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

一种有机化合物
四氯乙烯,容易挥发,有刺激的甜味,很多人在空气含有百万分之一四氯乙烯的时候就可以闻到,非常高浓度的四氯乙烯会导致晕眩、头痛、有睡意、意识混乱、恶心、说话及行走困难、失去意识和死亡。。四氯乙烯用途广泛,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干洗剂、金属脱脂溶剂,也用作驱肠虫药。[1]
    中文名:四氯乙烯 外文名: 别名: 化学式: 分子量: CAS登录号: EINECS登录号: 熔点:−19 °C (254 K)℃ 沸点:121.1 °C (394 K)℃ 水溶性: 密度:1.622 g/cm3 (液) 外观:无色澄清液体 闪点:120℃ 应用: 安全性描述: 危险性符号: 危险性描述: UN危险货物编号: CN危险货物编号: 英文名:Tetrachloroethylene 缩写:PCE CAS号:127-18-4 SMILES:C(=C(Cl)Cl)(Cl)Cl RTECS:KX3850000 摩尔质量:165.8g·mol−1 临界点:347.1°C 溶解度(水):0.015g/100ml(20 °C) 黏度:0.89cP(25°C) 警示术语:R:40-51/53 安全术语:S:23-36/37-61 MSDS:MSDS 主要危害:危害环境

简介

四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全氯乙烯,为乙烯中全部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四氯乙烯较为稳定,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1821年麦可·法拉第第一次加热六氯乙烷使之分解为四氯乙烯和氯气。

由于四氯乙烯相对毒性很低、热稳定性好,而且有很强的去油污能力,还可以回收重复使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干洗行业,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2012年,在干洗业已安全成功使用了60多年,被洗衣界公认为比较好的干洗溶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对各类生活用品的副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四氯乙烯的毒性也开始关注。

理化特性

物理性质

气味:具有类似乙醚的气味。

溶解性:能溶解多种物质(如橡胶、树脂、脂肪、三氯化铝、硫、碘、氯化汞)。与乙醇、乙醚、氯仿、苯混溶。

蒸气密度(空气=1):5.83

蒸气压:13mm Hg (20°C)

折射率:n20/D1.505(lit.)

储存条件:0-6℃

凝固点:-22.0℃

稳定性:稳定

饱和蒸气压(kPa):2.11(20℃)

燃烧热(kJ/mol):679.3

临界温度(℃):347.1

临界压力(MPa):9.7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88

化学性质

禁配物:强碱、活性金属粉末、碱金属。

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可与氯仿发生加成反应;与卡宾加成生成六氯环丙烷。

用途

1、用作有机溶剂、干洗剂、灭火剂和油脂萃取剂、烟幕剂、脱硫剂等;

2、用作驱肠虫药。对钩虫有麻痹作用,但是,四氯乙烯口服后可由消化道吸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主要为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可引起肝、肾的损害。所以,一般用作兽药用;

3、可用于生产金属清洗剂,是汽车,摩托车清洗护理液的主要原料;可以用做清洗电路板;

4、用作织物整理剂。四氯乙烯又称脱脂剂,皮毛制品厂家的生皮硝皮、皮毛脱脂清洗;

5、还可用于合成三氯乙烯和含氟有机化合物等。

制备方法

乙烯法

可联产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分下列二法。

1、直接氯化:乙烯和氯在含FeCl3催化剂的1,2-二氯乙烷溶液中,于280-450℃进行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再进一步氯化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后,分别用NH3中和、洗涤、干燥,即得成品。

2、氧氯化法:以乙烯和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与氯、氧在以CuCl2和KCl为催化剂以及425℃、138-207kPa条件下进行氧氯化反应,产物经冷却、水洗、干燥后蒸馏,得高纯度产品。

烃类氧化法

将含甲烷、乙烷、丙烷、丙烯等的烃类混合物于50-500℃氯化热解,得氯代烃类的混合物,精馏后分离成各种产品。

乙炔法

乙炔和氯加热氯化生成1,1,2,2-四氯乙烷,用碱脱去氯化氢得三氯乙烯,再经氯化生成五氯乙烷,然后再用碱脱去氯化氢得四氯乙烯。因乙炔价昂,已逐步为乙烯法等代替。

危害

毒性:属中等毒类。

健康危害

该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口服后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慢性影响: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一项研究显示,妇女怀孕期间如果接触过多的四氯乙烯,会增加新生儿患唇腭裂和神经系统先天缺陷的风险。

环境危害

释放到周围大气中的大部分四氯乙烯,由于阳光作用而分解,形成象氯化氢、三氯乙酸和二氧化碳之类的产物。地表水中的四氯乙烯迅速蒸发,在水中几乎不发生降解。该化合物在地下水中是稳定的,这正是作出由于工业溢漏和废物堆积造成地下水污染发生率增加这种考虑的原因。

危险特性

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

前苏联(1978)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6mg/m(日均值)

中国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0.005mg/L 

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0.1mg/L

二级:0.2mg/L

三级:0.5mg/L

日本

地面水:0.01mg/L

废水:0.1mg/L

土壤浸出液:0.01mg/L

嗅觉阈浓度:50ppm

处理措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废弃处置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美国禁止使用于干洗业

美国加州要求该州干洗行业于2023年1月1日前终止使用四氯乙烯,并得到了美国环保署的批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