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壁虎

大壁虎

有鳞目壁虎属动物
大壁虎,俗称蛤蚧、又称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大壁虎多栖息在悬岩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大壁虎是药用动物的一种,由于长期捕捉,野生资源日渐减少。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南。台湾省有记录。国外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印度支那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大壁虎一般在5~6月间发情交配,6~7月为产卵高峰期。在交配期间,要严格控制雌雄比例。如果雄大壁虎过多,往往引起雄争雌而打斗。雌大壁虎交配后到来年产卵。雌大壁虎往往选择较阴暗的墙角、顶角、侧壁等地方产卵。
    中文名:大壁虎 拉丁学名:Gekko gekko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双孔亚纲 目:有鳞目 亚目:蜥蜴亚目 科:壁虎科 亚科:壁虎亚科 族: 属:壁虎属 亚属: 种:大壁虎 亚种:2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年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大壁虎 中文别名:蛤蚧、仙蟾、多格、哈蟹、蛤蚧蛇 英文名:Tokay gecko 分布:亚洲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

简介

又名蛤蚧、仙蟾、多格、哈蟹、蛤蚧蛇,是最大的一种壁虎,体长大约12~16厘米,它的外貌与一般壁虎相似,背腹面略扁,头较大,呈扁平的三角形,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背部有明显的颗粒状疣粒分布在鳞片之间。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南。

动物形态

大壁虎是最大的一种壁虎,体长大约12~16厘米,尾长10~14厘米,体重50~100克。它的外貌与一般壁虎相似,背腹面略扁,头较大,呈扁平的三角形,象蛤蟆的头,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部的两侧;口也大,上下颌有很多细小的牙齿。颈部短而粗。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背部有明显的颗粒状疣粒分布在鳞片之间。体色变异较大,基色就有黑色、黑褐色、灰褐色、深灰色、灰蓝色、绣灰色、青黑色、青蓝色等,头部、背部有黑色、褐色、深灰色、蓝褐色、青灰色等颜色的横条纹,身体上散布有6~7行横行排列的白色、灰白色或灰色的斑点,还有砖红色、紫灰色或棕灰色,密布桔黄色及蓝灰色小圆斑点,以及不规则的宽横斑。

背部疣粒状的小鳞片之间还杂有均匀散布的粗大疣鳞。尾巴较圆而长,但长度不及体长,有6~7条白色环纹,基部较粗,容易折断,能再生,但再生的尾没有白色环。四肢不很发达,仅能爬行。指(趾)膨大,底部有单行褶皱皮瓣,能吸附墙壁。雄性后肢的股部腹面有一列鳞,具有圆形的股孔,叫做股窝,数目为14~22个,雌性没有或者不明显。

分布

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南。台湾省有记录。据在广西8个地区调查,除桂林地区外,其余7个地区所辖48个县(市)内的228个乡(镇)或村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印度支那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生活习性

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它的动作敏捷,爬行的时候头部离开地面,身体后部随着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动前进,脚底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在墙壁上爬行自如。原来认为它的脚下有吸盘,其实其趾端膨大的足垫并不是吸盘,而是在足垫和脚趾下的鳞上密布着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绒毛一样微绒毛,如同一只只弯形的小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牢物体,可以在墙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绒毛顶端的腺体的分泌物也能增强它的吸附力。

主要捕食蝗虫、蟑螂、土鳖、蜻蜓、蛾、蟋蟀等昆虫及幼虫,偶尔也吃其他蜥蜴和小鸟等,咬住东西往往不松嘴。它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由于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单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能量,而糖原化脂肪更容易释放能量,所以刚断下来的尾巴的神经和肌肉尚未死去,会在地上颤动,可以起到转移天敌视线的作用,因此在民间还流传着大壁虎的断尾巴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的荒谬说法。

断尾以后,自残面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形成一个尾芽基,经过一段细胞分裂增长时期,然后转入形成鳞片的分化阶段,最后长出一条崭新的再生尾,但与原来的尾巴相比,显得短而粗。不过,大壁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断尾,因为断尾毕竟是它身体上所受的严重损伤,不仅失去了尾巴上储存的脂肪,而且还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时,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对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着极大的优势。大壁虎通常在3~11月份活动频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

