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下辖的部队
在国难当头之际,二十九军官兵上下决心恪尽军人天职,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据此,军长宋哲元提出“枪口不对内”的口号,积极准备抗日,保家卫国。在二十九军高级将领会议上,军、师长们认真研究了如何训练部队,弥补装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刀队的想法。他们认为,西北军素质好,体力强,不少官兵还会拳术、刀剑,可以召集他们研究自造大刀,在日军装备优良的情况下,可利用近战、夜战的战术,发挥大刀威力,必能克敌制胜。
  • 中文名: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
  • 外文名:大刀队
  • 简称:
  • 主管单位:
  • 登记单位:
  • 属性:
  • 社团地址:
  • 主要成就:
  • 军    长:宋哲元
  • 武术教官:李尧臣
  • 刀    法:破锋刀法、无极刀法

历史沿革

为了提高官兵使用大刀的技能,副军长佟麟阁将军亲赴北平聘请李尧臣先生来军担任武术教官,李尧臣深为二十九军抗日救国的精神所感动,慨然允诺前往相助。李尧臣是河北省冀县李家庄人,自幼随庄里拳师学太祖拳。18岁时,李尧臣拜神拳宋老迈之侄宋彩臣为师。宋彩臣尽得宋老迈真传,他先教李尧臣练三皇炮捶拳,后又让李尧臣练六合刀、追魂剑等十八般兵刃。李尧臣后又学使暗器,练轻功,能飞檐走壁,蹿房越脊,功夫过硬,在社会上颇有名声。李尧臣来到二十九军后,根据大刀的特点,结合中国传统的六合刀法,创编一套“无极刀法”。这种刀法,既可以当刀劈,又可作剑刺,简单易学,实用性强,军部先由各部队抽选骨干,组成大刀队,以简元杰为队长,由李尧臣直接传授刀法,再由他们传给全军官兵。几个月后,大刀队就开始将练熟的无极刀法教给全体官兵。佟麟阁将军还同李尧臣轮流到各部队视察、示范,大力增强了将士们的白刃战本领。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完全控制了东北。自此日军一路南下,到达了河北遵化东北50多公里处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喜峰口。当时在这里驻扎的中国军队士气低落,不堪再战。1933年3月9日傍晚,日军趁势抢占了关口。 次日早上,中国军队29军所属37师主力赶到,日军主力也到达了战场。双方围绕喜峰口外的几个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连日的激战,使29军伤亡很大,37师师长冯治安与38师师长张自忠认为,日军具有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29军若想取胜,必须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后方。于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29军最常使用的特殊装备——大刀上。

29军原属西北军,当年冯玉祥创建西北军的时候,因为部队扩充快,枪支弹药不足,就为部队士兵配发了大刀。西北军用的大刀,都是长柄、宽刃、刀尖倾斜的传统中国刀,十分利于劈杀。冯玉祥还聘请了一批武术高手,设计了一套适合对付敌人刺刀的刀术,让部队勤加练习。结果,当初为了应急用的大刀,反而成了西北军的重要武器之一。喜峰口形势危急,29军的大刀队自然也就被寄予厚望。

勇士反击

9日中午,29军37师发出进军喜峰口的命令。下午,日军步骑联合部队和伪军一部,乘37师交接阵地之际,向喜峰口外约20里的一个前哨据点孟子岭发起猛攻。傍晚,日军占领了孟子岭口上高地。这时,37师特务营赶到,当即投入战斗。37师王长海团仅以半天时间,前进100多里,从遵化赶到喜峰口,随即投入战斗。王长海团抵喜峰口时,100多名敌人以轻重机枪占据东北长城高地,控制了喜峰口各方。

29军派109旅旅长赵登禹指挥这场奇袭。考虑到赵登禹部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较大,只有王长海团编制较完整,于是将38师董升堂团也交由他指挥。王长海和董升堂接到命令后,立刻在各自的团里挑出500名擅长刀术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组成大刀队,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其余士兵进行火力掩护。

