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

天河区

广东省广州市辖区
天河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1985年由广州郊区分出组建,东与黄埔区相连,南与海珠区隔珠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与白云区相邻,行政区域总面积137.38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街道。天河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019年,天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上,承西启东,接北转南,是广州市东进轴与南拓轴交汇点。区内交通资源聚集,拥有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火车站等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石牌至五山一带,汇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天河区是第六届全运会、第九届全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赛场及开、闭幕式举办地,也是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主场所在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天河区常住人口2241826人。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天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5312.7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7%,总量连续14年全市第一。
    中文名:天河区 外文名:Tienhe、Qu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地理位置:广州市东部 面积:140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1个街道 政府驻地:天园街道天府路1号 电话区号:020 邮政区码:51063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花城广场、海心沙、天河体育中心、华南植物园等 机场: 火车站:广州东站 车牌代码:粤A 地区生产总值:5312.79 人口:224182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地标建筑: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东博物馆新馆、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珠江双塔 知名产业:天河科技园、天河软件园 地方方言:粤语-广府片-广州话 著名学校:华南理工大学 地区生产总值:5312.79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

天河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居住活动。天河区东北部的飞鹅岭和龙洞村,都曾先后发掘和拾获新石器和陶器。

天河区吉山村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墓,沙河顶发现有西晋时期的墓葬。唐朝贞观年间龙洞村建有庙宇,南宋时期各村基本形成。村民的先祖都是从中原南迁而来。

建国前,天河区辖区基本上属番禺县。建国后,辖区隶属曾多次变更。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归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成立,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建区时,建置只有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以及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此后辖区范围曾多次调整。

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广州市白云区管辖。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994年3月,原代管的柯木塱和渔沙坦两村从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划归天河区。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又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2000年9月,原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条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

随着天河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近郊乡村逐渐改设行政街。1991~2000年,先后成立8条新街。2000年底,天河区辖有沙河、五山、车陂、员村、石牌、登峰、天河南、林和、沙东、兴华、棠下、猎德、冼村、天园共14个行政街和沙河、东圃2个镇。

2002年12月,沙河镇和东圃镇撤销。2005年6月7日,登峰街和杨箕村划归越秀区,新塘街的玉树村划归萝岗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10月,天河区下辖21个街道:沙河街道(1950年7月成立,以行文批准为准,下同)、五山街道(1950年成立)、员村街道(1960年7月成立)、车陂街道(1981年5月成立)、石牌街道(1987年3月成立)、天河南街道(1992年10月9日成立)、林和街道(1995年8月11日成立)、沙东街道(1995年8月11日成立)、兴华街道(1995年8月11日成立)、棠下街道(1997年11月18日成立)、天园街道(1999年9月30日成立)、冼村街道(1999年12月29日成立)、猎德街道(1999年12月29日成立)、元岗街道(1999年12月29日成立)、黄村街道(1999年12月29日成立)、龙洞街道(2002年12月成立)、长兴街道(2002年12月成立)、凤凰街道(2002年12月成立)、前进街道(2002年12月成立)、珠吉街道(2002年12月成立)、新塘街道(2002年12月成立)。天河区人民政府驻天园街道天府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河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老城区东部,东到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行政区域总面积约96.3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天河区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其中,丘陵28.41平方公里,占20.72%;台地21.85平方公里,占15.94%;平原(包括冲积平原、宽谷、盆地)86.84平方公里,占63.34%。

天河区依地势可分为三个区域:北部是以火成岩为主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222~400米;中部是以变质岩为主构成的台地区,海拔30~50米;南部是由沉积岩构成的冲积平原区,海拔1.5~2米。

中部台地区地质较为复杂。元岗天河客运站至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地下有花岗岩残积土层,遇水极易软化崩解。五山地下有孤石群,硬度非常高。瘦狗岭地下断裂带(农科院幼儿园地下16米)有急流地下水。

