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平滑肌瘤

外阴平滑肌瘤

妇科疾病
外阴平滑肌瘤(leiomyoma)是来源于外阴平滑肌、毛囊立毛肌或血管平滑肌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多见于生育期妇女。肿瘤常位于大阴唇、阴蒂及小阴唇,突出于皮肤表面。如肌瘤小,可无任何症状,瘤体增大,会感到外阴不适、外阴下坠感。[1]
  • 中医病名:外阴平滑肌瘤
  • 外文名:leiomyoma
  • 别名:
  • 就诊科室:妇科
  • 多发群体:
  • 常见发病部位:外阴
  • 常见病因:
  • 常见症状:外阴肿块、外阴不适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疾病概述

外阴平滑肌瘤(vulvar leiomyoma)是由平滑肌细胞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如肌瘤小,可无任何症状,如肿瘤过大,则产生外阴下坠感,甚至影响活动与性生活。

症状体征

患者一般无不适症状,有时会感到外阴下坠感,也有患者因自己发现外阴肿块而就诊,发生部位以大阴唇最多,阴蒂及小阴唇也有发病,其表面光滑,质硬,突出于外阴皮肤表面或呈蒂状赘生,妇科检查发现外阴部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可推动,无压痛。

临床上有两种形式:一种表现为隐藏于组织内的结节,往往没有什么症状,仅病人自己感到局部隐隐有一小肿块而已;另一类表现为有蒂的或凸出于皮肤表面的块物,性交困难,行动不便等,文献报道阴部最大肌瘤直径可达10cm。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外阴平滑肌瘤是来自于外阴勃起组织平滑肌或圆韧带平滑肌。

(二)发病机制

肿瘤大小不一,文献报道平滑肌瘤,直径为1~11cm,质地坚硬,有包膜,质地决定于纤维组织的多少及有无变性,一般为单个性,位于阴唇或阴唇系带的皮下,基底广而无蒂,可活动,肿瘤大小不一,切面为实质性肿瘤,镜下见梭形平滑肌细胞呈纵横交错,平行或漩涡状排列,核大小形态基本一致,核周围有晕状空隙肌束之间有纤维间质,细胞质呈伊红梭长形,两端钝圆呈哑铃状,肌纤维束排列紧密,呈灰白色带有光泽,偶尔可见局灶性的出血坏死,在妊娠期,外阴的平滑肌瘤特别容易发生黏液样变性。

病理学可将其分为细胞丰富性,上皮样,神经鞘瘤样和合体细胞性等类型,其中上皮样型平滑肌瘤具有侵袭性和易复发特点,常伴退行性变。

检查

分泌物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

外阴部的肌瘤诊断比较容易,主要根据其局部表现及病理检查,往往很小就被发现,然而重要的是排除肉瘤变,外阴部肌瘤的肉瘤变与下列因素有关:

1.肌瘤的大小:外阴部的肌瘤一般不大,直径很少超过5cm,根据Tavassoli的资料,肌瘤直径超过5cm,肉瘤变或复发的机会就较多。

2.肌瘤轮廓是否清楚:若肌瘤周围的假包膜清楚,则恶变的机会不多,相反周围有浸润,肌瘤边界不清,则恶变的机会增多。

3.核分裂的频度:细胞分裂越多,恶性变的机会也越大,如果在10个高倍视野中有5个以上的分裂象时,则可以肯定为肉瘤变。

4.富细胞的程度:富细胞并不代表肌瘤恶变,但可表示细胞增生活跃,可以说是肉瘤变的前驱变化,必须慎重对待。

鉴别

1.外阴纤维瘤外阴纤维瘤与外阴平滑肌瘤的形态相似,质地均硬且易活动,依据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2.外阴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该瘤为质硬结节,无明显包膜,镜下见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含嗜酸性颗粒。

3.外阴平滑肌肉瘤外阴平滑肌瘤短期生长快,肌瘤边界模糊,活动差,警惕有肉瘤变可能,应予重视。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切口一般采用与小阴唇平行的梭形小切口,大小以能完整切除肿块为标准。浅表或有蒂肌瘤,局部切除即可。

由于阴蒂皮肤是外阴肿瘤的好发部位,但年轻者为了保留性功能,手术往往不切除阴蒂,这点应慎重考虑,应以手术需要为准,且应做切缘的冰冻组织切片。

若肌瘤在较深部位,则可切开包膜将肌瘤剜出,这样出血较少,可以不动包膜。

但如果包膜不清、肌瘤周围有浸润或冷冻切片细胞分裂活跃,怀疑为外阴浸润肿瘤癌的,应做广泛的外阴切除,深度需达筋膜层,并应清扫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盆腔淋巴清扫不列入常规,因为一般皆经腹股沟淋巴结而转移到盆腔。

此外,平滑肌细胞有上皮细胞样变化者,不论是局灶性的还是广泛性的变化,也不论肌瘤的大小,都要有足够的切除,不能仅做肌瘤剜出,因为此类肌瘤,极易复发。切除之组织物送病理检查。

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内服法:

肿瘤患者多表现为瘀毒内阻型:

(1)症状表现:

局部结节大小不一,隆起高突,呈圆或椭圆形,界限清,色黄褐或灰白而有光泽;伴有低热,口干咽燥,白带浊如米泔或黄浊,气味异常等。

(2)治疗原理:

清热解毒,化瘀软坚。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