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

大陈岛

台州列岛106个岛礁中的主岛
大陈岛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部,台州湾东南,台州列岛中南部。为台州列岛106个岛礁中的主岛,面积14.6平方公里。岛上气候温暖湿润,海岛景观旖旎,海产丰富,林木葱茏,被誉为"东海明珠"。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称:大陈岛 开放时间:全天 票价:免费 所在地:台州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 类别:旅游景点

简介

大陈岛位于浙江省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距台州市区54公里。它是由上大陈、下大陈、竹屿、洋旗、一江山等2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

岛上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杂草茂盛,适宜造林、种植农作物,有利畜牧业。大陈岛渔场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每逢鱼汛,来自辽宁、山东、江苏、福建、上海和浙江等地渔船,在此捕捞、停靠给养、避风,多时达数千艘。

历史

大陈岛古称东镇山或洞正山,公元5世纪中叶始闻。古代台州往朝鲜、日本的商贸船只皆取道该岛,并习惯以高梨头礁为航海标识。上大陈岛古又称三女山或三盘山,一说为释教始祖如来佛的出世之山,史载“有二石如松状,号石松,潮平则没,舟行必避之”。这松枝状的适淹礁很可能是珊瑚礁,今天渔民在大陈海底仍常能拖获小块珊瑚残骸,即说明这个问题。历史上正式以“大陈山”为名的,最早见《郑和航海图》记载。此后,大陈在500年风云大跌荡中历经巅簸。

明代16世纪中叶,大陈岛为海上抗倭战场之一,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军水师于大陈洋追剿倭寇,并擒获通倭大盗。今下大陈岛风门岭有烟墩遗址,即为当时留守明军所筑。

清乾隆(1736~1795)年间,居民渐聚,浙江道特在岛上分设汛官,统领军、渔政务,此为大陈设治之始。至清末和民国初年,大陈居民已达万人规模,形成台州湾最繁荣的海上集镇,为“旧台(州)属洋面唯一之大渔村、大渔场、大渔埠,在昔全盛时代,渔获量年达 500万元以上,亦可谓旧台属之经济重心”。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封锁沿海,土著武装王相义活动于大陈海域,率部徂击日军,并收复大陈岛,时称“海上豪客”。

新中国成立后,大陈岛又成为浙中南国民党残部的主要踞点,岛上人口激增至3万之众。台湾当局除蒋经国频繁出入大陈外,军政首要如蒋介石、胡宗南、俞大维、蒋纬国、毛人凤等,以及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史郭普、美驻台大使蓝钦和美军顾问团长蔡斯亦亲临大陈岛活动。岛上设立的机构亦名目繁多。

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大陈失去外围屏障,台湾“国防部”被迫实施""大陈撤退”计划。2月7日,由蒲赖德指挥的美军第七舰队132艘、台湾27艘舰船组成混合船队(包括6艘航空母舰)抵大陈海域,至12日,计从大陈、竹屿、披山、渔山诸岛撤走国民党正规部队1万人、游击队4千人、居民1万7千余人(其中上大陈3937人,下大陈10974人,披山1083 人,渔山518人), 以及军用物资4万吨和各村庙宇神像10余座,同时将遗留的码头、渔船悉数毁坏。整个大陈岛仅留下1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1956年1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向温州青年发出了“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号召。同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队员登上大陈岛开始了垦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批467名垦荒队员上岛。

1958年春天,为实现渔业机械化,全体队员每人每月除了吃饭和留下2元零用钱外,余下的钱全部支持建造机帆船。在水产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大陈岛上有了“勇敢”号机帆船,并于入冬投入生产,远征江苏吕泗洋与嵊山渔场,捕捞黄鱼、带鱼及其他水产品数百担。队员们尝到了自己捕来的海鲜,个个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垦荒队建设大陈岛的消息经报刊不断宣传,吸引了各地青年渔民、农民,他们纷纷要求到大陈岛开发建设。