北部低山大体以筲箕窝水库为中心分东西两面排列,并以此为天河区与黄埔区、白云区分界。全区最高处为大和嶂(391米),位于北部,山脊分界处南北分别为天河区渔沙坦村与白云区太和镇。以大和嶂为基点往东与萝岗区的分界主要有杓麻山(388米)、凤凰山(373.3米)、石狮顶(304米)等海拔261~388米的11个山头,往西与白云区分界主要有洞旗峰(312米)等海拔147~312米的9个山头。筲箕窝水库以南有火炉山(322米)。北部中央低处形成筲箕窝、龙洞和华南植物园等水库、宽谷和盆地。中部台地从东到西分布有吉山台地和五山台地。五山台地中有突出的瘦狗岭(131米)。

南部冲积平原分布在广深铁路以南珠江沿岸前进、车陂、员村、石牌、猎德一带。

气候

天河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1991年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天河区的气温也在变暖。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0.1~0.2℃。2000年6月6日,天河区最高气温为36.6℃,为50年来同期的最高气温。寒潮主要发生在年底的12月至次年2月。

雨量:1991年以来,天河区年平均降雨量减少。建国初至60年代为1800~1900毫米,70年代至80年代为1600~1800毫米;1991~2000年为1781.8毫米。暴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的4~9月,通常每年有6次雷暴雨。

水文

天河区位于珠江北岸,江岸线11公里,有沙河涌、猎德涌、员村涌、潭村涌、程界涌、棠下涌、车陂涌、深涌等8条主要河涌,总长69.43公里。另外还有近20条支涌、小涌,共长16公里。此外,天河区有龙洞水库、新塘水库和天河公园中心湖等。

植被

天河区境内植被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特种林、经济林、竹林、疏林、灌木林等。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1991年起,天河区由于城市化,耕地平均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锐减。天河区尚有地形坡度大于25度难于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区东北部。

植物资源

2000年,天河区的山林面积按所有权属镇村部分约有3.7万亩,加上省市单位的林地,共计约有5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东北和中部低山丘陵区。由天然林和人工林组成,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特种林、经济林、竹林、疏林、灌木林等。辖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共有马尾松、杉、柠檬桉、细叶桉、台湾相思、毛竹、苦楝、芒箕等30多个科、50多个属、100多个种。1991年后,由于城市化,森林复盖面积从1990年的26.2%减到2000年的23%。

1991~2000年,天河区重视建设村镇公园。植物复盖面积逐步增加。2000年,天河区建成区面积7230公顷,绿地面积2007公顷,绿地率达27.76%,人均公共绿地20.92平方米。

水资源

天河区地表水资源有沙河涌、猎德涌、员村涌、潭村涌、程界涌、棠下涌、车陂涌、深涌等8条主要河涌,总长69.43公里。另外还有近20条支涌、小涌,共长16公里。此外,天河区位于珠江北岸,有江岸线11公里;有耙齿沥水库、龙洞水库、新塘水库和麓湖、天河公园中心湖等。1991年至今,因城市建设,河涌和水库面积不断缩小。天河区地下主要集中在区东北部。其中1991年前已开发的有珠村矿泉水、龙眼洞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珠村矿泉水水源位于东圃镇珠村东北约0.5公里。1998年6月,通过国家部级鉴定为含锌矿泉水,水量为144~207立方米/天。

龙眼洞矿泉水水源位于沙河镇龙眼洞村洞旗峰南坡山腰,水量为82~156立方米/天,水温22.5℃。1991年5月,洞旗峰矿泉水厂投资100万元开发生产“洞旗峰牌”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源位于沙河镇渔沙坦乡以北凤凰山。1990年,建有凤凰山矿泉水厂,生产“凤凰山牌”矿泉水。以上三处水源至2000年仍在生产矿泉水。1997年起,柯木塱村长寿村地下纯净水得到大量开发。1996年11月,发现从龙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带约200平方公里的地下有大量水源,水质为偏硅型,低钠、低矿化度,口感好,日开采量可达9099立方米。此外,从天河北路到瘦狗岭一带地下有温泉水源,水温达36℃,有丰富的偏硅酸、氟、铁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至2000年,尚未开发的还有位于沙河禺东西路军体院一带的矿泉水源。

