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稔

地稔

桃金娘目野牡丹科植物
地稔,别名铺地锦、地红花,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的匍匐状小灌木,长10-30厘米;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地稔研究早期主要是作为药草被人们所利用,其味甘、涩,性凉,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
    中文名:地稔 拉丁学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别名:野落茄、地石榴、铺地锦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桃金娘目 亚目: 科:野牡丹科 亚科:野牡丹亚科 族:野牡丹族 亚族: 属:野牡丹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地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中国南方丘陵地带广布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地菍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小灌木,长10-30厘米;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广楔形,长1-4厘米,宽0.8-2(-3)厘米,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3-5基出脉,叶面通常仅边缘被糙伏毛,有时基出脉行间被1-2行疏糙伏毛,背面仅沿基部脉上被极疏糙伏毛,侧脉互相平行;叶柄长2-6毫米,有时长达15毫米,被糙伏毛。

果坛状球状,平截,近顶端略缢缩,肉质,不开裂,长7-9毫米,直径约7毫米;宿存萼被疏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250米以下的山坡矮草丛中,为酸性土壤常见的植物。

栽培技术

植物分布

地稔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越南也有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贵州、香港等地都有自然分布。在浙江省内,除浙北平原未见外。海南省也有分布,海南省屯昌县境内就有很多,而且是灌木的形式,而不是匍匐状伏于地表上。

生长特性

地稔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由于耐旱耐瘠、耐荫耐践踏,可粗放管理,适宜作先锋种植材料,尤其是自然生长于坡地、石崖,特别适宜边坡绿化中,能充分体现乡土气息与自然韵味。

地稔既具有作为地被植物的条件,又有观赏价值。作为一种乡土植物,应用成本较之国外引进的多年生宿根花卉要低得多,因此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开发前景。

特殊优点

植株通常不超过10厘米,一般条件下无需修剪。叶片浓密,贴伏地表,能形成平整、致密的地被层,复盖效果好。此外,它的观赏价值也很高,叶、花、果终年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叶片可在同一时间内呈现绿、粉红、紫红等色,甚至可在一片叶上出现;又如它浑圆的果从结实到成熟也呈现绿一红一紫一黑的色彩变化。

它花期极长,几乎长年开花,没有明显的无花阶段。这一点是一般植物很难做到的。在南方地区大多数草坪与地被植物冬季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枯黄现象,因此越在冬季越突显出地稔的价值。此外,地稔还十分耐阴、耐一定程度的干旱与践踏。

繁殖及栽培

人工栽培可分株繁殖,可在早春雨季到来后移栽,此法成活率最高,夏季高温或秋冬旱季会使成活率大大下降。地稔耐旱、耐瘠,移栽成活后无需太多管理,只是生长较慢,前期要注意清除杂草。一旦复盖地表后,杂草就极难侵入进来了。春季如按20×20厘米规格种植,8~12个月左右可形成整齐致密的地被层。

主要价值

园林观赏

果实圆形,肉质,可生食,甘甜可口。幼果为青绿色,成熟时紫黑色,形状像石榴,故又得名为“地石榴”。地稔适宜作园林地被绿化,也可用于点缀草坪、庭院等,又可作为公路扩坡、废弃矿场、垃圾场所的防砂固土绿化,如按30×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当年即可收到绿叶如茵、繁花似锦、果实满地的效果,这种花、果、叶片并美的人造生态环境,别具风光,颇能引人注目。

因为地稔在早春就已茎叶繁茂;到了夏季又有鲜花吐艳;秋天到来果实累累;严冬来临依旧绿意盎然。而且这种叶中有花,花中有果的景色长达半年之久,象征着“四季吉利”、“多福多寿”、“好景长存”。

还可盆栽作观果盆景或赏叶花卉,很具观赏价值。据中国药典记载,地稔还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是治疗急性痢疾、肠胃炎、尿路感染等多种疾病的良药。所以,地稔是集药用、食用、绿化、观赏、加工于一体的极具开发价值的多用途植物。

药用价值

除做园林观赏地被植物外,地稔的果可食,亦可酿酒,其果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天然醇香,酸甜适中,颜色诱人。因此,可考虑将其果实作为新一代水果开发利用。地稔的另一用途还在于根及全株均能入药,有解毒消肿、清热燥湿、祛瘀利湿、涩肠止痢、舒筋止血、补血安胎之效,捣碎外用可治疮、痈、疽、疖,根可解木薯中毒。

【药用部位】地稔的全草。

【采集】5~6月采收。

【性味】《陆川本草》:“味甘微涩,性稍凉。”

【归经】《闽东本草》:“入肝、肾、脾、肺四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闽东本草》:“孕妇忌用,恶麦冬、硫黄、雄黄。”

【选方】

①治胃出血、大便下血:地菍一两,煎汤分四次服,隔四小时服一次,大便下血加雉鸡尾、粗糠材各等分,炖白酒服。(《闽东本草》)

②治外伤出血:地茄鲜叶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痢疾:鲜地茄二至三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红肿痈毒:山地菍鲜叶切碎,同酒酿糟杵烂敷患处,一日一换。或取茎叶阴干,碾细末,以蜂蜜或鸡蛋白调和敷患处,能消肿止痛。(《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疔疮:地茄全草捣烂敷,(《湖南药物志》)日本的男

⑥治风火齿痛:古柑鲜草头一两,洗净,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咽喉肿痛:鲜古柑六钱至一两,洗净,水一碗半,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药理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报道,将地稔制成制剂,有助于治疗消化道出血,止血,还有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还有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八垒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全株供药用,有涩肠止痢,舒筋活血,补血安胎,清热燥湿等作用;捣碎外敷可治疮、痈、疽、疖;根可解木薯中毒。

临床应用

地稔研究早期主要是作为药草被人们所利用,其味甘、涩,性凉,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高热、肿痛、咽喉肿痛、牙痛、赤白血痢疾、黄疽、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痈肿、疗疮、痔疮、毒蛇咬伤等病症。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