到1959年,全岛居民已达4000多人,生产开始向纵深发展,办起了水产综合加工厂、海鲜酱油厂、牛奶加工厂等。经过3年苦战,共收获番薯11.5万公斤、蔬菜5万公斤,各种鱼类8000多担,牛、羊、兔1000多头(只)以及其他农副产品,经济收入总计10多万元。 

1960年3月, 胡耀邦寄来一封1000余字的信,肯定与表扬了垦荒队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并明确指出:“在完成垦荒的历史任务后,要进一步担负起建设的新任务”,“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做好妥善安排,继续发挥垦荒队在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他还意味深长地说:“在我们的青年中,有好样的,也有差劲的,要教育他们坚持下来,对那些安不下心来的,让他们回去吧!”

1985年12月29日上午,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了宁波市所属的奉化、象山两县之后,从象山县的石浦港登上了一艘海军护卫舰,专程前往大陈岛看望老垦荒队员建造的南田新村,登门造访了4户人家,同老垦荒队员坐在一起叙家常。新村的街头挤满了欢乐的人群,胡耀邦站在他们中间同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家庭情况。 

2006年8月2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强和市委书记蔡奇,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等陪同下,来到岛上考察指导工作。“大陈岛开发大有可为。岛上拥有丰富的资源,一定要通过周密论证,统一规划开发建设,把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习近平在听完汇报后说,“风力发电是浙江能源建设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省委省政府支持鼓励清洁能源开发,我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它的实质性启动。”

2010年,习近平通过信件再次表达了他对大陈开发建设的关注和岛上居民的祝愿。

2010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亲临大陈视察。

2013年1月6日,胡耀邦铜像在大陈岛揭幕。

荣誉

大陈岛入围2013中国海洋宝岛榜单

主要景点

甲午岩

位下大陈岛东海岸,系两片巨大的干出礁,造型雄奇,向称“东海第一大盆景”。该处岩壁如削,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有若神斧劈就。游人穿过一片幽幽的黑松林,豁然见巍巍巨礁拔海屹立,脚下却是数十米深渊,渊底海水回荡,小岛啾啾,极目则海天一色。整个景区环境静谧,气势磅薄,视野和视觉色彩效果均好,为大陈风光绝佳之处。

甲午岩海岸原为国民党驻军的炮兵阵地,沿岸战壕纵横,现遗迹犹存。1954年5月8日,蒋介石曾率属僚从台湾至此巡视,观景处建有“中正亭”,已毁,近年修复,改题为“美龄亭”。从观景处拾级而下,即置身于有如洪荒世界的强海蚀地貌带,秃岩净石,游客可观海捡贝,可仰卧休闲。

青少年宫

青少年宫是大陈岛最好的建筑,1985年经胡耀邦总忆记批准建成,占地1050平方米。内辟有岛史陈列室,供游人参观。

垦荒纪念碑

垦荒纪念碑巍巍挺立于下大陈岛黄夫礁山岗,向游人讲述一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和大陈岛的故事。 1956年1月,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向温州青年发出“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号召,数天内报名者即达2000人。1月31日,首批227名 14至22岁的队员携“大陈岛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旗帜,在团中央、团省委代表护送下,登上大陈岛。

此举一度成为全国青年的先进榜样,《青年报》为此刊载头版通栏标题新闻和照片。1958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垦荒队“先进集体”称号,并多次受到胡耀邦的关怀。 1960年7月,垦荒队宣告完成任务,有部分队员继续志愿留在岛上。荏苒30年,时已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仍然惦念大陈,特于1985年12月29 日登岛看望老垦荒队员。纪念碑高18米,上镌“大陈岛垦荒纪念碑”8字,由张爱萍将军题词,2000年2月落成,由垦荒队员、当地政府和团省委等捐建。

渔镇和渔村

下大陈岛大沙头港湾为历代岛民聚居之地,主要街道有港边路、海新路两条,建筑自港区沿缓坡向山岗伸延,民居鳞次栉比,新旧错落。岛上渔村大多依山傍海,散布于山岙和海湾,常以数十户为一自然村落,旧皆垒石为居,村民多赖海洋捕捞为业,亦就近垦种。较可观的渔村有下大陈岛的大小浦、浪通门和下咀头,上大陈岛庄周庙、大岙里等处。

