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汉语汉字
墨(拼音:mò),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说文》,“墨,书墨也”。墨也是黑色的别称,《广雅》,“墨,黑也”。引申为文墨、贪墨、绳墨等。墨刑为古代五刑之一[1],即脸上刺字并涂以黑色颜料。引申为木工用以取直的墨线,由此再引申泛指规矩、准则等。另有墨家学派,为诸子百家之一。又有墨姓。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 中文名:墨
  • 拼音:mò
  • 繁体:
  • 部首:土
  • 字码:
  • 五笔:lfof
  • 仓颉:wgfg
  • 郑码:lkub
  • 笔顺:
  • 字级:一级字(3255)
  • 平水韵:入声十三职
  • 注音:ㄇㄛˋ
  • 总笔画:15
  • 四角号码:60104
  • 统一码:基本区 U+58A8
  • 结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会意兼形声字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从土,从黑,黑亦声。古玺文的“墨”字,上方是“黑”字,下方是“土”,表明墨汁是用黑灰制成的。小篆的“墨”,字形和古玺文字形相近。楷书的“墨”,由小篆演化而来,形成了现在所使用的写法。“墨”指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说文》:“墨,书墨也。”《国语·吴语》:‘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增,望之如墨。”泛称黑色,引申为不洁之称,如“墨吏”指贪官。又引申指诗文或书画,如“文墨”。又引申为木工用以取直的墨线,如“绳墨”,由“绳墨”再引申泛指规矩、准则等。特指古代刺刻面额,染以黑色的刑罚,为古代五刑之一。又特指墨家,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现代释义

名词性

1、会意兼形声。

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墨,书墨也。――东汉·许慎《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2、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3、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4、中国古代五刑之一。

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5、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6、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7、通“莫”,又为姓氏。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据《汉典》释义:墨阳,古代美剑名。墨阳本地名,其地产剑,因以名剑。《楚词》十七卷有“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墨阳,剑名。”史书中也有莫(墨)姓有“雌雄墨阳剑;衍源钜鹿堂”的宗祠通用联。可见,墨通莫,又为姓氏。

形容词性

1、黑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2、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张廷玉等《明史》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3、通“默”。不语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莫北切《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说文》书墨也。《西京杂记》汉尚书令,仆承郞,月给隃糜墨。魏晋闲以黍烧烟,和松煤为之。唐初高丽岁贡松烟墨。宋熙宁闲,张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谓之龙剂。《李坚墨评》古有李廷珪墨为第一,张遇墨次之,兖州朗墨又次之。

又《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坼以占吉凶。

又度名。《小尔雅》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闲。

又五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墨。

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

又气色下也。《左传·哀十三年》晋定公,吴夫差,会于黄池。司马寅曰:肉食者无墨。

又闇昧也。《刘向·新序》师旷对晋平公曰:国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

又墨灰。《西京杂记》武帝凿昆明池,悉灰墨,无复块土。西域人曰:大刼将尽,则有刼烧。灰墨,其馀烬也。

又与默通。《史记·商君传》武王谔谔以兴,纣墨墨以亡。《前汉·窦婴传》婴墨墨不得志。

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六家:隂阳、儒、墨、名、法、道也。

又地名。卽墨,故齐地。《史记·齐世家》乐毅下齐七十馀城,惟卽墨不下。今卽墨乃汉之不其县。

又墨山,在卽墨东北,墨水发源于此。《前汉·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卽墨,卽此山也,一在衞辉县西北。《九州要记》墨子居墨山,采茯苓饵之,五百岁不死。

又姑墨,国名。南与于阗接,又康居国有附墨城。见《前汉·西域传》。

又姓。禹师墨如。见《王符潜夫论》。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卽墨胎氏,孤竹君後。

又老马腹中有物曰墨,犹狗宝也,见《本草纲目》。

又《集韵》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诈貌。

又软弱貌。

又《集韵》莫佩切,音昧。諡法,贪以败官,谗言败善,曰墨。

说文解字

书墨也。从土从黑,黑亦声。莫北切。

说文解字注

书墨也。

聿下曰。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此云墨、书墨也。葢笔墨自古有之。不始於蒙恬也。箸於竹帛谓之书。竹木以桼。帛必以墨。用帛亦必不起於秦汉也。周人用玺书印章必施於帛。而不可施於竹木。然则古不专用竹木信矣。引申之为晋於是始墨。肉食者无墨。为贪以败官为墨。

从土从黑。

小徐曰会意。大徐有黑亦声三字。莫北切。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韵》莫北切。《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说文》:书墨也。《西京杂记》:汉尚书令仆承郞月给隃糜墨。魏晋闲,以黍烧烟和松煤为之。唐初,高丽岁贡松烟墨。宋熙宁闲,张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谓之龙剂。李坚《墨评》:古有李廷珪墨为第一,张遇墨次之,兖州?朗墨又次之。

又《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坼以占吉凶。

又度名。《小尔雅》: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闲。

又五?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墨。

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

又气色下也。《左传·哀十三年》:晋定公、吴夫差会于黄池。司马寅曰:肉食者无墨。

又闇昧也。刘向《新序》:师旷对晋平公曰:国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

又墨灰。《西京杂记》:武帝凿昆明池,悉灰墨无复块土。西域人曰:大刼将尽则有刼烧。灰墨其馀烬也。

又与默通。《史记·商君传》:武王谔谔以兴,纣墨墨以亡。《前汉·窦婴传》:婴墨墨不得志。

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六家:隂阳、儒、墨、名、法、道也。

又地名。卽墨,故齐地。《史记·齐世家》:乐毅下齐七十馀城,惟卽墨不下。今卽墨乃汉之不其县。又墨山,在卽墨东北,墨水发源于此。《前汉·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卽墨,卽此山也。一在衞辉县西北。《九州要记》:墨子居墨山,采茯苓饵之,五百岁不死。

又姑墨,国名。南与于阗接。又康居国有附墨城。?见《前汉·西域传》。

又姓。禹师墨如。见王符《潜夫论》。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卽墨胎氏,孤竹君後。

又老马腹中有物曰墨,犹狗宝也。见《本草纲目》。

又《集韵》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诈貌。又软弱貌。

又《集韵》莫佩切,音昧。《諡法》:贪以败官,谗言败善,?曰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