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金伯爵

埃尔金伯爵

英国贵族封号
“埃尔金”[1]是苏格兰东北部一座小城的名字, 17世纪中叶之前的苏格兰是一个独立的王国。1633年6月,这个王国设立“埃尔金伯爵”贵族封号,并将其颁赏给声名显赫的布鲁斯家族。苏格兰于1654年并入英国之后,这一封号保留下来。370多年来,布鲁斯家族承袭这一封号的共有11人,其中广为人知者,一是劫掠希腊帕特农神庙的第七代传人托马斯·布鲁斯,二是火烧中国圆明园的第八代传人詹姆斯·布鲁斯。
  • 本名:
  • 别名:
  • 字:
  • 号:
  • 所处时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苏格兰东北部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设立“埃尔金伯爵”贵族封号
  • 中文名:埃尔金伯爵
  • 家族:布鲁斯家族

第七代埃尔金伯爵1766-1841

托马斯·布鲁斯生于1766年,第五代伯爵查尔斯·布鲁斯之子,1771年5岁承继其兄威廉·罗伯特爵位,被尊称为埃尔金。1785年从军,官至少将;1790年后转行搞外交,1792年任布鲁塞尔公使,1795年出使柏林,1799年被任命为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他酷爱文物,结婚时曾向新娘许诺,为她在封地修建一座豪宅,用古希腊文物来装饰。因此,他把出使东方视为践行自己诺言的好机会。希腊当时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最好的文物大多集中在雅典卫城上的帕特农神庙。埃尔金一到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就展开活动,最后买通刚上任的帝国首席大臣,得到一纸“接近”神庙的特许证。他于是雇用300多名工匠,一年之内就将神庙近60%的雕塑都拆卸下来。1803年,他命下属将这些石雕装了满满200箱,利用英国皇家舰只运往伦敦。

埃尔金3年后回到伦敦,迎接他的是一连串打击。他在伊斯坦布尔的一场瘟疫中失去鼻子,脸颊也受损。这不但促使年轻的妻子弃他而去,也断送了他的外交生涯和在贵族院的席位。他不得不放弃将石雕运往封地装饰私宅的打算,开始在金钱上打主意。1816年,他提出以74240英镑的价格出售给英国政府。英国议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经过审议,确认这些石雕是“古代艺术中真正一流的珍品”,出价3.5万英镑收购,交大英博物馆收藏。从此,希腊人民用辛劳和智慧创造的艺术品就成为大英博物馆“最值得骄傲的展品”,并以他的爵号命名为“埃尔金大理石雕”。

对埃尔金的所作所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严词谴责:“连野蛮人都手下留情的东西,竟让这个苏格兰人给破坏了!” 1841年埃尔金去世。爵位被其儿子詹姆斯·布鲁斯继承。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所提到的“额尔金”。

第八代埃尔金伯爵1811~1863

詹姆斯·布鲁斯1811.7.20~1863.11.20,原名James Bruce,毕业于牛津大学,1842年任牙买加总督。1846年任英属北美总督,负责执行达拉谟(Durham)勋爵指派的政策及阁员安排。他支持新政府的「暴乱损失赔偿法」(Rebellion Losses Act, 1849),对在1837年下加拿大暴乱中所有受损失的加拿大人给予赔偿。该立场引起英格兰的托利党和蒙特利尔法裔加拿暴民的强烈反对。他正确的坚持了立场,从而使得加拿大责任政府得以稳固。1854年他作为外交领袖协商了加拿大殖民地和美国之间的「互惠条约」。

1857年3月,他出任英国驻中国的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到远东。12月,他指挥英法联军攻打并占领广州。次年5月,又率领英法联军北上,炮击大沽口,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此后他曾作为英国政府代表访问日本,1859-1860年,他“荣归故里”,担任邮政大臣。

为进一步制服清廷,英国于1860年2月派遣额尔金以公使身份重返中国。他统领英军,连同法军于8月攻陷大沽口,占领天津城。10月13日攻入北京城。额尔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举世罕见的皇家园林,进入北京城之前就骑马前去察看,玩赏之余,与法军头目“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从10月7日起,英法联军争相动手劫掠。几天之内,园内的黄金、白银、瓷器、刺绣、书画等就被洗劫一空。这些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珍宝,成为英法联军的“战利品”,有的被拍卖,有的进献给英法两国帝王,有的则辗转流落到欧洲各大博物馆。

1860年10月18日,额尔金借口清军虐待英军战俘,断然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大火连烧三天,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皇家宫苑立即化为废墟。随后额尔金和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又胁迫清朝政府订立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1862年转任印度总督。在1863年死于印度北部达兰萨拉,享年52岁。

额尔金的父亲通过贿赂和欺诈手段得到帕特农石雕;而他对圆明园,先是武力抢劫,而后一把火将搬不走的全部烧掉。对这场世界文明史上鲜见的灾难,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悲愤地写道:“我们号称自己是文明人,认为中国人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所干的好事。”不少有良知的英国人也认为,这个一向道貌岸然的伯爵“未免太野蛮”。如果拜伦在世,肯定会对他做出更为严厉的道德批判。

第九代埃尔金伯爵1849~1917

维克多·布鲁斯,第九代埃尔金伯爵,Victor Bruce, 9th Earl of Elgin英国行政官员,英属印度总督(1894-1899),1849年5月16日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当时他的父亲正担任加拿大总督,后来在伊顿和牛津上学。毕业后的20年来,他一直在苏格兰地方政府任职。

1894年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他是一位具有相当才干,温和而又略带胆怯气质的人,他任总督时,被属下的高级官僚所左右,以做事优柔寡断及听信妻子的话而闻名。在他的任期内,受到卢比贬值,饥荒、传染病和耗资巨大的边界战争的折磨。

卢比贬值导致赤字出现,印度政府停止进口物品,但由于这一举动影响英国对印度的出口,令伦敦政府无法忍受,他只好牺牲印度的利益,此外的他边界进行耗资巨大而无益的战争也毁坏了他的名声。后来被乔治·寇松勋爵取代,1917年死于丹夫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