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

太子

王位或皇位继承人
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周时天子及诸侯之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因之。汉天子号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术。明以后皇帝之嫡子称皇太子,亲王之嫡子称世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兀术(仅为皇子)”,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1]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太子 外文名:Crown prince 含义: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 类别:名词、称谓词 注意1: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 注意2: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注意3:皇太子仅一人担当,无二三四

介绍

太子(tàiz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称谓。

自秦始皇开始,太子不再代称诸侯、外姓王及藩属王的储君;也是从此开始,太子又称皇太子。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第一个太子是商朝的太丁(未即位),而第一个皇太子则是嬴胡亥(秦二世)。

需要说明的是:太子,一般是帝王之子,但也不一定,特殊情况也有很多。

基本释义

太子(tài z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

在我国,这一词真正含义,早已随着封建王朝的破灭而没有了。

制度

待遇

在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在朝廷中仅次于皇帝。(实际上地位不如皇后,那是因为那只是在朝廷中的地位,在大家庭中太子地位比不上任何嫔妃,但如果成为皇帝后,地位仅不如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太上皇后)。

太子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唐制)。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

册立

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嫡子[正妻(皇后)所生之长子]中,最年长者为第一继承人,如没有嫡子,则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长者为继承人。另一种情况是嫡子早逝,则立其子为继承人,如朱元璋在太子朱标逝世后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除了“立嫡立长”的原则外,还有:“立子以贤”,就是说,要看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最次的是皇帝“立储以爱”就是皇帝最喜欢哪个儿子,就立他为太子,这种方式历史上虽有,却为数不多,也极易引发宫廷权利争斗。

历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会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例如汉景帝废太子刘荣、汉武帝太子刘据,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等,而力量强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满皇帝约束、也会有叛逆、乃至弑君。前者如戾太子不满汉武帝宠幸佞臣江充、发东宫兵欲诛之;后者如宋文帝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 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越来越被削弱。但是反过来,正是由于皇太子的权力不再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有足够的权力来约束他的其他儿子们,所以后期的皇太子顺利继位的反而比较多。

由于太子与皇帝关系的特殊和敏感。大臣们在办理有关事项时,不得不小心翼翼。他们既不敢违抗皇命,又不愿得罪太子。《清史稿列传七》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康熙三十三年,礼部向康熙帝上奏祭祀奉先殿时的仪注,要将皇太子胤礽的拜褥置于槛内。皇帝下令尚书沙穆哈将太子的拜褥设于槛外。沙穆哈请求康熙帝下旨在档案中记录此事,康熙帝却下令夺了沙穆哈的官职。

清世宗雍正帝开始,有鉴于康熙时期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诸王争储的教训,正式宣布了不再公开预立太子的决定。改为秘密立储制:皇帝生前将写有皇太子人选的遗诏放在鐍匣内并藏于干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待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取出公布。

清末,同治、光绪、宣统三帝接连无子,密储制度名存实亡。光绪帝主持“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与荣禄商议废黜光绪,立载漪的15岁儿子溥儁为皇帝。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溥儁受诏入宫,封为大阿哥,慈禧预定庚子年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举行光绪禅位典礼,改年号为“保庆”。但京师内外,议论纷纷。大学士荣禄与庆亲王奕劻(kuāng)以各国公使有异议,各种势力也反对,慈禧太后被迫停止废立计划。

称谓

太子对皇帝称“儿臣”,对下级称“本王”或“本太子”,“孤”字一说有待考证。

例举唐代时,皇太子常被左右之人称为“储君”、“郎君”;而亦有自称为“寡人”的,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此一条大谬,《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因谋逆被斩,这句话是他顺从朝廷时所说还是造反是所说,有待进一步考证。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点可以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亦或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亦或名后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皇太子自称:平时多用“本王”、“本宫”或“吾”,对下人也可谦称“小王”。另外对皇帝、皇后或皇妃时亦称用“儿臣”。

东宫

概述

中国封建社会为教育、辅导、保卫太子,以保证皇 权长久承袭而专门设置的系列职官的制度。太子,亦称 皇太子,是承袭帝位的皇子。在封建社会册立太子,是巩固皇权、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太子所居之地称“东宫”,或“青宫”、“春宫”等。《诗·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故太子系列的官属称东宫官或宫臣。

沿革

东宫官制度始建于殷周。载,当时有师、保、太傅、少傅。太傅、少傅使知君臣父子之道,师教之以事,保则慎其身。秦汉时,东宫官制度初具规模,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或作洗马)、舍人;有詹事掌管太子家,设丞,辖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还有太子宾客赞相礼仪,规诲过失,但未作为官属。东汉时,太子太傅只管辅导,礼如师,不领官属。太子少傅则因无詹事之设而既要管辅导,又要管理全部太子官属。若未有太子,则设舍人隶于少府,其馀皆撤。