战争遗存

国民党曾悉心经营大陈防务,在岛上屯驻兵员万余,修建了大量战壕和碉堡,是当时国民党军队集结于沿海岛屿的最北的据点。碉堡、坑道等至今大部犹存,是浙江沿海保存旧军事设施最多且最完整的岛屿,作为我国现代史重大事件发生地的实物遗存,具有特殊的历史游览价值。主要遗存(均在下大陈岛)有:   

1、象头岙水上碉堡群,共10余座,构筑于港湾潮淹线,堡体隐蔽且十分坚固。 

2、大岙里遗址,原台湾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江浙游击司令部”和“西方企业公司”等均设在该处。山腰有胡宗南居所,胡曾化名“秦东昌”,一度坐镇大陈指挥。以上遗存均位大陈岛。3、屏风山碉堡群和地牢。

4、五虎山、甲午岩等碉堡、坑道和隐蔽工事。

高梨头

是上大陈岛伸入大陈水道的一处岛岬,景区由一系列强海蚀地貌组成,为海上游艇观光的最佳地段。近岸多峻礁巨石,岩体有卧有立,有尖削如笔峰孤突,有大块如黑兽浮海,礁岩海岸间不时露出洞穴,其被海浪洞穿处,于幽幽深邃之中又别显洞天一块。岛岬北侧称“乌砂头”,有一条长约300米的黑砾滩,砾大如拳,乌圆可爱,涨潮时可闻“呜呜”滩音,高潮时适淹。砾滩背景为一孤状的陡峭海蚀崖,崖壁分天然二色,棕黄色的岩层迭压于黑色岩层之上,富有自然的大山水画意。

帽后沙砾滩

位上大陈岛北端一天然长堤两侧,西滩长约300米,东滩200米。砾石大如鸡卵,小如弹丸,以灰白、灰黄为主,间有红、棕、黑等色。该处环境幽静、滩平坡缓、海碧山青,是游人垂钓、海浴的好去所,沿滩捡石亦饶有趣味。登坡北望,碧波万顷中可影约见一江山岛。经过海浪千百年的冲洗,浑圆光洁,堆积成弧形的灰黄色砾石滩牞就像镶嵌着宝石的美丽帽沿,此滩也因此而得名。

   

大陈岛旅游设施完善,岛上有数家宾馆,食宿称便。菜肴以小海鲜为特色,著名的有"石斑"和"大陈黄鱼",尝一尝渔民腌制的鱼生、辣螺酱、蟹板等也相当入味。石斑鱼系活动于岛礁海域的定栖性鱼类,称海中珍品。大黄鱼原为东海声名赫赫的大宗经济鱼类,渔汛旺发持续千年,因酷渔滥捕,80年代后几近绝迹。近年发展网箱养殖,大陈海域生态环境优良,养殖的大黄鱼品质十分接近野生风味,经鉴定为名牌海产。旅游者如参观海洋养殖场,亲手抓一抓久违的大黄鱼,也是大陈游的一件惬意事。

浪通门

位下大陈岛东北角,属大陈岛强风浪区,本岛山体与对面屏风山构成喇叭形态势。中间原有水道相隔,1975年修建防波堤,将屏风山与本岛联接起来,立于防波堤上,东侧长浪滚滚,北侧屏风山突兀,有如一幅大笔挥就的山海图。大堤于1987年即遭台风严重损毁,1997年11号台风袭击时,这里的巨浪高达36米,经专家勘测证实,创世界之最。浪通门即以海流湍急,海浪汹涌而得名。

