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

四特

中国白酒
四特酒是以整粒大米为原料,优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三进四出”继渣混蒸的生产工艺,分层蒸馏,按级摘酒,经理化、色谱检验、品评、分级、贮存和勾兑等道工序,精心酿造而成,具有发酵期适中、技术性强、出酒率高、质量稳定等特点,在白酒行业自成体系。[1]
    中文名:四特酒 外文名: 别名: 主要用料: 口味: 原料:整粒大米 香型:特香型 酒精度:32%——52%(v/v)

行业地位

2012年度蝉联江西省第一名,位于全国白酒行业第十五(2011年为第二十位)。2012年9月26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华樽杯”第四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成果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揭晓,经“华樽杯”第四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组委会评测,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的品牌价值为88.5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4.17%,位于全国白酒行业第十五名,全省第一名。

发展概述

据清江县《县志》记载,四特酒已有1700百余年的酿造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四特酒已畅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

四特酒厂位于赣江与袁水会流处的樟树镇。

该地酿酒历史悠久,在樟树镇附近的多处古文化遗址中,有商代早期的酒器,如青铜器的觚、原始瓷釉的樽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元、明两代,樟树镇以药业和酒业着称于世,为当时全国33个著名的大工商城镇之一,镇中的望津楼是有名的酒肆茶楼,为酒翁骚客必登之处。不但酒家酿酒,连民间亦有佳酿,称之“谷酒”。

在《清江县志》中载有:“稻,种类不一……有早糯、晚糯,并堪酿酒。”明清时,四特酒原名高梁酒,因按酒质分级,以四个特字标民为最优之品,畅销于湖、广、浙、闽等地。

1933年,酒产量达到40余万斤,较有声望的酒坊有集义、万成栈、娄源隆、吴万成等10余家,尤以集义、娄源隆两家酒质最佳、产量最大,远销省内外各地,并在长沙、汉口等地设有分店。但解放前夕,酒业萧条,濒于停产。1952年成立樟树酒厂,请回了散失的酿酒技师,于1958年正式恢复四特酒生产。1959年周恩来总理品尝四特酒后称赞道:“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83年易为现厂名。

樟树镇东南隅有阖皂山,素以“泉杂两则,香闻四处”闻名天下,以九龙泉、漱玉泉、玉华泉等泉水最佳,清洌甘爽,终年不涸,历来为酒家酿酒用水,现四特酒厂所用之水系来自阖皂山泉之水脉。

四特酒的工艺一直引领着中华酒文明,唐时就有“四特土烧”工艺,明时江西的大科学家宋应星还将四特土烧的工艺写进《天工开物》。一篇《曲蘖》,影响了后来中国白酒的规范化酿造和规模化酿造。如今,四特酒依然有古法工艺,以整粒大米、优质大曲为原料,汲取与阁皂山九龙泉同脉的地下矿泉酿造,精心勾兑久贮而成,以风味独特着称于世,被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亲自领导的专家组定义为“特香型”。

五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印证了中国酒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脚印。在新时代面前,创新的四特酒正以“王道之酒”的姿态屹立在中国名酒之林。

目前,四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酿酒企业。主要产品有“珍藏四特、15年陈酿、商务四特、10年陈酿、5年陈酿、四特老窖等100多个品种,形成了复盖高中低档、高中低度的产品结构。

名称由来

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酿酒的历史。樟树市内筑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吴城遗址(殷商时代)精美的青铜器,至今还默默地印证着远古时期这里酒文明的辉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随着商的青铜文明而得名“四特”的。

明清之际,樟树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酒肆药行遍布城中。清代光绪年间,樟树满州街一家名叫“娄源隆”的酒店,在继承本地传统小曲酿造蒸馏白酒工艺的基础上,取众家之长,经多年实践,酿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优质白酒,勾兑出售后,大受欢迎。为了仿止假冒,娄源酒店在装酒的酒缸和酒坛上贴上四个“特”字,作为标志,以便与其他酒店的酒相区别,表示特别优质,因酒好受到人们赞赏,争相购买,声名远播。“四特”品牌由此诞生。

工艺特点

四特酒的工艺一直引领着中华酒文明,唐时就有“四特土烧”工艺,明时江西的大科学家宋应星还将四特土烧的工艺写进《天工开物》。一篇《曲蘖》,影响了后来中国白酒的规范化酿造和规模化酿造。四特酒择取小曲甜酒和大贡高梁酒二者的优点,选用肥硕大米为原料,优质麦制大曲,采用传统工艺,大贡作糖化发酵剂,汲取深井泉水,固态地窑发酵,久贮陈酿,精心勾兑而成。

