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

失语

医学术语
失语是一种医学术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又称获得性语言障碍,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器质性损害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受损,尤其是语音、语义、字形等语言符号的理解和表达障碍。[1]
    中医病名: 外文名: 别名:获得性语言障碍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 多发群体: 常见发病部位:颅脑,头部 常见病因:脑血管病、脑瘤、颅脑外伤 常见症状:口语、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丧失 传染性:无 传播途径:

概述

失语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对失语症作出简明、正规的定义比较困难。

为帮助理解失语症,首先简述语言(language)、言语(speech)、思维(thought)的涵义。

语言时通过应用符号达到交流的能力,包括对符号的运用和接受的能力。符号包括口头和书面的符号(文字),还应包括姿势语言(手语或哑语、手势)。

言语为口语交流的机械部分。为使口语表达发言清晰,需要相应的神经肌肉活动。纯言语障碍为构音障碍,为口语表达所需的神经肌肉装置病变,产生发音异常,构音不清。纯构音障碍即使严重,甚至哑,亦无失语。患者绝无听理解障碍,不属于失语。

思维为内部语言。临床上语言和思维可以区别。纯思维问题即病态思维,如精神分裂症。可通过患者正常的言语表达了解其病态思维而明确诊断。

临床实践中,语言、言语和思维的症状常可混合出现。临床上检查有无失语应具备下列前提:

1、无视听觉感觉缺损

2、无口咽部肌肉瘫痪、共济失调

3、无意识障碍及痴呆

4、哑不一定是失语,癔病性失音可表现为哑。

5、缄默症,口语表达不能,可用其他方式交流。

6、先天发育迟滞,称语言迟滞,不属失语。

历史

1825年Bouillaud指出,言语表达能力丧失,长于脑前部或额叶有关。

1836年Dax也明确指出左大脑半球与语言有关。

1861年Broca发现一病例,丧失言语和书写能力,但理解口语。尸解证明病变累及左大脑半球额中、下回。

1874年Wernicke发表著名的“失语症状学”描述了左颞上回为听中枢控制声的印象,称此为感觉性失语。额下回后部控制声的运动印象,成为后来的运动性失语。Wernicke认为此二区必有联系,此联系中断必产生第三种失语。1885年Lichteim从临床证明第三种失语——传导性失语。

自Broca至20世纪初,大脑机能定位被普遍接受。20世纪上半世纪,机能整体学说代替了定位学说。20世纪下半世纪,大脑定位联系学说又被重视。认为人脑复杂的活动与初级活动和感觉活动相关,皮层间联系中断为语言障碍的主要原因。

1940年代,中国著名神经病学家许英魁教授将Head创立的失语检查法引入国内。1950年代北医神经科将此检查法应用于临床。

症状

1、自发谈话。根据患者谈话特点分为流利型失语口语和非流利型失语口语。

2、复述。患者可表现为复述障碍和完全不能复述。复述困难提示病变在优势半球外侧裂周区。

3、口语理解。口语理解障碍有四种情况:即接受问题、感知问题、语义问题、句法和连续问题。

4、命名不能。按病灶部位,有三种类型命名障碍:表达性命名不能、选字性命名不能、词义性命名不能。

5、阅读。对文字的理解发生障碍,称为失读症。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故失读症有:形、音、义失读;形、音失读;形、义失读。按照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三型:即枕叶失读、顶叶失读和额叶失读。

6、书写。由于脑损伤而使书写能力受损或丧失,称失写症。所有失语患者都有书写障碍。

分类

1、外侧裂周失语症(有复述障碍的失语症)包括3种分类:

(1)Broca失语

临床特征为: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口语理解相对好,复述不正常,但比自发谈话好些,跟着学稍好,命名困难,朗读困难,书写不正常。

Broca失语病灶部位相当于Brodmann44区。

(2)Wernicke失语

临床特征为:自发言语流畅,有错误,对错误不能改正,听语和书面言语理解很差。口语为典型的流利型,错误、赘语、空话。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为此失语的特点。复述严重障碍。命名时找词困难。书写障碍以听写严重受损为特点。一般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

