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槿皮酊

土槿皮酊

皮肤科用药
复方土槿皮酊,外用。杀真菌药,多用于脚癣(俗称脚气)、体癣、股癣。有强烈刺激性,勿用于面部,勿使其进入体腔、眼部。用后密封贮藏。严防内服。土槿皮酊系松科植物金钱松根皮及干皮的乙醇浸液,内含土槿皮酸,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其脱皮作用不显著,药物不易深达,水杨酸可使表皮细胞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发生肿胀,软化和剥离,增强土槿皮酊的抗霉菌作用,且苯甲酸与水杨酸均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发挥抑菌作用,二者均具抗霉菌的作用,乙醇可增加药物的穿透性,故本品杀死霉菌的作用非常强。[1]
    药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药禁忌: 剂型: 运动员慎用: 是否纳入医保: 批准文号: 药品类型: 中文名:土槿皮酊 药品类别:皮肤科用药 性状:浅棕黄色液体 主要成分:土槿皮,水杨酸,苯甲酸,乙醇

药品信息

药品类别

皮肤科用药

性状

浅棕黄色液体

主要成分

土槿皮,水杨酸,苯甲酸,乙醇。

使用范围

外用。杀真菌药,多用于脚癣(俗称脚气)、体癣、股癣。

用法用量

涂抹患处,每日1~2次。

药理毒理

土槿皮酊系松科植物金钱松根皮及干皮的乙醇浸液,内含土槿皮酸,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其脱皮作用不显着,药物不易深达,水杨酸可使表皮细胞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发生肿胀,软化和剥离,增强土槿皮酊的抗霉菌作用,且苯甲酸与水杨酸均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发挥抑菌作用,二者均具抗霉菌的作用,乙醇可增加药物的穿透性,故本品杀死霉菌的作用非常强。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本品避免与铁器接触。

4.哺乳期妇女慎用。因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不属本品适应范围。

5.本品不适用于糜烂型脚湿气及伴有继发感染(化脓)者。

6.涂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加重或红肿,应停止使用,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7.本品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用于股癣时特应注意,不宜使药液接触到阴囊、外阴等皮肤细薄处,较长时间使用可使皮肤剥脱。

8.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配方

酊方

功能主冶

功能杀虫止痒止血。主治手足癣。

处方组成

将研细成粉末状的土槿皮100克,以苯渗漉后浓缩,再用乙醚和5%碳酸氢钠抽提,加盐酸中和及石油醚结晶,去醚后即为土槿皮结晶。一般制成20%的土槿皮酊剂,外用,每日2次。

辨证加减

如掌蹠角化层厚,可在其中加3%柳酸和6%安息香酸,以增加角质剥离作用。

临床疗效

治疗101例足癣,1周后真菌镜检转阴者为73例(占72.28%)。

处方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吴绍熙。

配方剂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土槿皮30g,斑蝥10g,高粱酒100ml。

主治:体癣。

制法:浸出过滤,再加升华硫黄5g及樟脑5g混合。

用法:外用。

复方

复方土槿皮酊

功效主治

杀菌,止痒。适用于趾痒、皮肤滋痒、一般癣疾。

化学成分

苯甲酸、水杨酸、土槿皮酊。

药理作用

土荆皮酊含土荆皮酸(约0.8%)对多种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水杨酸有抑菌和溶解角质的作用。苯甲酸具有抗细菌、霉菌作用。土荆皮酊与水杨酸配伍,有利于抑制和杀灭寄生于皮肤深部的真菌。三者合用具协同作用,使治疗皮肤癣症的效果更佳。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

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儿童、孕妇禁用。水疱型、糜烂型手足癣禁用。

用法用量

外用,局部涂于患处,1~2次日。

贮藏方法

遮光,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有强烈刺激性,勿用于面部,勿使其进入体腔、眼部。用后密封贮藏。严防内服。

药材相关

土槿皮为松科金钱松之根皮和树皮。祖国医学在数百年前已有效地应用于治疗头面钱癣,并沿用至今。现代医学已从中提取了土槿皮甲酸、乙酸等多种抗真菌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主要是破坏真菌的细胞膜,改变其选择性和渗透性,使药物进入细胞内,从而使线粒体等细胞器受损,不能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影响基因的调控和脱氧核糖核酸复制,造成细胞衰退或死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