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巢菜

大巢菜

蔷薇目豆科植物
大巢菜,正名:大野豌豆,别名:薇、薇菜、大巢菜、山扁豆、山木樨,拉丁文名:ViciagiganteaBge.豆科、野豌豆属多年生草本,灌木状,全株被白色柔毛。[1]根茎粗壮,表皮深褐色,近木质化。茎有棱,多分支,被白柔毛。荚果长圆形或菱形,表皮红褐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产华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海拔600-2900米林下、河滩、草丛及灌丛。模式标本产河南嵩山。本种花期有毒。
    中文名:大巢菜 拉丁学名:Vicia gigantea Bge.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野豌豆族 亚族: 属:野豌豆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大巢菜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别称:薇(诗经),薇菜,大巢菜、山扁豆(山西),山木樨(河北) 二名法:Vicia cracca

形态特征

主根明显,长25-44厘米,根幅20-25厘米,有根瘤。茎柔嫩有条棱,有细软毛或无毛,匍匐向上或半攀缘状,长60-200厘米,分枝30-50个。

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10对,叶片长1-2厘米,宽5毫米,呈矩形或倒卵圆形,先端凹入,中央有突尖;叶轴长4-8厘米,顶端有分枝的卷须,缠于他物上。托叶半箭形或戟形,有1-3枚披针形裂齿,长2-3毫米。

蝶形花1-2朵,腋生,紫红、粉红或白色,花梗极短或无。子房被黄柔毛,短柄,花柱背面顶端有茸毛。

荚果扁长3-6厘米,宽5-6毫米,成熟时为黄色或褐色,含种子5-12粒,种子扁圆或钝圆。种子色泽有黄、白、灰、黑、淡粉红、青、褐、暗红、或有斑纹等各色,千粒重40-70克。

生长习性

性喜温凉气候,抗寒能力强,生长发育需≥0℃积温1700-2000℃,用作饲草,在甘肃省海拔3000米以下的农牧区都可种植。从播种到成熟,约100-140天,播种时温度高,出苗快,温度在10-11℃时,播种后12-15天出苗,在4℃左右时,20-25天出苗,但在高温干燥时出苗较慢。生于海拔600-2900米林下、河滩、草丛及灌丛。

地理分布

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部,中国古代亦已普及入药。世界各地都有种植。中国40年代引入甘肃、江苏试种,80年代发展到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1958-1962年由西北畜牧研究所和甘肃农业大学进行栽培示范用于生产;1976年经甘肃土肥所试验示范进入麦田套复种,成为河西灌区“夏茬轮作”的主要草种之一,在草田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省每年种植近百万亩左右,仅次于紫花苜蓿居第二位。

产华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模式标本产河南嵩山。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耕作:土壤耕作与施肥整地应在播种前一年完成浅耕、灭茬灭草,蓄水保墒。翌年播种前施底肥、深耕、耙耱、整平地面。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为底肥,播种时施磷二氨等复合肥为种肥,促进幼苗生长。

播种:

播种前检验种子品质,查明种子纯净度、发芽率,计算种子用价,然后决定播种量。收草播种的种子品质,不得低于国家或省级规定的Ⅲ级种子标准,种子田播种的种子,必须选用Ⅰ级种子。单播量每亩6-7千克,与燕麦混播量每亩2.5-3千克,燕麦9-10.0千克,按箭舌豌豆单播量4成,燕麦单播量的6成计算各自的播种量。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期,单播收草,在牧区为5月上旬,混播不得迟于5月中旬。在农区一般在小麦收获后复种或麦田套种。若用于收种,则以早春播种为好。播种方法,单播宜采用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可同行条播,也可隔行条播,行距20-25厘米。

田间管理

箭舌豌豆抗逆性强,幼苗后期管理简便,但苗期要注意除草,适量追肥,在灌区应注意分枝期和青荚期的供水。箭舌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磷消耗较多,收草后的茬地往往氮多磷少,应增施磷肥,以求氮磷平衡,促进后作产量。

病虫防治

病害:野豌豆壳二孢叶斑病、野豌豆葡萄孢赤斑病、野豌豆镰孢萎蔫病、野豌豆白粉病、野豌豆锈病、野豌豆细菌性赤斑病

虫害:草原毛虫类、盲蝽类、蛴螬、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叶蝉类

主要价值

是粮、料、草兼用作物,生长繁茂,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草1000-2000千克,高者可达3000千克,亩产种子100-150千克,高产可达250千克以上。鲜草干燥率22%,叶量占51.3%,茎叶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马、牛、羊、猪、兔和家禽都喜食。箭舌豌豆与青燕麦混播,收贮混合青干草,产量较青燕麦单播提高43.3%,混合青干草的蛋白质含量较青燕麦提高4.0%;是增加冬春干草贮量,改进干草质量,提高冬春家畜营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应在青燕麦种植地区大力推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