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句子里

在别人的句子里

陈以侃著社会文学著作
《在别人的句子里》是陈以侃所著社会文学著作,本书收录青年译者、评论家陈以侃关于英美新书、重点作者读书笔记的文章,人头包括菲茨杰拉德、毛姆、翁达杰、希钦斯、莎士比亚、霍林赫斯特等,提到的书则不胜枚举。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发行。
    书名:在别人的句子里 别名: 作者:陈以侃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248 定价:48 开本: 装帧:精装 ISBN:9787208159228 文学体裁:社会文学 出品方:世纪文景

内容简介

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读过残留的快感。评判一个作者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先别翻那本大部头,找篇聊阅读聊作家的文章,要是读来还没有下楼取快递心潮澎湃,那就先搁置一旁吧。前编辑、现翻译兼评论,一句话总归靠写字吃饭的陈以侃,把阅读时的动心捕捉为文字,引诱我们直面文学、相信文学,再相信阅读。

图书目录

前言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科马克·麦卡锡

迈克尔·翁达杰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汤姆·麦卡锡

安东尼·伯吉斯

爱德华·圣奥宾

字里行间

年度小说

写作课

文化课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写在克里斯托弗·希钦斯逝世五周年

J.D.塞林格

阿兰·霍林赫斯特

作品评价

陈以侃在以一位真正的读者的身份,去创造一种作者文本,通过称叹、训斥与从不间断的调试,去接近那些难以言喻的瞬间,某个自我的核心。与此同时,他还拥有一副那么迷人的腔调:无比桀骜,又像在密谋。使人想要痛击,或者与之痛饮一场。

——班宇,作家

陈以侃下笔有一种罕见的、时刻具有自觉意识的诚实——其实这很难,因为它一不小心就会被理解成自恋。读完这本书,在收获了无数让人为之击节抑或陷入沉思的见识之余,我也清晰地看到一个倔强的、试图从平稳持重中突围而出的写作者的轨迹。他熟读经典,却也质疑经典;他迷恋技术,却也解构技术——他永远更敏感于捕捉浩瀚文本里的那一点僭越的灵光。

——黄昱宁,作家

我羡慕陈老师总是可以奋不顾身、毫无保留地投入他喜欢的作家和文本,也羡慕他转身又能找到描述和评价这种热爱的距离和准确性。他本质上和他写的那些有趣而有才能的灵魂是一类人。或者让我再诚实一点,这种羡慕其实已经严重到了嫉妒的程度。

——吴琦,《单读》主编

作者简介

陈以侃,1985年出生于浙江嘉善,自由译者、书评人。曾在上海交大和复旦学习英文,2012至2015年在上海译文担任编辑。译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撒丁岛》《寻找邓巴》《致愤青》等。评论见于《上海书评》《单读》《鲤》《三联生活周刊》《书城》《外国文艺》等。

作品摘录

——你读过这本书吗?

——不算亲身读过。

写出这本The Year of Reading Dangerously(《一年危险阅读》)的人,安迪·米勒(Andy Miller),如果跟我在一个单位的话,恐怕会成为饭搭子。我们不但都认清,“此生无论如何非读不可的书”,恐怕八十辈子都读不完;而且,那些我们骗人家已经读过的书,用余生去补也早已无望了。引用的这句是他在书店上班时候学来的应对之道;原文是Not personally。后来他也去做了编辑,但在儿子出生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意识到自己除了工作,只读过一本书。是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这就很严重了。萨尔曼·拉什迪评价这本书“坏了坏小说的名声”(give bad novels a bad name)。终于有一天,他偶然间读起了《大师与玛格丽特》;看不懂,但决定再坚持一下。最终,他不但读出了这部小说的好,而且那种成就感(“原来我什么书都读得下来啊!”)让他开始了一年“危险”的阅读。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