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日

安全教育日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节日
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中文名:安全教育日 外文名: 别名: 节日时间: 节日类型: 流行地区: 节日起源: 节日活动: 节日饮食: 节日意义: 设定地点: 设立机构: 设定时间: 纪念方式: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 发起时间:1996年 发起单位:教育部、公安部 时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意义:关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日的来历

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

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习惯养成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是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指不需要反复思考和再三选择的“自由”而生的行为。习惯成了自然,轻松就在其中了。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所以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做法

在幼儿园中,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不安全。众所周知,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先闻一闻、看,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才能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为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教育部认真部署、积极推动,围绕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深入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安全教育水平,努力提高中小学生安全素养。

安全教育日主题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题分别是:

1996年:“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关心中小学校安全工作。”

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1998年:“注重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2000年:“保证中小学生集体饮食安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2001年:“校园安全。”

2002年:“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及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004年:“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2005年:“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006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2007年:“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2008年:“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

2009年:“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2010年:3月29日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2011年,3.28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2012年:“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