此外,珠村、吉山、新塘、渔沙坦一带丘陵台地还有一些百年井泉。

矿物资源

1、高岭土:俗称瓷土,白色,质软有滑感,具有吸水、可塑、耐火等特征,是重要的陶瓷原料和耐火材料。高岭土分布在瘦狗岭西南面,60年代起建有广州建筑陶瓷厂。

2、铋、钨:分布于龙眼洞南社水冲岭、白虎窿、深窿、大窝、崩岗等处。1956年国家在此开办有色金属矿物采矿场,开采矿石。60年代初关闭。

3、铝:分布于马坑园村东侧,表土层一米以下的土壤是一种黑白混合泥,因其含铝量高达23~38%,被称为铝质泥。储量不详。1972年开采,加工成泥粉,出售给车陂水厂和郊区铝厂,至1986年数量已超过15000吨。水厂用于沉淀水中的杂质;铝厂则用于制造硫酸铝。1986年因开采成本过高而停产。

4、河沙:1991年前,尚有沙河涌等河涌上游的河沙可采用为建筑材料。后来由于环境污染,河水变浊,可利用的河沙逐渐减少。至2000年已无河沙可采。

5、岩石:岩石资源以花岗石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炉山和龙眼洞的洞旗峰一带。早在建国初的1951年,火炉山就有东升石矿场开始采石。至1991年,火炉山下有市东升石矿场、凌塘、新塘等石材场,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矿场和龙眼洞石场,还有元岗、长湴等石材场,大小共44个石场。1993年11月,广东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广州天河龙洞派安采石场正式投产,采区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0.98亿港元,年产量100万立方米。1995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各石场陆续关闭。2000年派安采石场被广州市政府关闭。至2000年,尚余凤凰山、背坪、新世界等21个石场。

地下木材资源

长湴村往东至新塘、玉树村一带有地下林木。长湴,古时是沼泽地,因泥湴过膝得名。地下六七米深处有古河道和林木。60年代长湴村不少村民都曾从地下挖出过大树,其中一棵树干直径40多厘米。同时,在玉树村采掘深至2.5米时,也发现泥层中尚有大批未腐透的乔木。

人口民族

建国初期,天河地区(沙河和东圃地区)人口为37000人,以后迅速增加,1953年71729人,1964年159149人,1982年229276人,1990年430153人。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区总人口达到1109320人。

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96.57万人,增长2.8%;常住人口178.85万人,增长2.4%。户籍人口出生数为1.44万人,出生率14.65‰,死亡率3.42‰,自然增长率11.24‰,符合政策生育率95.7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天河区常住人口2241826人。

政治

副区长:陈建荣

经济

综述

2019年,天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5047.3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8%,总量连续13年全市第一。三次产业比例为0.02:7.94:92.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20.3%;第二产业增加值400.72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645.48亿元,增长7.7%。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66.39亿元,增长8.4%,占GDP比重达72.6%。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784.16亿元,增长8.7%,占GDP比重达55.2%。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88.29亿元,增长8.2%,占GDP比重达19.6%;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增加值753.63亿元,增长11.9%,占GDP比重达14.9%;现代商贸业实现增加值738.8亿元,增长4.5%,占GDP比重达14.6%;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3.44亿元,增长12.5%,占GDP比重达6%。人均GDP28.56万元,增长6.7%。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天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5312.7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7%,总量连续14年全市第一。三次产业比例为0.05:7.42:92.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亿元,下降21.4%;第二产业增加值394.1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15.91亿元,增长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720.93亿元,增长5.2%,占GDP比重70%。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2984.69亿元,增长4.4%,占GDP比重56.2%,其中,金融业增加值1077.27亿元,增长8.1%,占GDP比重20.3%;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值907.62亿元,增长11.2%,占GDP比重17.1%;现代商贸业增加值709.81亿元,下降2.8%,占GDP比重13.4%;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89.99亿元,下降3.3%,占GDP比重5.5%。

