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榆

大果榆

榆科榆属植物
大果榆是一种落叶乔木,高达10m,胸径30m。树冠扁球形。树皮灰黑色,小枝常有两条规则的木栓翅,叶倒卵形或椭圆形,有重锯齿,质地粗厚,有短硬毛。翅果大,具红褐色长毛。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成簇状。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Ulmus macrocarpa Hance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亚界:
  • 总门:
  • 门:被子植物门
  • 亚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金缕梅亚纲
  • 超目:
  • 目:蔷薇目
  • 亚目:
  • 科:榆科
  • 亚科:
  • 族:榆族
  • 亚族:
  • 属:榆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大果榆
  • 亚种:
  • 变种:光秃大果榆
  • 品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 中文学名:大果榆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纵裂,粗糙,小枝有时(尤以萌发枝及幼树的小枝)两侧具对生而扁平的木栓翅,间或上下亦有微凸起的木栓翅,稀在较老的小枝上有4条几等宽而扁

平的木栓翅;幼枝有疏毛,一、二年生枝淡褐黄色或淡黄褐色,稀淡红褐色,无毛或一年生枝有疏毛,具散生皮孔;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芽鳞背面多少被短毛或无毛,边缘有毛。

叶宽倒卵形、倒卵状圆形、倒卵状菱形或倒卵形,稀椭圆形,厚革质,大小变异很大,通常长5-9厘米,宽3.5-5厘米,最小之叶长1-3厘米,宽1-2.5厘米,最大之叶长达14厘米,宽至9厘米,先端短尾状,稀骤凸,基部渐窄至圆,偏斜或近对称,多少心脏形或一边楔形,两面粗糙,叶面密生硬毛或有凸起的毛迹,叶背常有疏毛,脉上较密,脉腋常有簇生毛,侧脉每边6-16条,边缘具大而浅钝的重锯齿,或兼有单锯齿,叶柄长2-10毫米,仅上面有毛或下面有疏毛。

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在前一年生枝上排成簇状聚伞花序或散生于新枝的基部。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5-4.7(常2.5-3.5)厘米,宽1-3.9(常2-3)厘米,基部多少偏斜或近对称,微狭或圆,有时子房柄较明显,顶端凹或圆,缺口内缘柱头面被毛,两面及边缘有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中部,宿存花被钟形,外被短毛或几无毛,上部5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2-4毫米,被短毛。花果期4-5月。

生长习性

喜光,抗寒,耐旱,稍耐盐碱,在山麓、阳坡、沙地、平原、石隙间都能生长。深根性,侧根发达;萌蘖性强。生长速度较慢,但在湿润的林区生长尚快。帮命长。可用播种及分株法繁殖。本种每当深秋(10月下旬)叶色变为红褐色,点缀山林颇为美观,是北方秋色叶树种之一。材质较榆树好,坚硬,抗腐,花纹美观,可供制家具、车辆等用。

产地分布

分布于朝鲜、俄罗斯中部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及青海东部。朝鲜及前苏联中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河北。

栽培技术

选种选地

采种应选择15~30年生的树干高大,生长健壮,冠形均匀,无病虫害的母树,大果榆种子在5~6月成熟,应立即采收。当榆钱由绿色变成黄白色,有少数开始飞落时,即可进行采收,或者待榆钱自然成熟掉落之后,于树下及时进行扫集。去掉收集的榆钱中的杂物后在通风处阴干,将种翅搓去即可得到纯净种子,装袋备用。种子最好是随采随播,当年不播种的种子,应将其晾干后密封干藏,以保持种子的发芽能力。播种时可不进行催芽处理。

育苗技术

播种可采用两行带状条播或等距条播。播种时间可在5月下旬,在播种之前,用冷水将种子浸泡1天,捞出后将种子与沙子按1∶2比例混合,适时喷水保持湿润,待种子露白时播种。播种量为每亩播去翅后纯种2.5~3.5kg。在床面上开条距30cm,深2~4cm的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播撒于沟中,然后复土,厚度在1~1.5cm之间为宜,然后用草帘将床面复盖以保持床面湿润,防止土壤干燥。

病虫防护

病虫害方面主要有毒蛾幼虫、介壳虫,可喷施氧化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杀灭毒蛾幼虫;喷施风油精、杀扑磷等消灭介壳虫。

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苗木易感染根腐病,在苗木出土30天内,每周喷1次0.5%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用99%的敌百虫兑水成0.1%溶液,防治蚜虫、蛾类等虫害,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尺蠖危害。

实用价值

大果榆结实量较大,种子具翅,能分散传播;也具有萌蘖更新能力。不仅是裸地上的先锋树种,也能在林下更新。以辽宁西部为例,油松蒙古栎林为地带性植被,由于长期过度放牧、樵采挖根,使森林退化为灌丛、草地和裸岩。这样的地段造林很难成功,但可形成天然大果榆纯林。以后义逐渐演变为蒙古栎大果榆林。大果榆还能在油松林内更新.形成大果榆油松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