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居奇

囤积居奇

汉语成语
囤积居奇(拼音:tún jī jū q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囤积居奇指囤积商品、等待高价出卖以牟取暴利的投机行为。[1]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 中文名:囤积居奇
  • 拼音:tún jī jū qí
  • 近义词:奇货可居、投机倒把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衍生典故

清·佚名《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一四:“倘有奸商乘机囤积居奇射利,最为可恶。”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囤积居奇”。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卫国阳翟(今属河南)有个商人叫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时,得知秦国昭襄王的孙子异人正在赵国做人质,而且穷困潦倒。

吕不韦便根据他平时做生意赚钱的理念,想把异人当作一件奇特的货物积囤起来,借机发个大财。于是,他回家后问他父亲:“耕田的利益有几倍?”他父亲回答说:“十倍。”他又问:“如果扶助一个人当上国君,掌握天下的土地山河,这种利益有几倍呢?”他父亲笑道:“怎能扶助一个人做国君呢?若能这样,利益便有千千万万倍,无法估计。”

于是,吕不韦便拿出钱来结交了监守异人的赵国大夫公孙干,由公孙干介绍认识异人,并且私下对异人说,他准备拿出一千金子到秦国劝说秦太子和太子最宠爱的妃子华阳夫人,想法把异人弄回秦国去。异人听了当然求之不得。

不久,吕不韦的计谋果然成功,又帮助异人逃回秦国。华阳夫人认异人做嗣子,太子安国君叫他改名为子楚。后来,秦昭襄王和太子安国君相继死去,子楚便继位,称庄襄王,拜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

成语寓意

吕不韦能够在生意场上做到风生水起,家累千金。更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到彼,把经济算盘打到政治领域,并且能够干预朝政,把握朝廷走向,一时间呼风唤雨,也是无人能比。发散性的思维在任何时代都是成功者必备武器,学习需要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工作上需要触类旁通,“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人们提倡头脑灵活,变通顺势,但是囤积居奇,并不可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囤积居奇”指囤积商品、等待高价出卖以牟取暴利的投机行为。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现代·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奸商即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大图发其国难财。”

现代·巴金《谈〈憩园〉》:“头脑灵敏点的或者更贪心的老爷们还要干点囤积居奇的生意。”

成语辨析

囤积居奇—奇货可居

“囤积居奇”和“奇货可居”意义相近,两者都有囤积储存,等待高价出售的意思;区别在于是“奇货可居”专指奇珍异物或珍稀人才,而“囤积居奇”是指有使用价值的人或物。“奇货可居”强调“奇货”,即“囤积”珍奇的货物;“囤积居奇”强调的是“居奇”,即囤积起来,以待时出售,牟取暴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