2020年,全年税收收入850.99亿元,下降3%。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299.56亿元、275.93亿元,下降6.4%和8.3%;个人所得税118.74亿元,增长5%。现代服务业税收收入622.57亿元,下降1.9%。四大主导产业税收收入464.46亿元,下降2.2%,占全年税收收入比重为54.6%,其中,金融业税收收入191.85亿元,下降1.6%;新一代信息技术税收收入75.55亿元,增长4.3%;现代商贸业税收收入134.18亿元,下降7.3%;商务服务业税收收入62.89亿元,增长0.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23亿元,下降1.2%,其中,城建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11.72亿元、7.07亿元和7.29亿元,下降5%、17.1%和18.2%;印花税和增值税分别完成7.28亿元、23.06亿元,增长2.4%、1.3%。来源于税收的收入60.22亿元,下降4.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市资金)147.88亿元,下降2.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08亿元,增长0.8%,其中,教育支出38.19亿元,增长2%,卫生健康支出13.71亿元,增长4.2%,城乡社区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分别为24.9亿元、16.72亿元和13.17亿元,分别下降15.4%、3.7%和18.9%。

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按项目在地)增长6.8%,按产业分,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7%,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7.7%;按构成分,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1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3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下降0.6%。136个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352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为152%。27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额126.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为221.5%。

第一产业

2019年,天河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20.3%。

第二产业

2019年,天河区第二产业增加值400.72亿元,增长10.2%

工业

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3.71亿元,增长12.9%。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9.7%。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亿元,增长21.6%,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90.37亿元,增长1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34亿元,增长3.7%。分行业来看,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9.29亿元,增长7.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4.41亿元,增长14.9%。

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4.9亿元,增长2.2%,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9.4%。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4亿元,增长2.7%,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1.45亿元,增长2.1%,小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5亿元,下降20.6%。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55.56亿元,增长2.5%,制造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19.34亿元,增长1.5%。

建筑业

2019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9.4亿元,增长10.9%;其中,省外完成产值386.37亿元,增长15.3%;省内完成产值853.03亿元,增长9%。按构成分,建筑工程产值1145.14亿元,增长11.1%;安装工程产值56.79亿元,增长11%;其他建筑业产值37.47亿元,增长3.8%。完成建筑竣工产值479.91亿元,增长46.3%。完成建筑施工面积9276.67万平方米,增长13.7%;其中,本年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1248.97万平方米,下降15%。全年新签合同额1428.24亿元,增长10.4%。

2020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2.25亿元,增长2.3%,其中,省外完成产值321.15亿元,下降12.6%;省内完成产值911.1亿元,增长8.9%。按构成分,建筑工程产值1106.98亿元,下降0.3%;安装工程产值78.13亿元,增长37.6%;其他建筑业产值47.14亿元,增长25.8%。完成建筑竣工产值278.45亿元,下降42%。完成建筑施工面积11476.53万平方米,增长23.7%,其中,本年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2090.15万平方米,增长67.4%。全年新签合同额1833.87亿元,增长30.9%。

第三产业

2019年,天河区第三产业增加值4645.48亿元,增长7.7%。

国内商贸

2019年,天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4亿元,增长4.3%,占全市的19.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2%。主要商品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8%、28.9%、37.4%、70.9%。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9.2%。

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1.43亿元,下降7.4%,占全市比重为19.3%。主要商品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金银珠宝类、新能源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6%、39.6%、92.6%和下降13.3%。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60.07亿元,增长28.4%。

对外经济

2019年,天河外贸进出口总值585.3亿元,下降5.6%。其中,出口249.9亿元,下降8.4%;进口335.4亿元,下降3.3%。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亿元,下降76.5%;市场采购出口31.21亿元,下降50.1%。服务外包全口径执行额34.78亿美元,增长11%,离岸执行额11.89亿美元,增长16.1%。

增合同利用外资27.38亿美元,下降25.1%;实际利用外资6.26亿美元,增长72.4%。新设项目736个,其中,新设及资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41个。新接洽入库项目177个,落地项目36个。

