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全国重点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196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国际关系学院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批准建校并到校视察;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院名;江泽民总书记1994年亲笔题词:“努力把国际关系学院办成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学”。
    中文名:国际关系学院 外文名: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简称:国关;UIR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政法类 学校特色:全国重点大学中央部属高校 主管部门:教育部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韦春江院长:陶坚 本科专业:10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 博士点: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 院系设置:7个教学单位 校训:忠诚 勤奋 求实 创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院校代码:1 知名校友:阎学通、邹加怡、秦刚、刘欢、苏群等

学校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始建于194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是一所富有优良传统的高等学府。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和关心学校办学工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邓颖超等同志曾多次来校视察,与师生亲切交谈,给予极大关怀。陈毅副总理亲笔题写校名。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过重要批示。

学校曾为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20世纪50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196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3年,率先完成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向多学科复合型院校的转型。

历史沿革

国际教育学院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光荣历程: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重点的多学科大学,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材。国际关系学院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批准建校并到校视察;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院名。国际关系学院拥有光荣的历史,更有光明的未来。一代一代的国关人总是以国家的发展、振兴和安全为己任,励志图强,与时俱进,为把国际关系学院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涉外多学科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忠诚奉献,不懈奋斗。

办学规模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UIR)简称“国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皇家园林风景区,西望颐和园,东邻圆明园,毗邻国防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关以培养新中国高级外语外交类人才著称;毕业生以外语与国际关系复合型背景而见长。国际关系学院历来对录取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品质、组织纪律、综合素质有严格的要求。高考为提前批次录取,考生政治面貌须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男女比例一般为7:3,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0cm,女生不低于160cm。设有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传播、国际法、英语、日语、法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以本院为中心与多所国家级科研院所联合办学,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法、国际传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英语、日语、法语等专业硕士点。学院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进行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的培养。学院拥有一大批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讲授中国对外政策、外交史、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美关系、美国全球战略、欧洲一体化研究、日本政治与外交、亚太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学、国际问题研究方法、战后国际关系史等课程。n

学院曾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国际事务专业的转型,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办学传统,为国家政法、外事部门和众多涉外企事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办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独具特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全国重点院校。现任党委书记为刘慧教授,院长为陶坚教授。n国际关系学院是少数没有实施大规模扩招的全国重点大学,在校生两千余人。n

国际关系学院尤其注重外语基础和国际关系专业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社会竞争能力、较高升学深造综合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在保持原有专业和优势的基础上,正立足重新崛起的中国,面向日新月异的世界,加强和推进以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为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向着建设质量特色为本、侧重内涵发展、精细化教学与应用性研究并重的高水平、多学科大学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办学活力。

科研教学

国际关系学院重视科研教学,秉承“知时、知势、至诚、至精”的办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政治思想品质、组织纪律观念、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院系设置

学校本科教育设有2个学院和5个系,设有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法语、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网络空间安全等10个专业,共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国际政治外交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政府采购、英语文化、英语翻译、应用日语、应用法语、文化与传播、法学、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数据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安全学等15个主修专业方向和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西班牙语等3个辅修专业方向。

院系专业

院系

专业(方向)名称

学科门类

国际政治系

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方向)

法学

国际政治(外交实践方向)

国际经济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政府采购方向)

外语学院:英语系、日语系、法语系

英语(文化方向)

文学

英语(翻译方向)

日语(应用日语方向)

法语(应用法语方向)

文化与传播系

传播学(文化传播方向)

传播学(汉语国际传播方向)

法律系

法学

法学

信息科技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方向)

管理学或工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或工学

网络空间安全

工学

公共管理系

公共管理(国际事务管理方向)

管理学

行政管理(涉外管理方向)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2月,学校有近150名专兼职教师,其中正教授20多名,副教授60多名,拥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占全体教师近60%;该院院长刘慧教授是国家政府采购领域的著名专家,副院长郭惠民教授是国际公共关系领域的著名专家。此外该校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刘慧、郭慧民、吴慧、赵晓春

