月,学校机械科分出与安徽行政学院合并成立安徽工业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支持建立合肥化工学校、淮南化工学校。

1959年3月,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

1960年7月,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招收工业企业电器装备专业专科1个班。

1961年8月,大专班并入安徽工学院,学校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9月,合肥无线电学校、芜湖地区当涂化校1个班并入学校。

1962年7月,学校改属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更名为一机部芜湖电机制造学校。9月,航校部分学生并入学校。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69年3月,学校下放给芜湖市,隶属原芜湖市机械电子工业局领导。11月,学校改办为东方红电机厂,并附设电机制造学校。

1971年,恢复招收中专生。

1972年9月,东方红电机厂附属电机制造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

1973年7月,东方红电机厂重新改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原安徽省机械厅领导。

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安徽机电学院。

1984年5月19 日,经国家经委批准成立中国标准化管理干部学院,隶属原国家标准局领导,与安徽机电学院联合办学,统一领导,共同承担二年制干部专修科和单科短期培训任务、短期单科培训任务、组织标准化教学和科研活动,从1985年始招收攻读标准化学科的大学专修科和双学士本科生。 

1986年,安徽机电学院迁至赭山东路。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芜湖机械学校(2003年6月,更名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996年,安徽机电学院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获批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

2016年,获批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6月,学校获批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8月,学校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办有7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1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学术学位二级 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安徽省重大建设学科1个、安徽省重点学科6个。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设计学、化学、生物工程、软件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数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应用力学与工程结构、金融工程、创意产业与社会管理、中外设计文化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公共管理、艺术、金融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

安徽省重大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发酵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10余人。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8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和教学名师(团队)称号,逐步建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安徽省教坛新秀:龚本刚、瞿成明、储长流、董金权、桂云苗、高建纲、王勇、杨仁春、魏利胜、王雷、陈善群、吴小太、朱贤东、刘峰、张明、任一鸣、陶旭晨、张云丰、王翠娥

安徽省教学名师:周鸣争、干洪、张光胜、费为银、许德生、吴之传、李震、凌有铸、陈跃东、陶庭先、邬红芳、刘军、唐铃凤、杨会成、许德章、汪张林、周晓宏、陶玉贵、王淮梁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安徽省特色专业13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8个。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0个、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点9个、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安徽省精品课程42门;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教学案例推广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艺术设计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安徽省特色专业: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行政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轻化工程、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工程、英语、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环境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生物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基地、纺织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奇瑞迪凯重科安徽工业车辆有限公司管理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服装设计与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达内软件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工与环境类专业教学实习中心、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习和实训基地、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纺织工程专业实训实习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创新与实践实训中心、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纺织技术实验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气与智能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软件工程、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金融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物联网工程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荣誉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连续8年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表彰,其中连续5年为标兵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15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服务中心1个、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实验室2个、安徽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技术转移中心1个;获得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学校分析与测试中心具有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

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8月,学校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社会科学奖2项,获专利授权1178件,其中发明专利312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60.99万册、纸质期刊1275余种,有中外文数据库59个、电子图书47.45万册、电子期刊66.76万册。 

学术期刊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政治与哲学、法律与社会、语言与文学、经济与管理、艺术与文化、体育与教育,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俄罗斯的《文摘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华艺公司CEPS数据库等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8月,学校与芜湖市共建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打造“国际化、工程化、企业化、多元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孵化基地;与芜湖市共建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获批安徽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与地方共建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

承担安徽省、芜湖市决策咨询项目30余项;与芜湖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安徽叉车、奇瑞汽车、大富科技、埃夫特智能装备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美、英、法、德、意、韩、泰等国和台湾地区的近2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主体图形采用三角形金字塔造型,基本结构是英文校名中的“A”、“u”和汉字“工”字笔画的组合。

校徽顶端是一个汉字“人”字,下端是个“工”字,图中的“1935”字样为学校的创办年号。

整体为圆形,周围采用“安徽工程大学“汉英文字环绕,外圈采用富有层次的双线装饰。

校旗

校旗由红、白、红三个宽度不等的平行长方形组成,在白色长方形中央有安徽工程大学校徽与规范字体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的横向组合。

精神文化

校训:尚德敏学、唯实惟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