2020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06.7亿元,增长4.4%,其中,出口239.9亿元,下降4%;进口366.8亿元,增长10.8%。服务贸易进出口3.7亿美元,增长1.2%。服务外包全口径执行额39.12亿美元,增长8.5%,离岸执行额12.96亿美元,增长6.9%。

合同利用外资54.81亿美元,增长1倍;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增长6.9%。新设外资项目625个,其中,新设及增资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30个。新接洽入库项目239个,签约项目109个。

房地产业

2019年,天河区房屋施工面积1246.55万平方米,增长14.5%;房屋竣工面积444.53万平方米,增长7.9倍。商品房销售面积80.54万平方米,下降17%,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1.14万平方米,增长58%;期房销售面积为49.41万平方米,下降36.1%。

2020年,房屋施工面积964.6万平方米,下降22.6%;房屋竣工面积89.2万平方米,下降79.9%。商品房销售面积74.08万平方米,下降7.7%,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3.33万平方米,增长7%;期房销售面积40.75万平方米,下降17.1%。

营利性服务业

2019年,天河区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154.11亿元,增长12.5%。其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601.71亿元,增长13.1%;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552.41亿元,增长10.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491.51亿元,增长11.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11.38亿元,下降9.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49.51亿元,增长11.8%。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896.04亿元,增长4.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890.77亿元,增长9.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005.28亿元,下降4.1%。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565.81亿元,下降3.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83.86亿元,增长0.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33.39亿元,下降42.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22.22亿元,增长0.5%。

金融业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天河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312.79亿元,总量连续14年全市第一。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2984.69亿元,占GDP比重56.2%,其中,金融业增加值最高,为1077.27亿元,增长8.1%,占GDP比重20.3%。全区共有持牌金融机构232家,占全市比重为70%以上。

交通运输

陆路运输

桥梁:广州大桥、华南大桥、东圃大桥、琶洲大桥、猎德大桥等。

主干道:天河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园路、先烈路、广州大道、广汕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路、广园快速路等。

广州东站建在天河区内,BRT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4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广州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21号线、广州地铁APM线经行天河区,在该区设有体育西路站、体育中心站、广州东站、林和西站及珠江新城站等站点。

天河区内有天河汽车客运站、东圃汽车客运站和天河大厦汽车客运站等大型汽车客运站。

航空运输

天河区历史上曾先后有5个机场,包括燕塘机场(1912年荒废)、石牌跑马场机场(开通中国首条国际航线,1938年停航)、广州天河机场(已废置)、黄村机场、岑村机场,其中岑村机场仍在使用,是广东省公安厅警务飞行队直飞基地。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9年,连续三年举办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成功举办2019年度中国幸福城市论坛,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区)”和“城市吸引力最强区”。擦亮尚天河文化季、广州乞巧文化节、迎春花市嘉年华、一水同舟·国际龙舟文化艺术节等品牌,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979场。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获国家表彰。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47家,实现营业收入1633.89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26.5%和40.6%。区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21个街道文化站通过省特级文化站评估定级。推进区域总分馆体系建设,现有2个区级总馆(均为国家一级馆),21个街道文化馆分馆,21个街道图书馆分馆,15个社会合作图书作分馆,16个学校图书服务点。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264场,开展“‘艺’起战‘疫’天河区群众文艺‘云’集展”线上活动24期,8个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各类文化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90万。

教育事业

2019年,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等重点学校建设加快,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广州中学凤凰校区教学楼项目动工,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启动土地收储。教育资源供给加大,新成立教育集团2个,新招聘教师624名,高标准开办4所小学和18所幼儿园(园区),增加公办学位8010个。为来穗人员子女安排公办学位2158个。