9日傍晚时袒臂攀登绝壁,向敌仰攻。东北高地处长城南部百米高悬崖峭壁,异常陡峻。敌人居高临下,凭险而守,加之火力充足,因此产生骄横心态,认为29军不可能从这里进攻,更不可能攀上山顶。五百大刀队员待敌人发现时,已接近山顶。敌人突然清醒过来,一时步枪、机枪纷纷向攀崖战士开火,刚要攀到山顶的战士在敌人轻重机枪扫射下,纷纷中弹,还没有攀到山顶就牺牲100多人。但是后续部队从侧面迂回隐蔽前进,终于登上崖顶。这些战士一手攀着悬崖,一手掏出手榴弹,向敌人阵地扔去。乘着敌人大乱,大刀队员们迅速冲上崖顶,挥起大刀向敌人砍去。日军见状,也举起刺刀,向大刀队员们猛刺,由此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经过激战,大刀队员终于将山顶残余日军全部砍杀干净。其他日军发现大刀队员后,急忙开炮。由于山顶是一片光秃秃的石头,无法隐蔽,大刀队员们伤亡甚重。日军又增加兵力,发起反攻冲锋,大刀队员血战多时,最后在只剩下23人的情况下不得不忍痛撤离。

首次夜袭

9日夜12时,29军军长宋哲元接到前方报告后,急调3个旅跑步前往喜峰口增援。

当夜,109旅旅长赵登禹派出两个营出潘家口外,夜袭日军。10日凌晨1时,218团第1营王昆山营长率领所部,由喜峰口农民宋贵生为向导,从李家峪北之石梯子长城缺口,经自草林向白台子进攻,袭击白台子的敌炮兵阵地。该团副团长孙儒鑫率领第2营全部于凌晨1时30分出潘家口,由石维周带路,翻越桃山和黄石崖,出杨碴子,经蓝旗地渡河向蔡家峪进攻,攻击驻扎在蔡家峪的敌人。

这天正下着小雪,月亮在云彩中时隐时现。参加绕攻夜袭的两路大军身背大刀,腰挎手榴弹,以胳膊上扎着的白毛巾作为联络信号,在向导的带领下,在羊肠小道上飞速前进。凌晨2时30分,东路王昆山营首先占领白台子,将敌归路截断。他们冲进敌营,挥刀砍杀,并把10余辆敌接济车焚烧。此时日军约千余名,从睡梦中惊醒,一边慌乱勉强抵抗,一边仓皇撤退。王营乘胜追击,与日军激战数小时,肉搏冲锋十几次,砍杀敌兵二三百名。

此时孙儒鑫团副所率领的第二营亦占领蔡家峪,将睡梦中敌人砍杀殆尽,又向喜峰口以北高地之敌猛攻,沿途将日军后方狼洞子、黑山嘴、南北杖子等处宿营之日军悉数砍杀,直逼敌西北高地背后,一时两路炮火弥天,杀声四起,混战直至拂晓,惊醒的日军立即组织步、炮兵和战车,联合拼死抵抗。绕袭部队带的是手榴弹、大刀,适宜偷袭夜战,白天面对面的对抗战斗,武器上明显处于劣势,无法对东北高地组织有效的进攻,没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东北高地没有夺回,始由各原路回撤长城以南休息。

此役击毙日军当在500名以上,夺缴机枪10余挺,但连长赵炳榜、排长宋发俊、宋长永、孙鸿宾等6人殉国,连长韩永顺、排长潘虎威、刘先科、全金锡等13人受伤,士兵伤亡约百余人。3月10日早晨6时,日军3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向喜峰口两侧阵地猛攻,以一部由董家口向我铁门关阵地进犯,形成包围态势。这时,29军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三个旅,先后到达喜峰口南约20里的滦阳城。赵登禹旅全部以一日行进140华里之行军赶到,直插喜峰口,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敌我双方夹山为阵。敌军炮击3小时后,步兵冲锋而上。29军官兵乘敌炮火中止,冲出阵地反击,击退了来犯之敌。董家口之敌也被37师一部击退。战斗中,赵登禹腿部中弹,仍坚持指挥战斗。“10日一整天,在喜峰口附近激战,几处高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来回拉锯,杀声震天”,日军遗尸700多人后退去。

二次夜袭

3月11日,战斗在铁门关、喜峰口同时展开。38师113旅于当日上午5时增援铁门关,并向张家店推进。日军随即向铁门关猛攻。战至日暮,29军以一支尖兵向铁门关左翼日军之侧背袭击,伤亡甚众,至夜11时始行后退。同日午前7时,日军向喜峰口西侧我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午后3时,29军这支尖兵军伤亡众多,西侧高地遂为日军占。赵登禹知此高地失守,于我不利,于午后4时令219团拼力反攻。经肉搏近两小时,日落后又将阵地夺回。歼日军三四百名,29军也伤亡300余人。

