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后

学士后

就业现象
学士后指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到企业进行见习,不算被企业正式录用,不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只发生活费,企业免交养老保险”,本质就是“零薪就业”。“博士后是到了企业接着搞科研,硕士生、本科生也可以套用这种模式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北京市政协委员孙狄提交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方案的建议》,为毕业生和企业解决就业、招聘难题。该观点的提出引发热议,称该方法是饮鸩止渴,不仅不能缓解就业压力,反倒可能让压力更大。孙狄建议市、区各级政府考虑为接纳“学士后”、“硕士后”的企业给予适当经济补贴,以示鼓励。
    中文名:学士后 外文名: 别名: 背景: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到企业进行见习 资料:727万应届高校毕业生 压力:父母家人的期望和心理压力

定义

学士后指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到企业进行见习,不算被企业正式录用,不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只发生活费,企业免交养老保险”,本质就是“零薪就业”。

定义二:“学士后”是北大青鸟推出的大学生产品品牌的名称。北大青鸟对“学士后”的定义就是:“大学学历+工作技能+工作经验=学士后”。参加“学士后”学习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年满21周岁;2、大学(统招)在校生或毕业生(专科及以上学历)。

社会背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昔日诸多家长及莘莘学子的心愿,如今只是一个飘渺的梦。洗马桶、修脚、搓背、保姆,人们印象中都是乡下人干的活,如今也成了大学生找工作竞争的目标。

而考研究生同样使众多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就业市场就是如此严峻,山沟沟里开出的条件都是要求研究生,研究生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与其再延长读书、实习时间,不如教会学生面对现实。不要挑三拣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卖个猪肉、青菜对于活跃市场经济,提高农贸市场整体经营水平也有着一定的意义。读了十几年的书,即使没文化,知识还是有的,未必做不出成绩。

反对观点

就业难,现在是个社会性问题,除了经济危机的原因,盲目扩招,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才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多干些解决就业的实事,不要动不动就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狄委员的建议本质上不过是延缓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方法,而非着眼于人才培养。学生专业水平的标准早已非常成熟,即学士、硕士、博士,在博士之后欲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还可以进入科研机构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显然,博士后者,是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研究水平而设立。而“学士后”之类,着眼点显然不是专业水平—一般大学生毕业后要提高专业水平,完全可以考硕、考博,何需“学士后”、“硕士后”。

要让大学生都找到工作,还得踏踏实实发展中小企业,让更多企业走出困境,以期产生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改变过去简单加工的出口产业导向,让企业产生更多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的需求;还应放开金融、电力等垄断性行业的服务性岗位,以扩大大学生就业途径。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出来,强大起来,才会产生更多岗位,而那种对学生就业玩“拖”字战术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解决方法

要让大学生都找到工作,还得踏踏实实发展中小企业,让更多企业走出困境,以期产生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改变过去简单加工的出口产业导向,让企业产生更多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的需求;还应放开金融、电力等垄断性行业的服务性岗位,以扩大大学生就业途径。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出来,强大起来,才会产生更多岗位,而那种对学生就业玩“拖”字战术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