2020年,公开引进2名高层次人才,公开招录210名在编教师,增配69名中小学编外专任教师、736名幼儿园编外教职工。新开办教育部门办幼儿园16所、村集体办幼儿园2所,增加优质公办学位5850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7.8%,顺利完成“5080”攻坚任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示范性高中全覆盖,区属公办高中高考高优率连续多年领跑全市。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76个,包括:医院4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1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个,其他卫生机构3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3万张,其中医院1.26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27张。在岗职工3.3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7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98万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11万人,注册护士1.25万人。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5.45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61人,注册护士7人。全科医生640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3.58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2430.83万人次(其中:医院占64.9%,基层卫生机构占34.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占0.7%),住院人数48.1万人次。医疗病床使用率81.9%,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69天。

2020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67个,包括:53个医院,80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36万张,其中,医院1.31万张。全区社会办医院床位数3068张,占医院床位总量比重为23.4%。在岗职工3.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04万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11万人,注册护士1.3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906.81万人次,住院人数38.59万人次。医疗病床使用率65.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77天。

体育事业

2019年,建设儿童健身游乐设施15套,推进建设健身路径40条、小型足球场2个;维修维护辖内全民健身器材450余件,正常使用率达到98%以上。与13所学校、9家体育机构共建19个体育项目训练,新注册青少年运动员316人,累计注册3190人,日常参训运动员1300余人。组织广州市“市长杯”羽毛球赛、天河区徒步健身活动、广州市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等体育活动赛事24项次。

2020年,全区共有体育场地3723个,体育场地面积330.64万平方米。成功举办2020年天河区游泳场所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考核工作,226名游泳救生员通过考核。持续维护辖内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正常使用率达98%以上。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与13所学校、9家体育机构开展17个项目共建训练。全年青少年运动员新注册322人,共有1300多名运动员参加训练。

科学技术

2019年,天河区新增科技类企业2.6万家,增长18.6%,占全市32.2%;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7家,总数达3406家,占全市28%;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2780家,占全市30%;5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占全市63%。全区共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1家,占全市33.9%。2018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38%,占GDP比重3.6%。

社会保障

2019年,全区参保户数21.61万,增长13.4%,其中养老保险131.38万人,失业保险146.97万人,工伤保险133.55万人。及时足额发放70周岁以上长者长寿保障金4261.42万。设置养老大配餐服务点89个,核拨助餐配餐费共计1368万元,累计服务超470万人次。全区首个公办养老机构区老人院启用,首批投放床位200张。救济对象累计5511户8516人次,累计支出低保金950.01万元,支出分类救济金、节日慰问金和临时生活救助金等255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492万元。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50.9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4.52万人次累计2280.13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天河区筹建时,刚好兴建天河体育中心。因天河体育中心将成为全国六运会主会场,名气大,故区名取为天河区。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今沙河涌)。

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当时广州军阀李福林所在的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五村为同宗。民国16年(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村前有一河,即沙河涌,河水清澈,遂改名天河村。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下来。

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发文筹建天河区。“天河区”这个名称首次出现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文物古迹

名称

年代

地点

批次

朱执信墓

1921年

先烈东路127号

第一批

沙基惨案烈士墓

1925年

燕岭路394号

第一批

陈恭尹墓

凤凰街道凤凰社区柯木塱

第二批

邓世昌衣冠冢

天河公园内

第三批

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

民国

天河区燕塘牛眠岗

第四批

朱澄墓

龙眼洞华南植物园内蒲岗

第六批

许应鑅墓

近代

龙洞街道西社社区龙洞村

第六批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

1935~1952年

石牌五山路东莞庄

第六批

胡汉民墓

1936年

龙眼洞银屏岭

第六批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

1958年

棠下达善大街27号、49号

第六批

上元岗碑

1930年

元岗街道上元岗一巷1号路口

第六批

秦悦会家族墓

新塘街道高塘社区凌塘村背底山

第七批

车陂苏氏墓群

车陂街道车陂石狮山

第七批

晴川苏公祠

车陂街道龙口社区祠前大街2号

第七批

石仁窿蓄水湖碑

1946年

棠下街道荷光路上社公园内

第七批

林伟民墓

1927年

燕岭路394号

第七批

李是男墓

1937年

沙河街道新一街社区沙河顶街65号内

第七批

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

1974年

长兴街道岑村社区岑村南街

第七批

天河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文化

龙舟活动

天河地区南临珠江,从东到西排列有深涌、车陂涌、棠下涌、程界涌、潭村涌、猎德涌、沙河涌7条主要河涌。所在乡村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隆重的划龙船活动,又称龙舟赛。