渔师庙

渔师庙位于下大陈气象站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曾先后在此歇宿。1955年震惊中外的劫持大陈岛全岛居民去台湾事件,就是蒋经国坐镇此地,一手部署策划的。渔师庙依山傍海,崖下涛声澎湃,庙内危楼静寂,为大陈十景之一(危庙涛声)。以渔师文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对渔民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辅射力,现庙内多有渔民上香供奉,以求保佑出海平安、捕捞丰收,香火甚旺。

飞虎崖

飞虎崖位于大陈岛的南部,邻近甲午岩,面朝东海,景色独特,地理位置险峻。其岩石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一个大峡谷,它的最宽处约10米,深约20米,长约150米,两岸悬崖峭壁,下面波涛澎湃。其一侧崖壁上的岩石天然成方形,崖顶处有一群小石块,极似一家三口,丈夫抱着孩子望着疲惫的妻子;另一侧为较平坦的海蚀礁,站在此处可远眺大海、碧波、船帆,也可览甲午岩,观远处的扁担岛等等。一旁是观日出的好地块,人称“观日亭”。

发展优势

气候宜人

大陈岛气候宜人,景观奇绝、海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尤适游客“游海岛、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玩海水”,是人们观光、休闲、娱乐、垂钓的好去处。夏秋季为登岛旅游的黄金季节。从1991年起,已多次举办“海钓节”。 

岛上森林覆盖率达56%,年平均气温16.7°,具有典型的冬暖夏凉的亚热带气候环境。,由于潮汐、洋流、风流和海洋生物的长期作用,形成了号称“东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岩、碧水细沙的帽羽沙、乌沙头海滨浴场和风景如画的屏风山、浪通门、高梨、下屿龙洞等众多海上奇观。 

大量战争遗址

大陈岛历史神奇。大陈岛碉堡、水牢、战壕、坑道等战争遗址是一江山战役古战场的历史见证,大陈岛青年垦荒队传奇及胡耀邦总书记亲临考察使该岛扬名中外。 

1955年被国民党带到台湾的1.4万多大陈居民,现已发展到15万人左右,在台湾岛上建有多处大陈村,在美国等地建有大陈同乡会,每年都有很多大陈籍台胞回岛寻根祭祖,他们时刻都想着大陈,时刻盼望着祖国统一。更名为“思归亭”,有其特殊的内涵。作为东海前哨,目前岛上还随处可见战壕、坑道、碉堡等战争遗址。 

渔业种类丰富

大陈岛岛礁四周栖息着众多的石斑鱼、黑鲷、梭子蟹、七星鳗、虎头鱼等享誉海内外的鱼类生物种群。大陈渔场为全国四大渔场之一,浙江省第二大渔场。其浪通门养殖基地是浙江省目前以大黄鱼、鲈鱼、真鲷等海珍品养殖为主的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养殖业发展迅速

大陈岛具有良好的水深条件,可建两座30万吨级、兼靠40万吨的码头。上大陈有宽阔的腹地,可建造储油量多达35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运基地。

为充分发挥大陈岛的“渔、港、能”优势,近年来,大陈镇坚持“渔业稳镇,旅游兴镇”的产业优势,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捕捞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和休闲渔业,确保了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镇的海水养殖已步入良性循环,基本形成了以传统贝类养殖及石斑鱼、梭子蟹等暂养为依托,以大黄鱼及鲷科鱼类等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为突破口的产业新格局。

目前已发展深水网箱省级无公害基地2个,深水抗风浪网箱116只,养殖面积达150公顷。,被列为省级养殖示范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积极申报省级海洋生态经济区,在洋旗岛海域投放生态型人工鱼礁15000空立方米,投放黑鲷15万尾,修补大陈海域日益衰退的渔业资源,为发展海岛休闲渔业打下基础。建立浙江省岛礁贝类增养殖试验区,在大陈海域数个岛礁附近放养4000公斤荔枝螺和2000只鲍鱼苗、1500公斤各类贝壳苗,共计投入资金40多万元。

荣誉

2004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东海文化明珠”;

2005年又被评为“浙江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2年10月10日,大陈岛被列为浙江省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这是浙江省首个省级示范岛。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