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皞

太皞

古代华夏部落的首领
太昊号伏羲氏,为风姓,在中国传说中是古代华夏部落的首领,古代官方祭祀的五方天帝中的东方天帝,居于陈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的共同祖先。
  • 中文名:太皞
  • 别名:太昊、太皓、大皞
  • 拼音:tài hào
  • 居住地:河南省淮阳县
  • 创作年代:中国传说

起源

太皞

中国民间传说华胥在雷泽(古地名)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便踩了上去,因此而受孕,于成纪(古地名)生太。太皞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作出了八卦。又发明文字,定婚嫁礼法,传授百姓畜牧之法,制作十五弦之瑟。后按取法五行,圣王死后以五行相配,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配水,按位在东方,象日之明,故称太皞。皞,明也。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宓,音伏),亦谓伏羲

出处

据《吕氏春秋通诠》考证,太皞即是伏羲氏,秦汉阴阳家用五帝配四时五方,认为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后,祀于东方,所以为木德之帝,为司春之神。[1]

《儒部·法言义疏》

五帝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皞,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谓汉人已有以太皞等为五方帝之名者,足与金说互证。胡部郎玉缙云:“晋语公梦蓐收之状白毛虎爪,此蓐收神之形,必非该之貌。则知太皞、句芒等本古者五行天帝、天神之号,非伏戏与重等也。[1]

史书记载

《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

山海经·海内经》:“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过,黄帝所为。”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不能使嵬琐化。何世而无嵬?何时而无琐?自太皞、人莫不有也。”

淮南子·天文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参考资料

[1] 三皇五帝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4-15]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