天河的龙船均是传统的龙船,总长33米,每艘龙船可容纳50多个划船手,此外还有船头指挥、船中罗伞手、旗鼓手、鞭炮手,船尾大艄,共70多人。龙船可以有多种颜色。如猎德村中约的是红底花龙,东约的是五色底花龙,西浦的是红龙,林家的是黑龙。

农历四月八之后,选定吉日将龙船从龙船坦里挖起,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拉开序幕。传统的龙舟活动过程分为起龙、出龙、送龙船头、对龙舟的“圣化”、投龙船标、扒龙、散龙船标、藏龙八大程序,前后持续时间一个月左右。

醒狮

天河区农村舞狮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前,各村都有醒狮队和武术队。醒狮和武术通常联系在一起,武术队多为醒狮队,舞狮则以武术为基础。每到春节,就敲锣打鼓舞狮子,到家家户户拜年、采青。还在人多热闹的地方表演狮子上楼台和国术(武术)。每到菩萨行乡日,抬菩萨出巡时,也舞狮助兴,以图吉祥如意。

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其不但呈现了古老的岭南春节习俗,更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天河区举办第一届花市是在1986年,此后,年年举办,从不间断。

七夕乞巧

天河区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已逐步湮灭,但其中姑娘为主的“七夕乞巧”习俗至90年代在天河农村又重新兴起。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称乞巧节,因人们向天仙织女求织布绣花的技巧而得名,又称七夕,主要是姑娘们的节日,传说牛郎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日,借助“喜鹊填桥”在银河相会。

天河地区的乞巧节相传明朝已有,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曾有《珠村七夕吟》,生动地记录了珠村乞巧节的盛况。

客家山歌

天河区凤凰街辖区内的柯木塱村是一片秀美的山区,村民大多数是客家人,自古以来爱唱客家山歌。2004年起,这里每年举办客家山歌比赛,参与者不仅有本地居民,还有来自增城、白云区、惠阳等外地的客家山歌爱好者。

粤曲粤剧

粤曲粤剧在天河地区流传广泛、深入,据传清代已有,民国时尤其兴盛。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一般老百姓也会哼上一两段。除做粤剧(大戏)外,每当神诞抬菩萨出游时,还有唱八音,规模比演戏小。墟场或街巷中,常有盲公唱南音,节目多为《观音出世》、《目莲救母》、《韩湘子出家》,亦有唱龙舟的。当时的赌摊、茶楼,常请一些省城的女伶回来唱粤曲。晚上有些村中姑娘在妹仔屋集中学唱木鱼书,内容多是《碧容探监》、《金叶菊》、《狄青三取珍珠旗》等。

民谣

天河地区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基本上是农村。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民谣,其中具代表性的有: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食子姜。子姜辣,买蒲达。蒲达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马鞭长,起屋梁。屋梁高,买张刀。刀切菜,买箩盖。箩盖圆,买只船。船沉底,浸死番鬼仔。一个浮头,一个沉底,一个哩埋(躲)床下底,一个哩埋门角头,偷食油炸鬼。

摆中元

“摆中元”是一项传统的农村文化现象,是车陂一年一度的传统大事。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摆中元”,即是拜祭天官、地官和水官,祈求风调雨顺。该村“摆中元”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虽然“摆中元”的手工艺品及仪式与乞巧节十分相似,但是并不是乞巧节。车陂最大规模的一次“摆中元”活动是在1935年。

方言

根据专家考证,地道的广州话应以西关(今荔湾区西部一带)话为准。天河地区基本上是位于老城区东部,历史上使用的是广州话,如:都将“吃饭”讲成“喫饭”;但有些发音与地道的广州话有区别(如“玩”讲成“廖”),甚至各村之间还有些差别。

