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汉语汉字
多,读作duō,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会意字。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都是两个“夕”相重。其本义是数量大,与“少”“寡”相对。引申为“超出”;又引申“过分的、不必要的”;还引申为“多余”。“多”也是中华姓氏之一。[3]
  • 中文名:多
  • 拼音:duō
  • 部首:夕
  • 五笔:QQU
  • 仓颉:NINI
  • 郑码:rsrs
  • 笔顺:撇、横撇、点、撇、横撇、点
  • 字级:一级(编号0507)
  • 平水韵:下平五歌
  • 部外笔画:3
  • 总笔画:6
  • 注音:ㄉㄨㄛ
  • 笔顺编号:354354
  • 四角:27207
  • 结构:上下结构
  • 统一码:NU 591A

文字源流

“多”,六书属会意字。字形采用“重夕”会意。夕,表示相演绎,所以变成多。从甲骨文到楷书,都是两个“夕”相重,即“重夕为多”。清代王国维认为:“多从二肉,会意。”甲骨文从重“肉”之形,与“夕”有别。古代祭祀后要分胙肉,两块肉者为“多”。金文亦重二“肉”。金文中“肉” “夕”字形相近,故易混淆。所从字形已经讹变。其本义是重复、众多,数量多,与“少”相反。引申为“超出”;又引申过分的、不必要的;还引申为“多余”。又引申为深厚。也引申为重视。又引申为欣赏。也引申为军功。可以作副词用。

详细字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形容词

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many;much;more

何多日也。——《诗经·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纪》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多次;多分;多士;多感;多口;多般;多口可;多花;多许

超过正确的或需要的数目;过多

too many;too much

多因;多时间;多管;多定

剩余

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

重,与“轻”相对

heavy

士亦以此多之。——《汉书·灌夫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

贤;好

good

听者自多而不得。——《吕氏春秋·谨听》

多才

big

为人主而数穷于其下,将何以君人乎?穷而不知其穷,其患又将反以自多。——《吕氏春秋·知度》

名词

Duo

多九公

动词

赞许,推崇

praise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列传》

重视,看重

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知。——《逸周书·程典》

数词

表示多数

韩子懦弱,大夫多贪,求欲无厌,齐、楚未足与也,鲁其惧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整数以下的余数或零头

odd

但赘进门十多日,香房里满架都是文章,公孙却全不在意。——《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五年多;三尺多宽;一百多个

副词

(相差)程度大

much more

多样时

多么

how

用在疑问句里询问程度数量

多钱一斤;多早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

做得多好

虚指某种程度

只,仅仅

only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

大多

mostly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治邺》

通“祇”,仅,不过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七】【多部】多

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曡。凡多之属皆从多。,古文多。得何切。

说文解字注

緟也。緟者,增益也。故为多。多者胜少者。故引伸为胜之偁。战功曰多。言胜於人也。从緟夕。会意。得何切。十七部。夕者,相绎也。故为多。相绎者,相引於无穷也。抽丝曰绎。夕绎曡韵。说从重夕之意。緟夕为多。緟日为曡。凡多之属皆从多。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夕字部】多;康熙笔画:6;〔古文〕《广韵》《正韵》得何切《集韵》《韵会》当何切,朵平声。《尔雅·释诂》众也。《诗·小雅》谋夫孔多。《增韵》不少也。《易·谦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礼·表记》取数多者,仁也。

又胜也。《礼·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闻子游丧事有进无退之言,以为胜于已之所说出祖也。《史记·高帝纪》臣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又刻求也。《左传·僖七年》後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称美也。《前汉·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後汉·冯异传】诸将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帝以此多之。

又战功曰多,见《周礼·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为阿多。《唐书·德宗纪》正元六年,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又姓。汉多军,多卯,宋多岳。

又梵语吃栗多,华言贱人。底栗多,华言畜生。

又树名。贝多树,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冬不凋,见《酉阳杂俎》。又南印建那补罗国北有多罗树,株三十馀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采用之。见《西域记》。

又叶都牢切,音刀。《苏辙·巫山庙诗》归来无恙无以报,山下麦熟可作醪。神君尊贵岂待我,再拜长跪神所多。

又《诗·鲁颂》享以騂牺,是飨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传,牺,虚宜虚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当何二反。字汇专叶音趋,不知诗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虚宜切之牺,牛奇切之宜,则当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赀。若从下多字叶,则牺叶虚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韵止摄,一在歌韵果摄,《字汇》叶逡须切,音趋,错入虞韵遇摄,《正字通》讥《字汇》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错入虞韵,幷不知一反也。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曡。考证:〔《礼·坊记》取数多者,仁也。〕谨照原书坊记改表记。〔《左传·僖七年》後之人必求多于汝。〕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字形

韵书

小韵

韵摄

声母

韵母

声调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得何切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章移切

ʨiɛ

戈歌

平声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当何切

tuɑ

韵略

平声

当何切

增韵

平声

得何切

中原音韵

歌戈

阴平

开口呼

全清

tuɔ

中州音韵

歌戈

平声

当罗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清

得何切

to

分韵撮要

阴平

方言集汇

◎ 赣语:dɔe1

◎ 客家话:[梅县腔] do1 [东莞腔] do1 [客语拼音字汇] do1 [宝安腔] do1 [客英字典] do1 [陆丰腔] do1 [沙头角腔] do1 [台湾四县腔] do1 [海陆腔] do1

◎ 粤语:do1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