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茄子

天茄子

旋花科植物
出处本品原植物始载于《救荒本草》,名丁香茄苗,云:"亦名天前儿。延蔓而生。[1]人家园篱边多种。茎紫多刺,藤长丈余。叶似牵牛叶甚大,而无花叉;又似初生嫩苘叶却小。开粉紫边紫色心筒子花,状如牵牛花样。结小前如了香样而大,有子如白牵牛子,亦大。"《纲目》在"牵牛子"条下载:"白者人多种之。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并如山药茎叶。其花小于黑牵牛花,浅碧红色。其实蒂长寸许,生育枯白。其核白色稍粗。
    中文名: 拉丁学名:Semen Calonyctionis Muricati 别名: 界: 亚界: 总门: 门: 亚门: 纲: 亚纲: 超目: 目: 亚目: 科:旋花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滇南(云县、耿马、孟定、临沧、元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天茄子 中文别名:丁香茄苗 别称:丁香茄、天茄(救荒本草)

描述字段

一年生粗状缠绕草本,茎圆柱形,具侧扁的小瘤突,幼枝绿色,老枝污红色;叶心形,具长的锐尖头或长的尾状尖,上面草绿色,具稀疏平展的微柔毛或无毛,脉稍突出,下面稍苍白色,具密集的露状小点,脉极突出;具长的叶柄。花美丽,紫色,腋生,单一或成腋生少花的卷曲花序,具短而粗的总花梗;花梗粗厚,肉质,棒状,结果时具丰富的乳汁,果熟时极增粗;萼片卵形,肉质,无毛,背面龙骨状突起,边缘苍白色膜质透明,外面3片具肉质的直立伸长的芒,长5—8毫米(除芒),内面2个较小,芒较短,果熟时萼显着增大;花冠较小,紫色或淡紫色,瓣中带薄,多脉,管长圆柱形,上部宽展,长2—3厘米;冠檐漏斗状,花冠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长0.7-1厘米;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或微伸出;雄蕊花丝长,花药大,基部心形;花盘浅杯状;子房无毛,2室,4胚珠;花柱线形,柱头大,2球状。蒴果球状卵形,具锐尖头。种子4,大而平滑,三棱形,背弓,侧面平,黑色,无光泽。

分布及生境

滇南(云县、耿马、孟定、临沧、元江)有分布,生海拔580-1200米的灌丛中。我国过去仅见湖北、湖南、河南(据救荒本草)等地栽培。本种分布于墨西哥至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及巴西,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热带非洲及附近岛屿,印度,锡金,缅甸,越南至日本,菲律宾有栽培。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天茄子“救荒本草称丁香茄,茄(注:幼果)作蜜煎,叶可作蔬”(据植物名实图考)。在菲律宾种子作蛇药,并作泻药。

药用价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nyction muricatum (L.) G. Don [Convolvulus muricatus L.;Ipooea muricata (L.) Jacq.]

【功效】泻下;解蛇毒

【拉丁文名】Semen Calonyctionis Muricati

【主治】大便秘结;毒蛇咬伤

【化学成份】天茄种子中含有麦角生物碱(ergot alkaIoids)。

【药理作用】天茄种子生物碱成分对金黄色化脓微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抗细菌、真菌活性。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泻下;解蛇毒。主大便秘结;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