繁殖

大壁虎的繁殖期为5~8月,5月开始交配产卵,但以6~7月产卵最多。每次产2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质鞘,比鸽子的卵略小,呈圆形,卵重5~7克,可以粘附在岩洞的墙壁或岩石面上,孵化期为35~45天,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刚出壳的幼体的体长大约为8厘米。广西桂南地区8月上旬以后产出的卵到翌年3月才能孵出,需时198~205天。10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

养殖技术

蛤蚧舍建设

蛤蚧养殖有室内笼箱养和房养两种,以房养较为普遍。养殖室最好分内室和外室两部分,内室是供蛤蚧白天隐藏栖息的地方,外室是供蛤蚧活动、采食的场所,在内室墙上钉木条,形成条格,供蛤蚧栖息,木架外挂上黑布帘或麻袋、纸箱板,以保持栖息地方阴暗。室的顶部留出一孔洞,与外室相通。外室周围用钢网或铁丝网围起,以防蛤蚧外逃。中间设小水池或水盆,建造假山,供蛤蚧饮水及活动。设计时应考虑防止蚂蚁、老鼠、蛇等进入。

饲养管理

1、饲料:蛤蚧的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蟑螂、黄粉虫和蚕蛾等,蛤蚧是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的,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蛤蚧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蛤蚧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2、管理要点:蛤蚧的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壁面20~30米为宜。但蛤蚧有大吃小、强吃弱、成年蛤蚧吃卵等现象出现,应按大小分群饲养,规格相同的养在一起,小蛤蚧单独饲养。蛤蚧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利用人工调节温度,使室温保持在25~30℃之间。蛤蚧无冬眠期,一直处在活动、采食、生长状态。保持蛤蚧舍的清洁卫生,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在蛤蚧舍内禁止存放农药及有特殊气味的药品、霉败物品。

3、繁殖:蛤蚧一般在5~6月间发情交配,6~7月为产卵高峰期。在交配期间,要严格控制雌雄比例。如果雄蛤蚧过多,往往引起雄蛤蚧相互争雌蛤蚧而撕斗。雌蛤蚧交配后到来年产卵。雌蛤蚧往往选择较阴暗的墙角、顶角、侧壁等地方产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产卵蛤蚧要加强管理,适当提早增加食物,尤其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使之早产卵,早孵化,使小蛤蚧出壳后有较长时间生长,达到一定体重,为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

要进行人工孵化时,就需要在蛤蚧喜欢产卵的地方贴上一些纸,让蛤蚧把卵产在纸上,以便采集。采卵应该等到卵壳完全变硬后才能进行,刚产下的卵不宜马上采集,否则影响到孵化率,采集的卵存放在33~35℃的环境中,经100天左右才孵化出小蛤蚧。刚出壳的蛤蚧,要及时移到小蛤蚧饲养室。小蛤蚧在采食前,可先喂些白糠水或盐水,5~7天后喂一些小虫,15天后,随着其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昆虫投放量,使当年孵出的小蛤蚧在进入越冬前就达一定的体重。

濒危等级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濒危因素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大壁虎去内脏干制的整体中药称蛤蚧,常成对出售,用量甚大。活体还被加工为各种中成药,如蛤蚧酒、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定喘丸等销售国内外。因此,每年仅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据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更加乱捕滥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

栖息地破坏: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壁虎的栖息地逐渐缩小,也是影响它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集

般在5~9月间捕捉。主要方法:

1、光照:晚间乘蛤蚧外出觅食时,用较强的灯光照射,蛤蚧见强光则立即不动,便可捕获。

2、引触:用小竹竿一端扎上头发,伸向石缝或树洞中引触,蛤蚧遇发咬住不放,即迅速拉出,捕入笼中。

3、针刺:在竹竿上扎铁针,乘蛤蚧夜出时刺之。蛤蚧捕得后,用锤击毙,剖腹取出内脏,用干布抹干,再以竹片将其四肢、头、腹撑开,并用白纸将尾固定于竹片上,以防脱落,然后用微火焙干。

