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

太阳鱼

鲈形目淡水鱼类
太阳鱼,属鲈形目,一种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一般成鱼体长24-40公分。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总种类约有30种,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主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也吃水生植物、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
    中文名:太阳鱼 拉丁学名: 别名:蓝鳃太阳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Perciformes 亚目: 科:棘臀鱼科Centrarchidae 亚科: 族: 属:太阳鲈属Lepomis 亚属: 种: 亚种:太阳鱼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外文名:Bluegill sunfish

分布范围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全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型约为2千克/尾。

从形态来看,蓝鳃太阳鱼的体型有些似尼罗罗非鱼,外观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鳃盖后缘长有一黑色形似耳状的软膜,是所有太阳鱼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种其“耳膜”有不同颜色及不同形状而已。

太阳鱼的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背部呈淡青灰色,间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纵纹,但不太明显。头小背高,肉质丰厚。

生态习性

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可在1~38℃水温状态下生活,水温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产量高,能自然繁殖。

饲养方法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冰鲜鱼等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来替代天然饵料,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2%至36%便可,较易养殖。江浙一带和广东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太阳鱼的人工养殖。

其养殖模式较灵活,既可以单养,也可以和其他一些传统水产品种套养。在广东一带,太阳鱼基本上是与鳗鱼套养。因太阳鱼不争饵料,还能净化水质,故养殖成本较低。

广东的繁殖季节为3月至10月,水温20℃以上。1冬龄鱼即可进行繁殖。卵粒很小,刚孵出的幼苗饵料主要是浮游生物,随着个体的增长,达到2.5㎝时可辅投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必须32%以上。个性温驯,摄食时抢得不凶,而且摄食量小,在大面积的鱼塘里进行驯化配合饲料比较困难,应该是在繁殖池里培育到体长2.5㎝以上时,再把它转入其他面积较小的水泥池或土池来进行驯化配合饲料。

太阳鱼是中上层鱼类,驯化时对沉落水底的饲料不会摄食,所以投配合饲料时必须做到少量多次,因其口径小,配合饲料应该为粉状或微粒状。驯化时全池泼洒,然后再补充浮游动物。随着驯化的进行,逐步增加配合饲料量而逐渐减少浮游动物量,最后完全驯化成摄食配合饲料,此时鱼苗达到3-4㎝即可放下鱼塘养成。

鱼苗下塘前10天要用茶枯把鱼塘消毒,用茶枯清塘有两个好处:

①可以彻底杀灭野杂鱼虾。

②茶枯具有很好的肥水作用。

清塘后至鱼苗下塘时,塘水已经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对鱼苗下塘后的成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养成鱼最好是单养搭配少量鲢、鳙鱼,基于种类的体态较小,摄食能力较差,因此不能与其他个体较大抢食较快的鱼类混养。每亩鱼塘可放养4㎝左右的鱼苗3000尾。

鱼苗下塘后,每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0%,每日分4次投饲,并且每次投料都要较大面积泼洒,根据鱼苗的摄食情况再确定是否逐渐缩小投饲范围,鱼苗下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面积投喂,可缩小至一个范围投料,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随着鱼苗个体的长大,日投饲量逐渐改为鱼体重的4%,每天投料可改为2次。当水温降到10℃时,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来确定投料量。

当池塘水需要换水时,加水口必须用网过滤,以防其他较大型的野杂鱼混入池塘,残杀幼鱼。太阳鱼抗病能力强,但水质长期处于恶化,仍会影响其生长,使其抵抗力降低。因长速度较慢,个体达到80-100克/尾时即可上市,在池塘经6个月的养殖便可达到100-150克/尾。在养殖过程中,雄鱼比雌鱼生长速度较快,个体亦较大。

其他种类

黑刺盖类

形态特征:

黑刺盖太阳鱼常与白刺盖太阳鱼同时发现,虽然和白刺盖太阳鱼所能忍受的水比起来,黑刺盖太阳鱼喜欢较大较清澈的水,但是这两种鱼都广泛地分布于池塘、湖泊及河流中。平均重量在340-680克之间,最大可达2.27千克。

产地:北美东部由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湾,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蓝鳃太阳鱼

蓝鳃太阳鱼是鲈鱼形目科棘臀太阳鱼属的一种,从美国引进的又一个淡水优良品种。蓝鳃太阳鱼的体形似海水鲷科的某些鱼类,椭圆型,身扁背高,个体较小,普遍为80—150克/尾,体测各有10条灰黑色的横纹,体色具有金属光泽紫、绿、黄相间,非常美观,繁殖季节雄鱼更加鲜艳夺目,测体的横纹随着鱼个体的增大而变淡。蓝鳃太阳鱼适温性广,冬季不用采取保温措施,能自然过冬。该鱼的食性为杂食扁肉食,但不是凶猛性鱼类,较温驯,耐低溶氧,耐肥水,抗病力强。该鱼肉质香甜爽滑,口感极好,很受市场欢迎。

每年3~10月,是蓝鳃太阳鱼的繁殖季节。此时的雄鱼体色显得特别光彩夺目,十分美丽。一般15厘米长的雌鱼可产卵65000粒,而且是多次产卵。该鱼的适温性广,在低水温(12℃)下也能正常摄食生长。

蓝鳃太阳鱼的食性以动物性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也完全可满足其生长需要,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2~362/0便可。该鱼的适应性很强,大小水体均能生长。其养殖方法以彩专塘单一集约化养殖为好,池塘面积3~5亩,水深1.5~2米为宜,每亩放养3~4厘米/尾的鱼苗1000~12000尾。投喂适口的颗粒料,日投量占鱼体重的100/0左右,长到100克/尾左右后,日投量占鱼体重70/0,具体视天气变化及摄食情况而灵活掌握。在养殖过程中,该鱼很少发病,但仍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防治方法与其他淡水鱼相似。个体较小,但肉质极为鲜美,是许多名优鱼不能相比的。集观赏、垂钩、食用为一体,属新兴的养殖品种。

绿色类

绿色太阳鱼原产美洲,美国将其与蓝鳃太阳鱼杂交,发展的杂交太阳鱼,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绿色太阳鱼由此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笔者1999年从美国引进一批鱼种,在南宁市科嘉养殖实验场饲养,并于2000年繁殖投产。绿太阳鱼是2015年4月在大别山区淠河流域支流中新发现的入侵鱼类。水库中绿太阳鱼的必须氨基酸水平低于溪流中的同类。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