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务合作

国际劳务合作

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国际劳务合作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或法人通过某种形式向另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机构提供劳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中文名:国际劳务合作 外文名: 别名: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概念简述

国际劳务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蓬勃兴起的一种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形式。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国际分工日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各国经济上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国际劳务合作作为一种广泛的、经常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合作方式日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其发展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据粗略统计,1960年至1970年间,世界劳务贸易额翻了一番,1970至1975年间又翻了一番。20世纪70年代末全世界约有2000万临时国际迁移工人,其中1200万人来自发展中国家。世界劳务贸易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表现方式

合作模式:①单纯派出劳务人员为聘请方服务。这种形式输出方除提供劳务外,不投入任何费用,不承担任何风险。②通过承包对方工程项目的形式向聘请方提供劳务,输出方要对工程的部分费用和工程负责,承担风险。

表现方式:①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即通过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实现劳务合作。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务合作都采用这种形式。②单纯提供劳务的合作形式,包括向国外某项工程、某种专门的部门或行业提供工程技术人员、专家、熟练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或代为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教师、厨师、会计师、烹饪技师、各种顾问等等。通常是通过聘请或招募的方式,并签订合同来实现的,应招人员称为合同工。

作用意义

作为一种互惠互利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在于:

(1)加深了生产的国际化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加速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国际间的变化

(4)促进了劳务输出国与劳务输入国的经济发展,劳动力在国际间的迁移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原则优势

国际劳务合同,不同于国内的劳动合同,需经劳务提供国的有关单位或公司、企业和劳务进口国的主管机关、公司或企业之间,经过友好商谈,在前者同意为后者的某项工程、行业、企业或公司提供劳务后,由双方签订合同。国际劳务合同应遵循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原则。其内容和形式与其他合同的格式相似或相同。

一般说来,劳务合同的内容包括:①合同名称和本文前的有关事项。一般称“劳务合同”、“技术培训合同”、“烹饪技师合同”等;开头有当事人的名称和法定地址,缔约日期和地点,序言。②本文。是合同的中心内容,规定了有关的实质性条款,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人员的派遣,人员的更换和解雇,工作时间及假日,应负担的各种费用,基本工资和加班津贴,支付方法,税款,劳动保护用品,休假及长期工作奖金,因过失或违法而造成的损害赔偿,不可抗力,合同的转让,保密,解除合同,履约担保,在被诉国仲裁等。③结尾。合同的生效、文字、签字等。根据劳务合作内容的繁简,劳务合同的条文多少也不相同。

国际劳务合作的益处:1、提供劳务的一方: (1)解决人员就业;(2)带动产品出口;(3)增加外汇收入;2、接受国际劳务的一方:(1)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2)获得某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表现特点

当代国际劳务合作是主权国家间的经济协作行为。相互尊重主权、坚持平等互利是开展国际劳务合作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原理。所以在主权国家间进行劳务合作是当代国际劳务合作的根本特征,也是判断是否是真正国际劳务合作的主要标志。

从时间上讲,当代国际劳务合作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同历史上的劳动力国际流动相比,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当代国际劳务合作,以实现合作双方自身的经济目的为动力;第二、当代国际劳务合作,双方以短期雇佣或提供劳动力为主;第三、当代国际劳务合作呈多侧面、多方位、多层次。

发展趋势

世界劳务市场是世界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世界经济资源分布和需求变化所导致的国际间人力资源的流动。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务需求行业也不断发生变化,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环保工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电信、金融、保险、旅游业等朝阳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建筑、纺织、土木工程等产业,另外,医务人员、律师、教师、农技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当代国际劳务市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普通劳务需求呈下降趋势,高技术劳务需求普遍提高。由于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象更为严重。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引进的外籍劳务60%以上是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西德这一比例达到70%,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倾向。普通劳务比重下降,技术劳务比重上升,这种趋势已经和正在促进国际劳务市场结构的变化,逐步形成以高层次劳务为重点的多层次、多行业的劳务市场结构。

2、脏、累、险岗位缺口日趋增加,服务型劳务呈明显增长之势。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同时,发达国家和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日益上升,服务业劳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3、人口自然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全球经济和人口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劳动力的流向呈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像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经济规模巨大,对劳务的需求强劲;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使得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况得不到改善。

4、对外籍劳务特别是智力型和技术劳务的限制将逐渐趋于松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着普通劳工尤其是智力型和技术型劳务短缺的状况。西方发达国家和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许多社会地位底、工资少、耗体力的工作常常无人问津,欧盟有300万人,美国有近千万人,他们专门在那里拾遗补缺,从事当地人不愿做的工作。发达国家和东欧、独联体国家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加剧了劳动力短缺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专业技术性劳务的短缺更为突出。同时由于国内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又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种压力下,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得不放宽移民管制,2004年初,美国总统宣布推动移民政策法案改革,意欲逐步开放劳工市场,为有意到美工作的外国劳工提供临时、短期的就业机会。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