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讲道理

好好讲道理

T.爱德华·戴默创作的图书
《好好讲道理》是美国T.爱德华·戴默创作的图书。2014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1]《好好讲道理》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平息冲突,把注意力放到道理上来,是个有效的办法。注意到对方论证中的哪怕一丝道理,我们才能替自己找到更好的立场。
    书名:好好讲道理 别名: 作者:T.爱德华·戴默 类别:逻辑思维 原作品: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译者:刀尔登,黄琳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数:416 定价:48 开本:32 装帧:平装 ISBN:9787308133517

内容简介

应对蛮不讲理者的60种逻辑学策略

为什么要讲理?为什么希望别人也讲理?有这么几个实际的理由。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好的论证使我们更好地做出自己的决定。那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理有据的人,无论是实现目标还是完成计划,成功的机会更大。

第二,遇到艰难的道德选择,好的论证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使我们避开有不良后果的行为。

第三,好的论证,使我们更愿意只遵从那些我们有充分理由信其为真的、牢固的观念。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是个讲道理的人,我们就该加强现有的信念,或暴露其不足,以便取舍。

第四,运用好的论证,还能提升我们在社交、工作及个人事务中思考和行动的水准。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某个观点,讲道理通常要比吓唬人、讨好人等办法更有效,至少效果更长远些。

最后一点,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平息冲突,把注意力放到道理上来,是个有效的办法。注意到对方论证中的哪怕一丝道理,我们才能替自己找到更好的立场。

本书能够帮助你:

1.更好地应对胡搅蛮缠的妻子或丈夫、蛮不讲理的老板、喜欢抬杠的同事

2.在交谈中驳回对方的诡辩

3.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错误

4.使你的推理更正确、表达更清晰

5.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

作品目录

语音

引言

第一章智识行为规范

程序标准

伦理标准

形成自己智识风格的原则

1.或谬原则

2.求真原则

3.清晰原则

练习

第二章什么是论证

论点即其他论断所支持的论断

区分论点和意见

4.举证原则

论证的标准形式

5.宽容原则

演绎论证Vs归纳论证

规范性论证的演绎本质

道德论证

法律论证

审美论证

练习

第三章什么是好的论证

好论证须符合五个标准

6.结构原则

7.相关原则

8.接受原则

前提的可接受标准

前提不可接受的条件

9.充分原则

10.辩驳原则

改善你的论证

运用论证的规范

11.延迟判断原则

12.终结原则

练习

第四章什么是谬误

关于谬误的理论

有名称的谬误VS未命名的谬误

谬误的结构

回击谬误

自毁论证

荒谬反证

反证方式

谬误游戏规则

练习

第五章违反结构原则的谬误

6.结构原则

不当前提的谬误

丐题谬误

复合提问谬误

丐题定义谬误

前提不兼容的谬误

前提和结论矛盾的谬误

规范性前提不明的谬误

练习

演绎推理的谬误

条件推理

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

三段论推理

中词不周延的谬误

端项周延不当的谬误

不当换位

练习

第六章违反相关原则的谬误

7.相关原则

无关前提的谬误

起源谬误

合理化谬误

得出错误结论

使用理由不当

作业

诉诸不当的谬误

诉诸不当权威

诉诸公议

诉诸强力或威胁

诉诸传统

诉诸自利

操纵情绪

练习

第七章违反接受原则的谬误

8.接受原则

语义混乱的谬误

模凌两可

暧昧

强调误导

不当反推

滥用模糊

貌异实同

练习

无理预设的谬误

后来居上

连续体谬误

合成谬误

分割谬误

非此即彼

实然/应然之谬

一厢情愿

拒绝例外

折衷谬误

不当类比

练习

第八章违反充分原则的谬误

9.充分原则

缺失证据的谬误

样本不充分

数据不具代表性

诉诸无知

罔顾事实的假设

诉诸俗见

片面辩护

漏失关键证据

练习

因果谬误

混淆充分与必要条件

因果关系简单化

后此谬误

混淆因果关系

忽视共同原因

多米诺谬误(滑坡谬误)

赌徒谬误

练习

第九章违反辩驳原则的谬误

10.辩驳原则

有关反证的谬误

否认反证

忽略反证

毛举细故

练习

诉诸人格的谬误

人身攻击

投毒于井

彼此彼此

练习

转移焦点的谬误

攻击稻草人

红鲱鱼

笑而不答

练习

第十章如何写议论文

研究问题

陈述你的立场

论证你的立场

驳斥对立观点

解决问题

议论文样本

练习

译名表

媒体推荐

美国30余所大学通用的逻辑学教材。如果你只打算买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本书是不二选择!

作品鉴赏

本书的焦点是如何组织良好的、没有缺陷的论证,但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以智识行为的基本规范来理解论证,而一个成熟的人要参与对有争议问题的论证,这些规范是必须恪守的。构成这些规范的若干准则,既与良好论辨的标准,也与有效辨论的其它要素(本书后面将有详尽解释),交织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些规范代表着智识行为的两种最重要的标准:程序标准和道德标准。

程序标准

人们因对事物看法不同而彼此疏离,要有效地解决分歧,有些最基础的原则伴随——实际上通常是引导——讨论,智识行为规范所传达的程序性标准,描述的就是这些基础原则。简单说来,理性解决争议的最有效的一些办法,规范把它们形式化了。平息争议、确定判断、订正信念,能使这些活动富于成效的智识行为的类型,总是要与上述基础原则合拍的。研究语言交流的学者发现,遵循程序性原则的讨论,基本上对应于成功解决争端的讨论,反之则不成功。我自己参与辨论的经验,以及我在大学课堂中对这些原则的试验,也指向同样的可喜结论。

