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锦云

姚锦云

暨南大学讲师
姚锦云[1],男,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播思想史与华莱坞电影。
  • 中文名:姚锦云
  • 民族:
  • 出生地:
  • 毕业院校:
  • 学位/学历:博士
  • 职业:教师
  • 专业方向:
  • 职务:暨南大学讲师
  • 学术代表作:
  • 主要成就:

人物经历

2012.09–2016.06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

2008.09–2010.06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文学硕士(传播学);

2009.01–2009.05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学习);

1999.09–2003.06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法学学士。

主要成就

课题

(1)主持并完成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先秦儒家传播思想与春秋战国的政治沟通》,(编号17YJC860031)。

(2)主持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传播学”课程为例》。

(3)主持并完成2010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Q使用对大学生的社会现状认知、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影响》,(编号10GXSZ008YB)。

(4)主持并完成2016年度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国际影视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作为华夏文化载体的华莱坞电影》(编号ZJ16Y11)。

专著

《华夏传播理论》(与邵培仁教授合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华夏传播观念研究” 成果(编号:16FXW002)。

论文

(1)CSSCI:《传播受体论:庄子、慧能与王阳明的接受主体性》,《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0期。

(2)CSSCI:《再论庄子传播思想与“接受主体性”》,《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2期。

(3)CSSCI:《论中国传播史研究的想象力与典范性探索》,《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10期。

(4)CSSCI:《华夏传播理论建构试探:从“传播的传递观”到“传播的接受观”》,《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5)CSSCI:《传播理论的胚胎:华夏传播十大观念》,《浙江学刊》2016年第1期。

(6)CSSCI:《传播模式论:<论语>的核心传播模式与儒家传播思维》,《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7)CSSCI:《从思想到理论:论本土传播理论建构的可能性路径》,《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CSSCI)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8)CSSCI:《寻根主义:华人本土传播理论的建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编辑之友》(CSSCI)2014年第1期《2013新闻传播十大观点》进行观点摘登,名列十大观点之首;《新华文摘》2013年第22期读书与传媒篇目辑览收录;《传播学报》2013年第4期总第10期全文转载。

(9)CSSCI:《为历史辩护:华夏传播研究的知识逻辑》,《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3期。

(10)CSSCI:《和而不同交而遂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1)CSSCI:《天地交而万物通:<周易>对人类传播图景的描绘》,《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12)CSSCI扩展版:《传播辩证论:先秦辩证传播思想及其现代理论转化》,《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读书与传媒篇目辑览收录。

(13)CSSCI扩展版:《返本开新:从20世纪中西学术交流看传播学本土化》,《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14)北大核心:《华莱坞“功夫电影”文化变迁的香港镜像——以1970-2010年票房冠军价值观分析为例》,《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15)北大核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华莱坞电影中的交往之道》,《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6期。

社会任职

华夏传播研究会副会长;

学术期刊《华夏传播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编委。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