药材

干燥的全体,固定于竹片上而呈扁片状。头部及躯干长10~15厘米,尾长10~14厘米;腹背部宽6~10厘米。头大,扁长,眼大而凹陷成窟隆,眼间距下凹呈沟状。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背呈灰黑色或银灰色,并有灰棕色或灰绿色的斑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均呈嵴状突起,全身密布圆形、多角形而微有光泽的细鳞。四肢指、趾各5,除第1指、趾外,均有爪。尾细长而结实,上粗下细,中部可见骨节,色与背部同。质坚韧,气腥,味微咸。以体大、肥壮、尾全、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过去曾发现一种伪蛤蚧,与蛤蚧外形相似,其不同点为:头部较小,齿生于颚内,并有大牙。眼细小而近闭合;背部有红黄色斑点;背部鳞片极细小,指、趾底面无吸盘。不能作蛤蚧使用。

药理作用

蛤蚧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卵巢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为指标,蛤蚧(品种未注明)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较蛇床子、淫羊藿、海马为弱。

【功效与作用】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阻益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多入丸、散或酒剂。用治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药理研究】蛤蚧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衰老、抗过敏、抗应激、降血糖及解痉平喘等作用。

炮制

蛤蚧除去竹片,截去头足及鳞(无尾者拣去不用),切成小方块,酒蛤蚧:取蛤蚧块用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焙干后,但剪取尾部供用者,称为“蛤蚧尾”。(每蛤蚧10对,用黄酒半斤)

1、《雷公炮炙论》:“蛤蚧,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瓷器盛,悬屋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也。”

2、《日华子本草》:“蛤蚧,合药去头足,洗去鳞鬣内不净,以酥炙用良。”

性味归经

咸,平。入肺、肾经。

1、《开宝本草》:“味咸,平,有小毒。”

2、《本经逢原》:“甘成,温,小毒。”

3、《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4、《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厥阴经。”

5、《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

补肺益肾,定喘止嗽。治虚劳,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阳痿。

1、《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2、《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3、《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4、《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

5、《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6、《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性状

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宜忌

外感风寒喘嗽忌服。

1、《本草经疏》:"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

2、《得配本草》:"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选方

1、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2、治肺劳咳嗽:蛤蚧一对(用醋少许涂,炙令亦色),白羊肺一两(分为三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款冬花一分,胡黄连一分。上药除羊肺外,捣细罗为散,先将羊肺一分,于沙盆内细研如膏,以无灰酒一中盏,暖令鱼眼沸,下羊肺,后入药末三钱,搅令匀,令患者卧,去枕,用衣簟腰,仰面徐徐而咽,勿太急。(《圣惠方》蛤蚧散)

3、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

4、蛤蚧一对连尾,涂以蜜、酒,放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蜂蜜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两次,治咳嗽面浮,老人肺虚咳喘。

5、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久咳肺痨。

6、人参蛤蚧酒:蛤蚧一对连尾,放火上烤熟,人参(或红参)10-20克,同浸于2000克米酒中,七日后开始饮用,每日酌量饮20-50毫升。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阳痿早泄,肺虚咳喘,夜多小便等症。

名家论述

1、《本草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2、《本草经疏》:“蛤蚧,其主久肺劳咳嗽、淋沥者,皆肺肾为病,劳极则肺肾虚而生热,故外邪易侵,内证兼发也。蛤蚧属阴,能补水之上源,则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咳嗽自除;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清,故淋沥水道自通也。”

宜忌人群

宜食

适宜患有肺萎、肺结核、肺痨久咳、行动气促、泌尿系结石、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咳嗽、虚喘、男子阳痿遗精、老年体质虚弱等病症者食用。

忌食

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食用。尤其是患有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大叶性肺炎等病症者不宜食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