在我的论理课上,我通常拿对什么是“智识行为的规范”的讨论作为开篇,并贯穿始终。到了课程的结尾,我要求全班的学生选择一个当下的道德议题,——对该议题,学生们或多或少地在情感上有所倾向。然后我们分为两组,面对面地相对,遵循本章描述的规范,连续讨论三节课。我的角色只是监督,对论题的题旨,控制住自己,什么也不说,只当某一方有违规范时,才予以指出。我鼓励学生在这几天的课下研究这些问题,学生们也经常把研究所得带到课堂上来,让其它同学注意到这些见解和证据。这种提交,也是讨论的一部分。我实施这样的实验,已有二十多年了,而几乎不变的,是在三小时的讨论之后,学生们总能够就这些道德论题达成完全的共同意见。在这些年里,他们讨论过的问题分布很广,从军队中的同性恋到素食问题,而学生们对自己讨论的结果,几乎总是又惊又喜。最后达成的立场很少是原先两种立场中的一个,而通常是“第三种”,而且是更好的一个。

伦理标准

智识行为规范所表达的第二项标准是伦理上的。如果说声称未能在论证中遵守规则是不道德的,听起来有点不近人情,那么,主张人应该公平地辩论,应该不会显得奇怪吧。公正精神,要求所有参加理性辩论的人,承诺至少要遵循规范的最低标准,那么就此而言,这些规则很显然是有道德意味的。不妨想一想,有多少次,我们的争论对手不理睬我们所认为的“游戏规则”,那才叫恼火。这不仅使讨论进行不下去,更要紧的,还使问题得不到解决,至少失去了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被对方激怒,我们越是希望讲理,就越是光火;谁能说这中间没有道德因素呢?显而易见,我们希望对手公正,同样明显的,我们自己也得公正。

不过,理性讨论这种游戏的目标与其它游戏的目标不同。在其它游戏中,目标是某一方赢,另一方输,遵循规则的目的是确保胜负的公平。而在论证或理性讨论的“游戏”中,目标不是谁赢谁输,而是所有参加者一起来发现问题的最佳解决,或发现有争议事项上的最可靠的观点,而这只有当大家都遵守理性讨论的规则时才能实现。

形成自己智识风格的原则

既然是“讨论”,就意味着至少两方的参加,不然,便成为个人的内心思辨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任何人,只要希望给自己的观点建立尽可能强有力的论证,对解决冲突有所贡献,都应该将下述原则化为自己的智识风格。

1.或谬原则

每一个参加辩论的人,都要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可能是错的。每个人都要承认,在所涉的论题上,自己原先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最无懈可击的观点。

2.求真原则

每个辩论者,都有义务热切地探求真义,至少探求所能达到的最合理的论证。也就是的,每人都应愿意认真对待对方的的观点,查寻对方意见中可能包含的真知灼见,并允许对方就任何方面发表论证或反驳。

3.清晰原则

无论是表达观点,辩护,反驳,都不能有语义混乱,并能够从不同的观点清晰地区分开来。特别重要的是,对论证或批评中任何有可能造成迷惑或误解的关键词,都要仔细推敲。

4.举证原则

举证责任通常总是由提出主张的人地承担。如果对方质疑,主张人便有证明的义务。

5.善意原则

如果复述对手的论证,要认真表达,不得减弱其论证力,不得有违对方的原意。如果对方论证的意旨或清晰性尚存疑问,要以善意度人,而且对方应得补正的机会。

6.结构原则

良好论证的这一首要规范要求,不论是主张还是反对一个观点,其论证应该满足形式完美的论证对基本结构的要求,即,结论要有至少一个理由的支持,如果论证是规范性的,至少要拥有一个规范性前提。这样的论证,不使用相互冲突或与结论相矛盾的推理,也不预先假设结论的真实性,更不进行不合逻辑的演绎推导。

7.相关原则

论辨中只能提出其真实性对结论的真实性有所贡献的论点。

8.接受原则

论证中提出的论点,必须是,对成熟、有理智的人来说是有可能接受的,从而符合可接受性的规范。

9.充分原则

论证中应努力提出相关的,可接受的论点,从而在数量和质量上使结论成为可以接受的。

10.辩驳原则

按照良好论证的第五项规范,论证的过程中,对这一论证或其所支持的立场的可以预见的关键性非难,应该有所辨驳。而当批评对方的论证时,不应回避其最强有力之处。

11.延迟判断原则

如果一个良好的论辨不能支持任何一种立场,或均衡地支持不只一个立场,那么论辨人应该——在多数情况下——延迟对议题的判断。如果当时的情况需要尽快的决定,应该权衡是在现有基础上做出判断更合适一些,还是继续延迟判断更合适一些。

12.终结原则

在下述情况下,一个论题应视为辩论终结:如果不同立场中的某一种论辨是结构完满的,使用着相关且可接受的推理,为相应的结论提供了充足的基础,并且包含着对所有关键性异议的反驳。除非有人能够证明这一论证不是最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参辩人便有义务接受它的结论,认为议题已经辩决。如果该论证在后来被人发现有缺陷,以至它所支持的观点重新变得可疑,参辨人便有责任重开议题,以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解决。

上面所说的原则中,前三个通常被认为是智力工作的标准性准则。人们几乎普遍地认为,它们是严肃地讨论问题的逻辑基石。

作者简介

T.爱德华·戴默,作家,美国哲学教授。作为成绩卓著的高校教授,被授予JamesA.DavidFacultyRecognition奖项。

译者:刀尔登,1964年生于沈阳,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玻璃屋顶》、《中国好人》《七日谈:字母表,以及希里花斯人的合理生活》。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