病灶部位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辞去通常称为联合皮质。实际病灶大多明显大于颞上回后部的Wernicke区。

(3)传导性失语

特点为:自发谈话为流利型,听理解正常或近乎正常,复述不成比例地受损,命名障碍,朗读有障碍。

病灶位于左侧Broca区和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弓状纤维),相当于左颞顶区,主要在缘上回。

2、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无复述障碍的失语症)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临床特点:口语表达为非流利型失语口语。口语理解较好,复述好,命名障碍,列名障碍最严重。阅读障碍中朗读困难而阅读理解相对好。书写常有严重障碍,听写和自发书写严重障碍。大多有右侧偏瘫。

病灶在优势半球颞叶Broca区的前部或上部。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临床特点:为流利型失语口语,听力障碍严重。一般均有书写障碍,由于患者口语可夸夸其谈,却不能表达意思,此型易诊为精神病。

病灶累及优势半球后部、顶颞分水岭区或后颞顶结合区。

(3)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本型突出的临床特点为复述好和系列言语好,其他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完全丧失,口语表达为非流利型,口语理解严重障碍。命名严重障碍或完全不能。阅读、书写严重障碍或完全不能。神经系统体征可无。

病灶为优势半球分水岭区大片病灶,致传统言语区被孤立。

3、完全性失语。亦称混合性失语。特点是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几乎完全丧失为特点。

(1)口语表达严重障碍。

(2)口语理解有严重障碍。

(3)复述和命名完全不能。

(4)阅读和书写完全不能或几乎完全不能。

常有严重神经系统特征。

病灶部位为大脑中动脉主干、优势半球,累及额、颞、顶叶。外侧裂周语言常几乎全部受累、所有言语功能严重障碍。

4、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

5、皮质下失语综合征。

治疗

失语症会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但是可以通过治疗而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并结合辅助检查、语言学和神经心理学的诊断与评价结果制订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康复训练计划。

1、传统方法或直接法:针对患者的听、说、读、写等某一言语技能或行为,利用组织好的作业进行训练;

2、实用法或间接法:只着重交流能力的改善,并不限定采用何种交流方式,也不针对患者特定的言语技能或行为,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技能的方法;

3、代偿法:主要用对侧大脑半球功能或体外仪器设备来补偿言语功能不足的方法。

目前国际上的治法研究:

1、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患者容易耐受、无创性改变大脑皮质生理的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成为治疗失语的一个方法。但是治疗效果还待研究。

2、药物治疗:溴隐亭和左旋多巴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运动性失语症,可能两药能增加脑内多巴胺类的神经递质,从而使运动性失语症得到恢复和改善,两药联用后作用互补,有协同作用。但目前除语言康复训练外,还无其他特殊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失语症的认识及特色治疗:

失语症大多数由中风后引起。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肾脏功能多已虚弱,肾为元阴元阳之根,若肾阴亏虚,阴血不足,血行涩滞而致瘀,或肾阳虚生内寒,寒则血凝,也将导致瘀组脉络;肾气虚气化失司而致痰阻,日久络瘀,肾虚精气不能上乘,以致痰瘀互结,阻塞经络,窍络失灵,则失语或语言不利。若年老体衰,肾虚精气不能上乘,咽喉失于滋养,日久则失语;若肝肾阴亏,或情志所伤而致肝阳上亢,阳化风动,引动痰浊,风痰客于喉间,阻闭窍道,经络失和,发为失语。语症的中药治疗,主要从补肾、活血、祛痰、通络等角度出发包括正舌散、地黄饮子、解语丹、转舍膏、六味汤加减等。失语症的针灸治疗,选穴以心、肾、督脉三经经穴为主,配合口周局部取穴。其次,可以配合特色灸法。综上所述,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配合针灸、头针、灸法、穴位注射及手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属分类

神经系统

现代医学

症状学

脑血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