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爱耳日

国际爱耳日

为提高对听力保护的重视及预防听力损失创办
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加强耳病防治,减少耳聋发生,1999年,中国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2013年,为呼吁全世界人民加入到爱耳、护耳的行列中来,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定为国际爱耳日: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人们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在国际爱耳日的今天,健康一线视频网呼吁大家,远离噪音污染,保证听力健康。[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节日时间: 节日类型: 流行地区: 节日起源: 节日活动: 节日饮食: 节日意义:保护、爱护耳朵 设定地点: 设立机构:世界卫生组织 设定时间:2013年3月19日 中文名称:国际爱耳日 外文名称:The ear care day 公历日期:3月3日 庆祝缘由:机构设定

节日简介

每年3月3日为“国际爱耳日”。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00年3月3月,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国各地同时开展。2013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国际爱耳日具体日期的确定,是因为数字3与耳朵的形状类似,因此3.3象征了两只耳朵。2007年,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CRRCDC)、中国残疾人联合会(CDPF)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出席人员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非传染性疾病总助理、Catherine Le Gales-Camus医生以及中国各高层领导。

这次会议除了达成“北京宣言”:创立“国际爱耳日”(为促进全球听力保健的行动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听力损失的发生作准备)。每年国际爱耳日会设定一个主题,并围绕其开展大范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大家对听力保护的重视及预防听力损失的意识。

后来,国际爱耳日被越来越多的组织如:Sound Hearing 2030,CBM,Hearing Conservation Council和国家所提倡,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下,越来越多成员国开展了爱耳日的主题活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节日背景

中国爱耳日被确定为国际爱耳日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1998年,经中国残联、原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中国爱耳日。2000年3月3日,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国各地同时开展。

2007年,由中国残联、原卫生部及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表《北京宣言》,发出建立国际爱耳日的倡议。中国残联负责人表示,国际爱耳日的设立是中国对全球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估计数字,全世界3.6亿多人有听力残疾,中国有听力残疾人2054万。

主题案例

2013年国际爱耳日主题为“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该主题采用了中国当年“中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

2014年的主题是“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儿科保健做起”。

2015年的国际爱耳日的主题是“make listening safe”,译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2016年的国际爱耳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