在一段话的尾音上,一些村也有习惯差别。如流传的民谣的:“车陂哦,棠下喳,元岗、石牌、冼村耶。”车陂村一带的人在一段话的尾音上,习惯带“哦”;棠下村一带的人在一段话的尾音上,习惯带“喳”;元岗、石牌、冼村一带的人在一段话的尾音上,习惯带“耶”。

天河地区乡音大多相同,但仔细考究起来,各处乡音仍有差异可能与河流有关系。沿着车陂涌、棠下、沙河涌三条涌两岸的村落,似乎有相似的发音。此外,猎德、车陂与龙眼洞两村位于天河区南北两端,直线相隔15公里,中间又相隔许多山林台地,但两村间竟然有很多乡音相同,而车陂水又刚好从北到南流经这两地。这说明,同一流域可能会形成相同的尾音,不同流域就会形成不同的尾音。这并不是说水质决定乡音,而是说可能在古代长时期内,人们处于山岭丛林相隔之中,互相间的交往只能通过水路进行。因此,沿水路上下村落的人们便形成共同的乡音。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天河区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9月,天河区获评为中国百强区第二名。

2018年11月,天河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1月25日,被推选为“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1月18日,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风景名胜

天河区内有不少特色公园、名胜古迹和大型娱乐场所,旅游资源丰富。广州世界大观是广州市旅游的重要景点;华南植物园是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龙洞琪琳”是羊城旧八景之一和广州十佳景点之一;天河公园被喻为天河区的“区肺”;由农民集资兴办的航天奇观集科普与娱乐为一体;天河区内还有天河体育中心,以及富有乡村特色的吉山橄榄公园、前进杨桃公园、黄村东公园、长湴休闲公园和广东树木公园等景点。沿江风景区可让游人领略珠江新城及珠江两岸的美景。

著名人物

王道夫(1235~1279年),字以行,号见雷,番禺县东圃车陂乡(天河区车陂街车陂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另一说原籍福建蒲田。参与抗元,最后殉国。

凌震(1235~1315年),字国威,号雷门,番禺县东圃宦溪乡(天河区前进街宦溪村)人,原籍福建蒲田。父凌栋,凌震为第四子。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后任南海道宣慰使,举家迁至广州。次年升任广东都统,官封二品。

卢昌(?~1854),又称卢八、卢八万、卢八万仓。番禺县鹿步司冼村(今沙河镇冼村)人。卢昌务农为生,自幼习武,使一把大关刀,武艺出众,而且步履如飞,人称“草上飞”,颇受乡人敬重。

李湛(1884~1913),字杭进,号竹贡,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在番禺县鹿步司大水圳村(今沙河镇天河村)农民家庭。中国同盟会会员。

潘达微(1880~1929),又名心微,乳名阿忠,字铁苍,号景吾、冷残、觉庐冷道人等,祖籍番禺县鹿步司棠下村(今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棠东村),其本人出生于今广州市荔湾区。父为清末武官和广州广仁善堂的创始人之一。潘达微晚年潜心艺术,在美术、摄影等方面很有成就,其摄影作品曾获国际摄影沙龙奖。

潘文治(1882~1949),字华庭,番禺县鹿步司珠子乡(今东圃镇珠村)人。其父潘名江为清末举人,务农为业。潘家有9兄妹,其排行第三。民国13年(1924年)3月,任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是年底,任广东大元帅府大本营咨议。随后,辞职返乡。

苏英法(?~?),广州沙河花生寮人。民国时期,苏曾先后任番禺县东区国民党党部委员、龙眼洞堡田亩税收委员、番禺合群运输公司总经理、番禺八桂中学校董、广州市东郊土地登记周局长、番禺县明伦堂委员。民国23年(1934年)1月,任番禺县第二届参议会副议员。民国36年,任番禺县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

樊伯贤(1916~1993年),番禺县龙眼洞乡(天河区龙洞街龙洞村)人。1979年1月被授予广州市名老中医称号。1980年8月起被选为广州市郊区第一、第二届政协副主席。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