晋朝的太傅、少傅总管东宫事。愍怀太子时置六傅,后称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后历代相承,但人数多少不一。由晋至隋,詹事时省时置,一般均有家令、率更令、仆三卿。隋朝省詹事,设门下坊、典书坊、左右卫等。唐朝除坊局沿隋制外,有太子宾客,詹事府统家令等三寺,左右率等十府。还有东宫图书馆,称崇文馆。宋朝东宫官或以他官兼,或省或置,很不固定。开始有由丞相兼师傅、参政兼太子宾客。始置侍读、侍讲,太子肄业的资善堂亦有翊善等官属。元朝六傅不常设,詹事院或称徽政院、储庆使司、储政院、宫傅府,时置时撤。

列表

汉朝

汉高祖刘邦皇太子刘盈

汉惠帝刘盈皇太子刘恭

汉文帝刘恒皇太子刘启

汉景帝刘启首任皇太子刘荣

汉景帝刘启次任皇太子刘彻

汉武帝刘彻首任皇太子刘据

汉武帝刘彻次任皇太子刘弗陵

汉宣帝刘询皇太子刘奭

汉元帝刘奭皇太子刘骜

汉成帝刘骜皇太子刘欣

汉光武帝刘秀首任皇太子刘疆

汉光武帝刘秀次任皇太子刘庄

汉明帝刘庄皇太子刘炟

汉章帝刘炟首任皇太子刘庆

汉章帝刘炟次任皇太子刘肇

汉顺帝刘保皇太子刘炳

新朝

新朝始祖建兴帝王莽皇太子王临

三国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皇太子刘禅

蜀汉后主刘禅皇太子刘璿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皇太子曹叡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首任皇太子孙登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次任皇太子孙和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末任皇太子孙亮

吴景帝孙休皇太子孙<雨单>(上下结构,单为繁体,wān)

吴末帝孙皓皇太子孙瑾

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皇太子司马衷

晋惠帝司马衷皇太子司马遹(追封愍怀太子)

隋朝

隋文帝杨坚首任皇太子杨勇

隋文帝杨坚次任皇太子杨广

隋炀帝杨广首任皇太子杨昭

唐朝

唐高祖李渊首任皇太子李建成

唐高祖李渊次任皇太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首任皇太子李承干

唐太宗李世民次任皇太子李治

唐高宗李治首任皇太子李忠

唐高宗李治次任皇太子李弘

唐高宗李治第三任皇太子李贤

唐高宗李治第四任皇太子李显

武则天皇太子李显

唐中宗李显皇太子李重俊

唐睿宗李旦皇太子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首任皇太子李瑛

唐玄宗李隆基次任皇太子李亨

唐肃宗李亨皇太子李豫

唐代宗李豫皇太子李适

唐德宗李适皇太子李诵

唐顺宗李诵皇太子李纯

宋朝

宋太宗赵光义皇太子赵元僖(追封恭孝太子)

宋太宗赵光义皇太子赵恒

宋真宗赵恒皇太子赵祯

宋仁宗赵祯皇太子赵曙

宋英宗赵曙皇太子赵顼

宋神宗赵顼皇太子赵煦

宋哲宗赵煦皇太子赵茂(追封献愍太子)

宋徽宗赵佶皇太子赵桓

宋高宗赵构皇太子赵旉(追封元懿太子)

宋高宗赵构皇太子赵眘

宋孝宗赵眘皇太子赵愭(追封庄文太子)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皇太子朱标(追封懿文皇太子)

明惠宗朱允炆皇太子朱文奎(追封恭愍太子)

明成祖朱棣皇太子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皇太子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皇太子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皇太子朱见深

明代宗朱祁钰皇太子朱见济(追封献怀太子)

明宪宗朱见深皇太子朱祐极(追封悼恭太子)

明宪宗朱见深皇太子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皇太子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皇太子朱载基(追封哀冲太子)、

明世宗朱厚熜皇太子朱载壡(追封庄敬太子)

明穆宗朱载垕皇太子朱翊釴(追封宪怀太子)

明穆宗朱载垕皇太子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皇太子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皇太子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皇太子朱慈燃(追封怀冲太子)

明熹宗朱由校皇太子朱慈焴(追封悼怀太子)

明熹宗朱由校皇太子朱慈炅(追封献怀太子)

明思宗朱由检皇太子朱慈烺(追封献愍太子)

清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允礽)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皇太子爱新觉罗·弘历(密立,雍正十三年胤禛逝后公开)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皇首任太子爱新觉罗·永琏(追立皇太子谥端慧)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次任皇太子爱新觉罗·颙琰(乾隆六十年弘历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宣布立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第二年即位改元嘉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皇太子爱新觉罗·旻宁(密立,嘉庆二十五年永(颙)琰逝后公开)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皇太子爱新觉罗·奕詝(密立,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示朱笔,立为皇太子)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皇太子爱新觉罗·载淳(奕詝临终所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