为了具体鼓励前方作战将士奋勇杀敌,宋哲元命令参谋处定出奖赏办法:“生擒日本人一名,赏洋100元;砍死日本人一名有据者,赏洋50元。”11日夜,29军进行潘家口外的第二次夜袭。当时,29军副军长秦德纯和在前线负责指挥的37师师长冯治安、38师师长张自忠和前方指挥所旅长何基沣研究了战术问题,鉴于两天来29军伤亡很大,虽然士气高涨,但敌军武器精良,且有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于是提出了“运用我军的特点,利用夜战、近战”的战术,决定11日夜再次迂回夜袭敌营,并报经宋哲元同意。

其部署是:第一线正面交王治邦旅固守,抽调赵登禹、佟泽光两旅分两路从侧面包抄敌军。赵登禹率董升堂、王长海两团,从左翼出潘家口,绕至敌右侧背,攻歼喜峰口西侧高地之敌。佟泽光率李九思、仝瑾莹两团,从右翼经铁门关出董家口,迂回敌左侧背,攻歼喜峰口东侧高地之敌。正面王治邦旅待左右两路得手后,即行出击。当夜,两路分头出击。突入日军炮兵阵地时,敌人正在高卧,猝不及防。

3月12日,董升堂团首先来到了位于长城外小喜峰口的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附近。当天晚上,皓月当空,正是夜战的良机。这里有一支日军的骑兵部队在宿营,满街都是马,日军正在酣睡之中。大刀队迅速解决了日军哨兵,挥舞着大刀,冲入日军营房。先扔了一阵手榴弹,紧接着趁日军混乱之机用大刀劈杀,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多人稀里糊涂地就做了刀下之鬼。大刀队又趁乱放火,日军其他部队见到火光,纷纷赶来增援。然而在夜间,日军的飞机大炮都发挥不了作用。尽管日军士兵也都是从入伍就接受刺杀训练,但在西北军英勇的大刀队面前,却占不到任何便宜。

在董升堂团与大批日军酣战之时,王长海团也赶到了狼洞子及白台子敌人的炮兵阵地。大刀队再显神威,一举夺取了敌人的阵地,砍杀了百余名正在睡觉的日军炮兵,并缴获了大量的火炮和弹药。

两支部队的袭击,让日军十分吃惊,他们迅速调集大批部队进行反扑,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大刀队并不畏惧,依然与日军继续肉搏。随后,大刀队烧毁了日军的辎重粮草,炸毁了缴获的火炮和装甲车,在后续部队的掩护下撤出了战场,喜峰口战斗大获全胜。

日军自侵占东北以后,所遇抵抗轻微,夜间都是脱衣而睡,警备松懈,嚣张狂妄至极。经此次打击之后,人人都和衣持抢睡觉,甚至还有人晚上都戴着钢盔以防被砍头。连日本报刊都不得不承认喜峰口之战是“日军的奇耻大辱”。

这次战斗开创了大刀队夜袭日军的先例,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为之高涨!1937年作曲家麦新在创作抗日歌曲时,首先想到了这场战斗。于是一首鼓舞全国人民士气的经典歌曲一首《大刀进行曲》就此诞生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大刀进行曲》中“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改成了“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成了一个民族在危亡中发出的呐喊。

武器情况

近代中国军队实际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砍刀型和马刀型两类。其中,砍刀型是以清代的“短柄刀”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刀身长短不一,护手和刀柄型式各异。

抗战早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大刀即是典型的砍刀型,特别是“七·七事变”前后国民党29军所用的大刀,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北平的工厂中加工的,相对比较统一和规范,质量较好,也最具代表性。这种刀由刀身、刀柄、护手3大部分组成,全刀长一般在900mm左右,质量约为1.6kg。其中刀身分为刀尖、刀背、刀刃等部分,刀刃长595mm,刀身前面最宽处达57mm,后半部宽度明显减小,最窄处38mm,刀背部分长540mm,最厚处5~6mm,刀身前端比较尖锐,上方斜边长76mm。护手为常见的元宝形,分铜制、铁制两种,护手高为90mm、厚为12mm、宽为25mm。刀柄长为215mm,后面的刀环直径约76mm。至于其他军队所用的大刀以及民间自制的产品,尺寸和型制就多种多样了,质量也参差不齐。