高等教育

国际关系学院秉承“知时、知势、至诚、至精”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有关重大外事活动中,均表现出来良好的政治素质、出色的专业水平、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奋发的精神风貌,获得主办单位的表彰和赞扬。学生在参加全国性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n

国际关系学院长期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为先,是没有实行大规模扩招的极少数全国重点高校之一,在校生约两千余人。近年来,国家投入数亿元资金对校园进行整体改建,学院已建成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和电化教学设施,卫星接收站能够实时传送多语种新闻和专门节目;图书馆设备先进,中外文藏书丰富;学院教学科研综合设施条件以及生均占有资源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国际交流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日本、法国、丹麦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教育合作、学术交流。学校实行秋、春、夏三学期制,其中夏季学期主要聘请国际师资前来授课。学校鼓励本科生利用夏季学期和暑假参与国际交流、实践实习等活动。

奖学金制度

学院设有奖学金制度。高考成绩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名列前十名并被学院录取者,可享受本院特设的优秀考生奖。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除享受学院的评优奖学金外,还可参加院、系设立的各类单项奖及多种基金奖励。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在助学贷款、特困补助或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帮助下完成学业。学院鼓励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和通过国家专业考试,本科毕业生考研一般通过率达到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达到报考人数半数以上。每年有许多毕业生进入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国际部和其他涉外企事业工作。

招生情况

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素质一直居于全国一流,在提前批第一批本科院校(其他提前批院校)招生,其高考招生分数在部分省份超过重点线100分左右,部分学生分数达到北大清华招生分数。报考国际关系学院的考生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20周岁以下),录取女生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30%。

基础设施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英语、日语、法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硕士点。n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新老结合、忠诚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既有多年从事国际事务工作、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也有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知名教授,还有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学科研基础扎实的中青年教师。n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跟踪国际前沿成果,为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书馆

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藏书以国际关系及其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为主,截至2012年3月,该馆拥有不同学科、语种的藏书37万册,其中国际关系类图书约4万册,国际关系、历史传记、语言、文学四类图书总计21万余册,约占全馆藏书总量的65%以上;而外文原版图书则占馆藏图书总量的22%,特别是原版工具书较为齐全,达4000余册;该馆还收藏有明清民国时期原版线装古籍1980册。中华再造善本9125册,乾隆大藏经169册,此外,该馆每年订购中外文报刊700余种,先后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参考消息、Ebsco、Newsbabk等网络数据库12个,采选了书生、超星、时代圣典等电子图书4万余种。

现任领导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领导名单

党委书记

韦春江

党委副书记

陶  坚

党委委员

韦春江、陶坚、郭惠民、李家兴、孙志明、吴慧、刘平杰、许可

国际关系学院行政领导名单

院长

陶坚

副院长

郭惠民、李家兴、孙志明、吴慧

知名校友

安民:商务部前副部长n

邹加怡:财政部国际司司长n

韩方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n

张昆生: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礼宾司司长)n

秦刚: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n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n

楚树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n

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副院长n

李义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台湾研究院院长n

李绍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第三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舆论研究室主任n

陶坚: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国际关系学院院长n

王帆:外交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n

杨明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n

杨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n

林宏宇:著名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n

杨希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n

毛京波: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裁n

于伟:高伟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n

刘欢:著名歌唱家、知名音乐人n

马军:著名环保人士、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n

苏群:著名篮球评论员,《篮球先锋报》总编辑

文化传统

校训

忠诚、勤奋、求实、创新

国际关系学院作为一所曾经以培养外事人才为主的重点高校,忠诚作为校训的最重要核心,体现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对中国的忠诚和对事业的忠诚。也是对学子最重要的道德和行为操守训诫。

校徽

校徽释义:国际关系学院校徽整体色调为蓝色,与白色背景交错相间,鲜明亮丽。蓝色代表着紧张、严肃、沉着以及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校徽外圈为学校中英文的标注,标志的主体部分为国际关系学院的英文简称,主体下方“1949”为学校的创办年份。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