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房

圆房

性交
圆房就是性交,一般的情况圆房都是在发生夫妻结婚的当天晚上。[1]2007年5月15日,在西安市秦岭野生动物园饲养人员的多方努力下,公象“阿昆”和母象“京生”成功圆房。这是一年多来,这对朝夕相处、近在咫尺的夫妇的首次零距离“亲密”接触。据动物园总工程师沈管成介绍,33岁的母象“京生”和30岁的公象“阿昆”,在2003年4月30日生下了一头小象“西希”。随后在2005年10月,母象“京生”再次怀孕,为了防止京生在怀孕期间出现流产,动物园只得将两口子用铁栏杆分开。
    中文名:圆房 外文名: 别名: 拼音:yuán fáng 定义:性交 时间:夫妻结婚的当天晚上

解释

①新婚夫妇开始同房:他们虽然结了婚,却没圆房。

②指童养媳及其未婚夫开始同房:她当童养媳时,男人才八岁,十年后才圆房。

[英]havesexuallife(foracouple)

各地特色

中国

婚嫁旧社会,婚姻由父母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旧式婚姻的生动概括,故曰:“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礼记·工坊记》。媒人提亲后,根据男女生辰八字,占卜是否“中克”,称“合年命”。若不犯冲克如:

白马怕青牛,乌猪犯猿猴;

蛇虎如刀剁,鸡犬泪交流。

禁忌如:同姓不婚,姑舅不还家,老少婚。《礼记》曰:“娶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反映出旧时婚姻的清规戒律。在不犯冲克、禁忌的前提下,男女双方包括家庭都感到满意即行定婚。定婚后,男方选择吉日,:将写有“敬求金诺”等字样,有固定格式的红纸帖连同聘礼送至女方家,称“传启”,女方将写有“谨遵台命”和女子生辰八字之类字样的红纸帖回复男家,称“回启”;回启后,男方根据情况择定嫁娶日期。旧时不同年龄(属相)的女孩有固定的出嫁月份。

(女子属相,下同)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与猪,四十龙和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马与鼠。至期,男方打发轿、车到女方家搬娶,当天不返回即视为“过轿”;花轿迎娶,女方差亲友送嫁妆随轿同行,曰:“送嫁妆。”新娘上轿前要啼哭,流眼泪,但不能“痛哭”,只能“甜哭”曰“洒金豆”。

新娘上轿要由哥哥“抱”上花轿,叫“抱轿”,抱轿也有讲究:要十指扣拢,掌背朝上,新娘双膝跪在掌上,伏在肩头。亲眷护持走出家门曰“出阁”。到新郎家下轿,由家中“全福人”(上有公婆,下有子女者)搀出,曰“领亲”;8今未婚女孩引领,曰“迎轿”;缓行中,司仪抱斗向新娘头上撒“五谷”,唱诺:一撒长命富贵,二撒金玉满堂。三撒良田千顷,四撒骡马咸行。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六六成双。七撒七子八婿,八撒八仙漂洋。九撒早生贵子,十撒五世同堂。

在众人的簇拥下,新郎新娘在中堂香案前行拜堂成亲之礼: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跪拜毕,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在司仪的安排下,行“坐帐、喝交杯酒、吃长生面”之礼。礼毕,在传统意义上即视为正式结婚,受社会尊重和“法律”保护,叫明媒正娶。当日,设宴款待宾朋,盛行闹房讨喜;下午,新婚夫妇给长辈亲眷行磕喜头大礼;晚上,设席请亲友街坊来家饮酒“送房”,调笑戏谑,欢洽至深夜,将新郎新娘送入洞房安歇。

闹房不分男女老幼,皆可笑闹,称娶媳妇“三天不分大小”。婚后三天,女方打发亲人等接女儿回娘家,当天日落前送回,称“接短趟”,或派亲人到男家探视,称“瞧亲”。婚后满月,女方接闺女回家,3白—9天送回,同时置备男家所需用品,如馒头、鞋袜等,称“回门”,礼节比较隆重。贫穷人家无力举办婚事,一切从简,也不为过。旧时送幼女到婆家养活的称“童养媳”,够结婚年龄完婚称“并亲”或“圆房”。童养媳只有圆房后才可与丈夫同床。

旧婚俗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主要体现是“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尊重男女双方的自由选择和情感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以后,政府提倡:恋爱自由,禁止包办代替和买卖婚姻。男女双方自愿结合,履行法律手续,在户口所在地政府办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明书,视为合法夫妻。

婚礼有按旧习俗操办的,也有按新风尚举行的,但主要体现文明、节俭、欢快和谐。庆祝祝弥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后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母家报喜: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婴儿舅母带馈赠品如米、面、鸡蛋、红糖。(现实有童车、儿童玩具)等,送给婴儿,称“送祝弥”。婴儿满月后接去外婆家叫“回姥家”。

刷垄七十年代以来,农村建新房,亲友为表示祝贺,赠送烟酒等物,称刷垄。过生日婴儿周岁时,父母备办生日蛋糕、玩具等为婴儿庆祝,称“过生日”。过生日时,亲友可置备礼物送去表示祝贺,六七十岁以上老人,其子女在父母重大生日时举办喜宴祝寿,称“过大寿”,亲友备寿礼庆贺,场面十分隆重。