如今,四特酒依然有古法工艺,以肥硕大米或糯米、高粱为原料,以优质小麦制成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伏曲,汲取与阁皂山九龙泉同脉的地下矿泉酿造,经地窖发酵,醅香蒸酒,摘取酒身,贮存陈酿,老酒为底,精心勾兑、调味装瓶等工序久贮而成,以风味独特着称于世,被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亲自领导的专家组定义为“特香型”。

产品简介

四特酒择取小曲甜酒和大曲高粱酒二者的优点,选用肥硕大米为原料,优质小麦制大曲,采用传统工艺,大曲作糖化发酵剂,汲取深井泉水,固态地窑发酵,久贮陈酿,精心勾兑而成。

主要产品有“珍藏四特、15年陈酿、商务四特、10年陈酿、5年陈酿、四特老窖等100多个品种,形成了复盖高中低档、高中低度的产品结构。

金装四特酒:酒精度:32度——50度

经典四特酒:酒精度:45度

1898四特酒(纪念版):酒精度:52度

15年陈酿四特酒:酒精度:45度

品质特点

四特酒其香闻之清雅,饮后浓郁,回香独特,其味入口醇甜绵软,味感绵长,酒体香味物质协调,饮之不干口、不上头,且香气喷发,溢满于室,回味恰到好处,嗝香愉快,有心旷神怡之快感。

四特首先找到了中国白酒界的泰斗、时任中国白酒协会副会长的沈怡芳。1987年4月,沈怡芳特意品尝了四特酒。经望、闻、品之后,沈怡芳认为四特酒确是好酒,但对四特酒到底应该属于什么香型也颇感迷惘。

虽然沈老先生一时也难下结论,但由此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四特酒的香型问题不仅为四特人所关注,也成为沈怡芳关注的一个问题。

1988年1月26日,沈怡芳亲自来到四特酒厂进行了考察。通过察看四特酒生产车间和与技术人员的交流,沈怡芳对四特酒独特的酿造工艺有了深刻了解了。对这次考察,严谨的沈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四特酒既不像浓香型,也不像酱香型,清香、米香都不像,是个“四不像”的酒。所以,应该考虑其他香型。但该定什么香型,现在还定不下来。”

1988年3月8日,四特北京召开了四特酒质量汇报会。沈怡芳在会上首先系统介绍了自己在四特酒厂实地考察的情况。然后,到会专家对四特酒从色、香、味、型各个方面进行了品评。对四特酒的香型,专家们争议颇多。有的认为:四特酒清香、优雅,可以名之为优雅型;有的认为:应该叫清雅型;还有的认为:四特酒产于江西,干脆就叫赣型。最后,中国首席白酒专家周恒刚先生提议道:“叫特型最好,四特酒就是特嘛。”周恒刚的提议,获得了到场大多数专家的初步认同。

1988年4月26日,周恒刚、沈怡芳、曹述舜、于树民、金凤兰、金佩璋、陶家驰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齐聚四特酒厂,对四特酒的香型进行确认。经过3天的实地考察,在同年4月29日召开的“四特酒风格研讨会”上,专家们最终做出了四特酒香型的结论:四特酒的香型就是“特型”。同时,专家们还总结了这种香型的风格:“整粒大米为原料,大粬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香俱备犹不靠。”

原国家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在对四特酒香味组份进行一年多的剖析研究后,确认四特酒的香味组份含量及量比关系与其它各类白酒明显不同,具有独立构成香型的特点。

1997年3月,经国家轻工总会审查并推荐,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审定批准,四特酒香型(特香型)成为全国白酒五大香型之中“其他香型”之一。

产品评价

自西周之后,四特和和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赣中大地上饮酒赋诗,留下传世之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邀请刘十九的请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及宋朝陆游的直接赞誉“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四特酒后,赞誉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72年邓小平同志在樟树考察时,赞扬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

四特酒(优级)是江西省樟树四特酒厂的产品。1963年、1980年、1986年均被命名为江西省名酒,

1980年、1986年又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1988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2001年6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南昌品赏四特酒后,满意的赞之“名不虚传。上等好酒”。

在2004年,四特品牌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美、东南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名酒”。

2008年01月10日,林官旺(中国烟花协会会长、满天飞(中国)烟花集团董事长)来到樟树品尝四特酒后,赞誉“人间极品,酒之香妃”。

温馨提示

四特酒鉴别方法

真品特征:

1、包装材料图案印刷清楚。

2、酒体符合四特酒口感。

3、用双频电话拨打“本地区号+16843315”听到语音后,输入电话防伪标油墨下的数字,最后按“#“字键,便知四特酒真假。

4、根据产品出厂批号判定。

假品特征:

1、包装材料制作粗糙,图案模糊。

2、酒体口感粗糙,与四特酒明显不符。

3、电话电码防伪标油墨下的数字均为同一组数码。

4、产品出厂批号与本厂产品批号不同(字体、位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