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

汉语汉字
因(拼音:yīn)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因的古字形像躺在席子上,后引申为凭借,依靠。由凭借,依靠引申为沿袭,承接。由沿袭,承接引申为缘由,缘故。由缘由,缘故引申为表示缘由。
  • 中文名:因
  • 部首:囗
  • 五笔:LDI
  • 仓颉:WK
  • 郑码:JD
  • 字级:一级
  • 平水韵:上平十一真
  • 笔画:6
  • 部首笔划:3
  • 四角号码:60804
  • 五笔98:LDI
  • 规范汉字编号:0430
  • 结构:全包围结构

字源演变

商代甲骨文作(图1),从人在衣中。西周金文形(图2),将像衣形的部分改为随体诘诎的线条,以示衣之着于人体。商代甲骨文另有或体作(《甲文编》841页)、(《新甲骨文编》373页),即由金文此类写法简省而成。战国楚系文字作(图3)、(图4),乃承袭西周金文;齐系及中山文字则将随体诘诎的线条整齐为方形,遂为后世文字所本。

“因”,即“裀”之初文,本义指内衣。《字汇·衣部》:“裀,近身衣也。”楚文字“裀”字作(《战国楚简》27页),即在图3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意符。由“近身衣”引申,又指亲。《广雅·释诂三》:“因,亲也。”《仪礼·丧服》:“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郑玄注:“因,犹亲也。”唐韩愈《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学,日得相因。”又指顺,随,缘。《广韵·真韵》:“因,缘也。”《庄子·养生主》:“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也。”又指于是。茧鼎:“因付氒(厥)且(祖)仆二家。”(图2)《史记·高祖本纪》:“秦军解,因大破之。”又引申指因袭,承袭。《广韵·真韵》:“因,仍也。”《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三国志·魏书·程昱传》:“转相因仍,莫正其本。”又指依托,凭借。《说文》:“因,就也。”《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又指趁着。《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又引申指原因,原由。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犹结怨而不见德。”又指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一说,甲骨文的“因”字像人躺在草席上,口像垫席的外形,中间是花纹。金文、小篆略同甲骨文。隶书、楷书笔画化,将中间的花纹写作“大”,失去原形。因是茵的古字,本义是坐席。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因yīnㄧㄣˉ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理由:因为(wéi)。因而。

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详细释义

【名】

1、会意。字从囗,从大。“大”指事物群体规模、数量的扩大。“囗”指事物的群体规模、数量等要素演变的基本框架。“大”与“囗”联合起来表示“基本框架内的事物群体的规模扩大、数量增长”。

本义:约束性发展。承袭式发展。

转义:发展的阶段性前体或原体。

举例说明:“烟”字从火,从因,因亦声。“火”指“烟”的原体;“因”指对“火”的沿袭。“火”与“因”联合起来表示“火气的扩大和蔓延”。本义:扩大和蔓延了的火气。

2、【说文】从囗大。会意。【徐锴曰】能大者,众围就之也。“因”的“囗”类似于“国”、“图”的“囗”,边缘、边框的意思。意思大概是把“囗”内因素放大。异体字:囙。会意。意思大概是把局部“囗”出来。比如:因噎废食,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噎、人、势”因素放大。

3、古语“因”与“就”相通,《说文》:因,就也,从口大;‘就,高也,从京尤,尤异于凡也’。古训因、就同义。——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4、佛教重要概念因缘,同本义。

5、原因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6、机会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动】

依靠;凭借〖dependon;relyon〗

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靠、利用的国家)

沿袭,承袭〖follow〗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因遗策。——汉·贾谊《过秦论》n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张衡《东京赋》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连接〖connect〗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顺;顺应〖complywith;conformto;obey〗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相就;趋赴〖goto〗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介】

1.由于,因为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因门震而进鲠言,纠绳切挚,触严谴而同蠖伏。——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

2.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从…出发〖from〗。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趁着;乘便

因利乘便。——汉·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吏因请使作笺。———《国渊》

5通过,从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形】

1.亲,亲近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2.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连】

1.于是,就〖then〗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袁可立)始祖荣,洪武二年以功授睢阳卫百户,因家焉。——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2.因而,因此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柳宗元《三戒》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秦。——《战国策·魏策》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囗部】

就也。从囗大。於真切

说文解字注

就也。

就下曰:就,高也。

从囗大。

於真切,十二部。

k昂

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字部】

《唐韵》於眞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真切。?音姻。

《说文》:从口、大。会意。徐锴曰:能大者,众围就之也。

又仍也,袭也。《论语》:殷因於夏礼。《孟子》: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注:析而又析也。《礼·礼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又依也。《论语》: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又托也。《孟子》: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又由也。邹阳《上梁王书》: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无因至前也。

又缘也。《传灯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

又姓。《左传·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礼、因絅。

又《六书正譌》:借为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又叶乌前切。音烟。陆云《赠顾尚书》诗:殊音合奏,曲异响连。绝我懽条,统我思因。《集韵》:或作㧢。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