丧葬旧时丧葬,陋习很多,迷信色彩很浓。但有些习俗也是对亡灵的追悼、怀念。死者咽气前,家人要为其更衣、洗脸、剃头,收拾妥当后:阵其卧床调正。咽气后,长子到村口喊“上西南大路”,儿女披麻戴孝,布告亲友。然后赶制棺材,将死者抬入棺材内称“成殓”。成殓后设灵堂,孝子跪卧守灵,灵堂前设“灵棚”、祭桌、竖大幡,悬挂死者遗像,祭桌上摆果供香烛,亲朋街坊在出殡日期前去吊丧,来吊者送挽幛(今送花圈);富裕人家请僧侣诵经念佛,“超度”亡灵称“做道场”。

停灵期间,孝子领家人及亲眷抬汤罐到“土地庙”哭祭,称“点汤”,点汤的次数多少视死者的年龄辈分和家中状况而定,一般3——5次。出殡前,要举行“家祭”、“辞灵”,出殡时,孝子、亲友再作“路祭”。请风水先生择地安葬,入土为安。3日后,全家人再作墓祭,添坟培土称“圆坟”;百日,周年都要举行祭奠,以追悼亡灵。孝子在出殡前不洗漱,百日内不理发,周年内不坐板凳,3年内不贴红春联,以各种不同方式追念亡灵,表达对亲人的哀思之情。

殡葬改革以后,政府推行火葬,废止土葬,提倡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陋习,丧葬从简,很受群众欢迎。祭祀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冬至、春节是百姓祭祀的重大节日,或烧纸或祭拜或敬献遥祝,采用不同方式纪念亡灵,追思幽冥,纯化心灵。

越南

新郎按规矩不在婚礼上露面越南实行6天工作制所以婚礼大多定在周日举行。一个周末的上午,笔者应邀赶到位于河内市的阿翠家参加婚礼。司仪把我引入临时搭建的婚礼大棚。我打量四周,婚礼大棚由钢管和海蓝布搭建而成,正面是主席台,挂着紫红色绒布幔,上面贴着银底的红色汉字―――“双喜”,中间是表示婚礼具体时间的阿拉伯数字,边上点缀着常青树和白鸽,烘托出浓重的喜庆气氛。主席台右侧放着一台大彩电,背后是一套组合音响,都是中国货。

电视里正在播放具有浓郁越南特色的滑稽节目,风格颇像上海的滑稽戏,与中国的大圆桌不同,婚宴使用长条形桌子,每张桌子围坐6位宾客,一共30桌。婚礼开始了,新娘薄施粉黛,秀发披肩,身穿越南民族服装―――锦缎奥黛,银粉底色上面手绣橘红色的花纹,内着白色锦缎宽筒喇叭裤,将娇小的身段衬托得很优美。司仪在台上主持婚礼,无非是新娘新郎的概况和一些即兴调侃的话。奇怪的是,现场一直没见新郎的踪影。

阿杜解释说,越南人结婚分两天办,前一天在新郎家,新娘新郎必须都出席;次日在新娘家办,新郎不出席。这与中国的“回门酒”风俗完全不同。这还不算什么,该国贡族的规矩更怪,男方要先入赘、后娶亲。首先由小伙亲友去提亲,如果女方家长同意,便商定男子入赘女方的年限。以前上门是8年至12年,21世纪后为三四年。

在越南工作期间,笔者参加了河内姑娘阿翠的婚礼,结果发现越南婚俗既有同中国的相似之处,又有些闻所未闻的古怪讲究。翻译阿杜把笔者介绍给大家,新娘子的母亲一听说我是中国人,连忙走上来寒暄,高兴得合不拢嘴。阿杜告诉我,有外国人参加婚礼是件特有面子的事。我私下问他,越南有没有送礼金的风俗,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我赶快掏出钱让他送过去,生怕失了中国人的礼数。

在回仙山工业园区的路上,我问越方的阮主任,越南婚礼为什么要在中午举行?阮主任解释说,新人必须在太阳下山前圆房,否则不吉利。更有意思的是,在越南北部一些村落,姑娘要在新婚前夜找旧恋人共度最后一晚,作为对过去的告别。这种做法是被当地人的道德观所接受的。此后两人再不来往,女方要完全忠于丈夫。

婚礼大棚成越南周末一景从河内到仙山工业区大约20公里,途中不时看到街边临时搭起的蓝色大棚,不下十来个。阮主任说这些都是婚礼大棚,是周末的一大街景。这些婚礼大棚占据着人行道,交通管理部门基本不管,左邻右舍态度也很宽容。越南人结婚年龄比中国人小了许多,一般女子20岁、男子22岁就差不多成家了。越南政府规定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所以近年来越南人口暴涨,已达8000多万。

动物圆房

2007年5月15日,在西安市秦岭野生动物园饲养人员的多方努力下,公象“阿昆”和母象“京生”成功圆房。这是一年多来,这对朝夕相处、近在咫尺的夫妇的首次零距离“亲密”接触。

据动物园总工程师沈管成介绍,33岁的母象“京生”和30岁的公象“阿昆”,在2003年4月30日生下了一头小象“西希”。随后在2005年10月,母象“京生”再次怀孕,为了防止京生在怀孕期间出现流产,动物园只得将两口子用铁栏杆分开。2007年2月23日,“京生”产下了小象“秦岭公主”。

这次公象“阿昆”和母象“京生”成功圆房,大家都希望“高龄产妇”“京生”能再怀孕,并在将来生下第3头小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