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锣鼓

太原锣鼓

地方传统锣鼓音乐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是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曲牌有:“流水”、“一二五”等多种。太原锣鼓是由早期的社鼓演变而来的。“绛州的鼓、威风的锣、太原锣鼓舞大钹”是人们对山西三大鼓种的赞誉,以铙、钹的特有声响为主体构成锣鼓曲是太原锣鼓的最大特征,其粗 犷豪放、雄浑激越的风格独树一帜。太原锣鼓的产生与社火有着渊源关系,属于村社“社火”的社鼓类。目前最早的锣鼓曲牌“社家鼓”资料源于太原市南郊范家堡、古寨村、武家庄的民间社火锣鼓。至今,武家庄的社火锣鼓仍留存着早期“社火”的痕迹,而古寨(即姑姑寨、皇姑寨)的社鼓则始终伴随着刘知远(后汉皇帝)的妹妹出入寨打社鼓的美妙传说而久演不衰。
  • 中文名:太原锣鼓
  • 外文名:
  • 别名:
  • 分类:音乐
  • 地区: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
  • 始于:公元947年

介绍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曲牌有:“流水”、“一二五”等多种。“流水”,相传自后汉刘智远的妹妹住太原古寨村,每逢出动以锣鼓相迎,演奏曲牌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一二五”则是根据马锣击打节奏而得名。

表现形式

太原锣鼓所用乐器分大小两组,以大家什享名。其乐器为大鼓(有的直径五尺左右)、大铙、大钹,大鼓为领奏。小家什为战鼓、马锣、二钹铰子。在曲式结构和打击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重章迭句、长短错落,象似古典诗词的句式结构,能给人以厚重紧凑,回环反复的印象。演奏中常常使用急煞停顿,如乐谱中的休止,给人以干净利索的深刻印象。演奏徐缓时如潺潺流水,急骤时则似大浪奔腾;轻敲时鸾铃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音响、感情、表演交织融汇,引人入胜。如是,齐奏、分击,敲击出“单一二五”、“双一二五”、“狗相咬”等种种曲牌。高潮时浪滔滚滚,一阵猛似一阵,平缓时小溪潺潺,又似行云流水。至铙、钹的对打,则称之为“淆”,一俟铙、钹对淆,铙的锵锵声,钹的镲镲声,此起彼伏,悦耳清脆,优美动听。

主要特色

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阵连一阵,一会儿急似一会儿,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这种对台演奏,越打越来劲,越看越振奋,有时演奏长达五、六个小时而不肯罢休。

这种对抗和较量,成为太原锣鼓的一个传统习俗,恰似两军对垒,誓必决一胜负。其演奏技艺之娴熟,场面之激烈,实属国内罕见。它反映出太原人自古以来粗犷剽悍的地方特性,也反映出太原人不屈不挠,对胜利的向往和追求的民族特性。它构成了太原锣鼓声色雄壮的地方特色,也奠定了太原锣鼓在太原汉族民间社火习俗中独占鳌头的地位。

每年的正月十五,太原市各城区都要组织锣鼓表演,欢庆节日!

太原锣鼓是太原社火习俗的灵魂,为太原人所乐道。太原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传承极久的民间社火活动步入它有史来的黄金时代,先后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开幕式和“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大显身手,声名远播,风靡全国,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太原市群众艺术馆获得“太原锣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鼓人传奇故事多

时代成就了许多有名的锣鼓手,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我省民间锣鼓组织策划人王福生讲述了老艺人一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n裴广明、刘耀文是上世纪50年代公认的5位“鼓王”中还健在的鼓手,两位老先生今年已分别69岁、76岁高龄了。裴广明小名“秃子”,是原铁匠巷高跷队的传奇鼓手,他从13岁起就开始敲鼓,鼓点爆发力强、速度快,有雷霆万钧之势。裴先生一家都爱打锣鼓,当时锣鼓队之间的竞争比拼丝毫不亚于武术门派之争,不同的锣鼓队几乎不来往,裴家人就从中撮合各派锣鼓高手合作,后来庙前街、铁匠巷、三桥街的锣鼓手不计前嫌,消除误会走到一起,最终裴家炒米巷4号一度成为众多锣鼓好手切磋技艺的聚集地,海纳百川的太原锣鼓吸收了各派营养后逐渐成长壮大。n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有人已不满足太原锣鼓简单的锣鼓点,开始在整理、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编创出新的锣鼓曲谱,南郊艺人康守礼就编创出“狗相咬”等新曲。韩继胜、韩启祥等人集体创编了“迎宾鼓”,为太原锣鼓的发展走出了新路子。小名“二旦”的裴耀明有一手绝活,在打奏中配以口哨,又清脆又响亮,口哨、铙、钹声紧密相夹、马锣、二钹清脆悠扬,堪称一绝。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