鬼子叫它“青龙刀”,常见日军举着缴获中国军队的大刀照相,可见日军很在意这家伙。

刀法分类

破锋刀法

“破锋刀歌”是马凤图写于西北军中的刀法歌诀,“破锋八刀”歌诀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八刀是典型的双手刀法,融会了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单刀法选》和清代吴殳《单刀图说》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华,包括埋头刀、拦腰刀、斜削刀、漫头硬舞等技法,动作简捷精炼,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显的军旅实用特色,与以花法为主的表演武术有质的区别。

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注释:双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 当鬼子刺刀刺过来的一瞬间,把刀挑起挑开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 这时因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头上的,这时就可以顺势劈下, 一刀就可以解决鬼子劈成两半。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拨开鬼子刺刀的同时 双手握刀突刺 。

第一式:带刀势

足并立,右膝稍弯,名曰『雌雄脚』。左手按刀鞘,右手按刀把;左肩向前颠步,进左脚于右,再左转;进右步,拔刀。

第二式:出刀势

右手阳掌,出刀于右,斜横刀尖在左,示胃腹大空向敌,彼枪札入,略偷左脚移于后,用刀把枒下枪,随加左手共持刀把,则刀尖斜横右边,以右肩向敌。彼枪又札入,即起拏砍一刀,以成外看势,彼枪又札入,斜进右脚,刀背勾开枪,即进右脚砍杀。又一着如前出刀之势,彼枪札入,亦如前移步,刀把枒下枪大份左脚,右转身,进右步,背砍一刀。

第三式:压刀势

右手阴持刀,蹲身压下低势。左手直伸于后,刀尖斜向上,以便下式丢刀高起。

第四式:丢刀接刀势

压一刀,刀口向下,丢起刀,俟刀落下,右手阳仰接刀,刀丢起落下之时刀身毋需转动,则接手持把,刀口向前,则便运用,如刀丢起落下时转动不定、接持刀口不能向前、或左或右者,则刀难于运用矣。

第五式:按虎刀势

接刀在右,再好进步,听变埋蛇入洞二,劫从便砍杀。

第六式:背砍刀势

如先立外看势,彼枪从右札入,刀往右推,进左脚,偷右步,左转身,横靠一刀。

第七式:低插刀势

先立低看势,彼枪札左脚,低插一提,彼枪起札面,刀背开枪,斜进右脚砍杀。

第八式:单提刀势

右持刀,左身并手侧于右,突露左手外腹诱敌刮入,斜进左步于右,左挽枪,进右步,单刀直刺。

第九式:单刺刀势

单手刺刀,回挽五花,曲左肘,垫刀背,往上过,担右肩。

第十式:担肩刀势

刀横放右肩,前手垂于左。突露右手腹协,诱敌枪入札,左肘往右横垫开敌枪,左右二脚斜踏而入,随加左手,共持刀把砍杀。单提担肩二势,乃倭奴谲诱之法也,但人见此大空门而欺之,多用枪着实刮之,常堕计中矣,故云欺敌者亡。

第十一式:斜削刀势

如抱刀怀中,右肩向敌,彼刮右脚,用刀斜削开枪,然则刀偏于右,彼起枪札面,偷左步刀绕开枪,顺砍一刀。

第十二式:收刀势

无极刀法

29军有多种刀法,“无极刀”刀法属李尧臣独创。

李尧臣1931年一上任,就结合29军将士所使用的大刀本身特点,结合中国传统的六合刀法,创编了一套29军独有的“无极刀”刀法。这种刀法强化了一种理念:刀本是刀,可劈;刀亦为剑,可刺。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李尧臣认为应该在29军中抽调骨干,专门组成大刀队,由其直接传授“无极刀”刀法,再由他们传给全军官兵。这种想法得到了佟麟阁的极大肯定,最终实施。数月后,大刀队就开始将练熟的“无极刀”刀法传给全体官兵。

29军使用的“无极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的长短与宝剑相仿,长约1米;刀面不像传统的砍刀那么宽,而是比剑柄略宽;传统的刀是一面开刃,无极刀刀头却是两面开刃,接近刀把的地方才是一面开刃;为了方便士兵使用时容易用力,无极刀的刀把长8寸至一尺,可以两只手同时握刀,砍向对方。

“无极刀”刀法在于:出刀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对手脖子。因为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

29军大刀队让日军头痛不已,为此,他们见招拆招,给每个士兵装备一个铁围脖。就在丰台一役中,中国军队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日军全部戴上了铁围脖。不过,厚重的铁围脖大大削弱了鬼子的战斗灵活性,伤亡更加惨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