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

太守

秦朝至汉朝时期郡守的尊称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朝时期的知州通俗叫法也叫太守,这也是为什么明清小说中出现宋朝太守原因,明清则专称知府。[1]
    中文名:太守 外文名:tai shou 始称:郡守 地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别称:刺史、知府 职权: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任免权 出处:《桃花源记》 知名人物:范仲淹、孙坚

解释

官名。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成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至隋初存州废郡,州刺史代太守。明清时专以称知府。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

例句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曰:“”、吾自任之!吾奈何以上台故诬贤太守”?”

职能

“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