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参

地参

唇形科地笋属植物
地参(Lycopus lucidus Turcz.),唇形科属多年草本植物,因其形状、营养与人参相似,故又名地参。《中草药大辞典》等医药资料详细介绍了地参可药食兼用,是中国名贵的中草药。地参在中医上也被用来补药、强心剂、镇静剂、创伤修复和减轻疼痛。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地参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衰老、降血糖、调节月经紊乱、缓解经期痉挛和心血管疾病等疗效,其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1]
    中文名:地参 拉丁学名:L.Lucidus Turcz. 别名:虫草参,银条菜,地蚕子,地笋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唇形亚纲 超目: 目:唇形目 亚目: 科:唇形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地笋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地参与地环:二者属同目植物,地参价值要高。

形态特征

地参属唇形科(Labiatae)地笋属(Lyco4102pus)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地上和地下2个部分。地上部分为茎叶,叶互生,根据地域不同,株高为80~170cm;地下部分为根部,一般约10cm,呈多节圆柱状。

生长环境

地参喜气候温暖湿润,6-7月份生长旺盛,晚秋时间进行采挖。地参主要分布在中国和韩国,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江苏、江西、陕西及山东等地。云南、山东等地对地参的引种和开发较早,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剑川县,山东主要分布在菏泽市郓城县,地参可以一次种植,多次收获,产量可高达134kg/5261hm2。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沼泽地、水边、沟边等潮湿处,海拔320-2100米。苏联,日本也有。

化学组成

研究表明,地参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有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氨基酸、软脂酸、硬脂酸、亚麻酸、矿物质元素、咖啡酸类衍生物、黄酮类等。张荣平等人研究发现,地参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72%,以谷氨酸含量最高(0.113g/100g)。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作为酸性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多肽及脂肪酸的合成,与谷氨酰胺一起调节体内氨水平;另一方面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信息传递,当其含量降低时,可影响脑组织代谢,进而影响其生理机能。许泳吉等人对野生地参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测得每100g新鲜地参根茎中水分含量70.15g,灰分3.48g,粗纤维6.35g,粗脂肪4.13g,粗蛋白1.45g,总糖含量较高占42.53g。

维生素含量中,VB2含量较高为9.87mg/g。VB2是体内多种氧化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辅基,在生长代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身体缺乏时,皮肤黏膜就会出现炎症,主要表现在眼睛、口角,严重时还会引起溃疡。地参中含有较丰富的钙、钾、铁、锌等元素,收获时期不同金属元素的含量有一定变化,新鲜根茎中钙含量较高,为9.87mg/g,是牛奶的4倍,有“植物中的高钙片”美称,对于缺钙者来说是较好的补钙来源。

地参含有非常丰富的多糖类和多酚类。植物多糖(Polysaccharid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生物大2113分子,由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由于其结构复杂多样,其生物活性也多种多样,如抗肿瘤、抗辐射、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等。目前,植物多糖已被广泛用于医学、保健及餐饮界。陈贵元等人采用无水乙醇回流脱脂,热水提取温度80℃,提取料液比1∶15,提取时间3h,提取1次,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测定,测得多糖含量为16.8%。多酚在植物体内以2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游离型,一种是与细胞壁中多糖、蛋白质等结合,以结合型存在。黄菊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甲醇-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提取了地参样品中游离酚、可溶性酯结合酚、可溶性糖甙结合酚、不溶性细胞壁结合酚4种多酚,采用FC方法进行检测,并用HPLC分析,得出地参中总酚含量较高为18.94±2.03mgGAE/gDW,4种形式多酚中以游离酚含量最高11.09±1.94mgGAE/gDW。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乃本草经著录的泽兰正品,为妇科要药,能通经利尿,对产前产后诸病有效,根通称地笋,可食,又为金疮肿毒良剂,并治风湿关节痛。

食用价值

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享有“蔬菜珍品”等美誉。地参叶子一年可割数茬,可以用1653于煮茶或煮汤;根部可作为高营养价值的蔬菜食用。

栽培技术

繁殖以无性繁殖为主,种植时将种参截为5cm左右长的小段,也可将整参种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参15~20min,按照一定的垄距种植,适时浇水,10d后即可出苗。地参适宜生长在土壤pH值4~5的条件下,发芽温度3.5~11℃,生长温度20~25℃,生长期一般为240~320d。地参一般于立春后播种,也可在夏季栽植,维持茎叶部分100~120cm,太长易消耗养分,影响根部生长。生长8~9个月,待叶片落净、茎杆自然枯萎时,便可采挖,采挖时间可以延迟到翌年2—3月份,因此可以选择适当时间进行采挖,采挖最好采用人工挖掘。将挖出根茎上附着的湿土抖净,即可售卖或进一步加工。可选择好的地参进行保存,作为翌年的参种。地参会散发出具有特异性的气味,因此其病虫害较少,一般不进行防治。要想获得高产优质的地参,必须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合理的管理技术。

开发前景

地参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的保健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用途较多,通过加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值,自进入市场以来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地参可加工成胶囊、精片、冲泡粉等,还可以加工成方便食品,如蜜酥、油炸地参等;此外,可将地参超微粉碎后加入到饮料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地参采集后,清洗晒干,开水煮2min,沥干水分后油炸,得到的油炸地参鲜亮饱满、干香酥脆、回味无穷。地参还可以加工成地参枸杞复合饮料,以地参、枸杞为主要原料,经处理磨浆、消毒灭菌等一系列工艺,再加入定量的蜂蜜,得到的成品较之前营养更加丰富,食疗功能趋于完善,口感更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高品质保健功能饮料。另外还可以加工成地参枣茶,具有强身健脾、养颜美容等多种功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