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高鸿

严高鸿

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
严高鸿同志1948年4月出生于安徽广德,1968年3月入伍,1969年2月入党,1977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1979年2月从部队选调入南京政治学院任教,技术三级、文职2级,文职将军,(副军级)经总政治部批准延长退休年龄3岁,是学院首届名师、最早的两名博导之一,也是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群体的杰出代表。[1]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因工作成绩突出,于1983年和2000年各立三等功1次,1998年被江苏省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2004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08年获“第二届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所领导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编辑部于2003年和2005年各立集体三等功1次。
    中文名:严高鸿 外文名: 别名: 出生地:安徽广德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4月

简介

 严高鸿同志1948年4月出生于安徽广德,1968年3月入伍,1969年2月入党,1977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1979年2月从部队选调入南京政治学院任教,技术三级、文职2级,文职将军,(副军级)经总政治部批准延长退休年龄3岁,是学院首届名师、最早的两名博导之一,也是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群体的杰出代表。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因工作成绩突出,于1983年和2000年各立三等功1次,1998年被江苏省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2004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08年获“第二届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所领导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编辑部于2003年和2005年各立集体三等功1次。

去世

2010年12月18日,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思维学学科带头人、62岁的博士生导师严高鸿,在主持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岗位。在严高鸿的遗体告别仪式现场,近千名驻地官兵、群众和教授的生前好友失声痛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70多岁高龄的胡福明教授闻讯坚持要送严高鸿最后一程。

人物评价

严高鸿同志不愧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不愧为用生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战士。会议倡议军队院校尤其是政治理论教育战线认真贯彻军委的决策指示,自觉以严高鸿同志为榜样,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中发挥更大作用,争当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

审阅论文,他强忍病痛最后倒在评委席上

  

时间回到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寒潮过后的南京刚现一丝暖意。 

上午7点30分,严高鸿习惯性地拎起他那已经褪色的黑色公文包,准备出门上班。妻子王建清急切地说:“你今天就不要去了,我们马上到南医大二附院去拍个片子,看究竟是什么原因。” 

严高鸿没有接妻子的话,缓缓走到沙发前坐下来。王建清接着说:“如果不是颈椎问题,我们马上就要去军区总院!” 固执的严高鸿站起来,轻声地说,“今天的开题报告有4个学生,上午可能搞不完,我中午回来吃饭,可以休息一下。”说完,他就出了门。 

原来,南京军区八一医院已和严高鸿约好,要在这一天对他身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因为一周前,严高鸿就感到背部和胸口疼痛,而且疼痛一直在加剧。 

严高鸿要去参加的会议,是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学专业4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就在几天前,系里送来博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请他参加担任评委。由于临近假期,白天忙于繁重的学报编辑工作,严高鸿只能利用晚上审阅论文材料。一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就是一万五千多字,4份论文看一遍下来,再批注上修改意见,需要几十个小时,他天天都熬到深夜。 

18日上午,强忍着病痛的严高鸿第一个走进答辩会场。答辩开始后,严高鸿微微侧着身子,一边看墙壁上的投影字幕,一边凝神细听学员的论文陈述,不时拿起笔来记下自己的意见,并对博士生刘大勇的论文提纲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点评。  

10时05分,会议休息。答辩评委之一、军事新闻传播系王林教授递过来一支烟,严高鸿没有接。这时,王林听到严高鸿轻声的问:“老王,你这儿有休息的地方吗?”看到严高鸿脸色有些暗青,王林连忙带他到会议室对面的办公室,拉开简易沙发让他躺下休息一会。 

10分钟后,开题报告会正常进行,严高鸿强忍不适回到评委席。几分钟后,严高鸿晃动了一下身子,轻轻靠在椅背上,两眼微微闭上,就再也没有醒来。 这一天,距他正式退休仅剩4个月。 

主编学报 坚持“三不错”、“三不发”

 

其实,早在2008年4月,严高鸿就到了退休年龄。因为教学和科研需要,组织上特批他将退休年龄延长到2011年4月。 

从1997年起,严高鸿开始担任《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主编,教学和科研两副胆子一肩挑。为了提高办刊质量,严高鸿始终坚持“不错一个观点、不错一个字、不错一个标点”的办刊标准。校对清样怕眼睛看花,严高鸿就用尺子一行一行地压着校。由于长年笔耕,他的右手手指严重变形,写字时必须用无名指和中指夹住笔管,但每期25万字的《学报》,无论工作多忙,他都要坚持逐字逐句校对3遍。 

严高鸿的“三不发”原则在院内人人皆知:“院内干部子女文章不发,干部家属文章不发,领导交代的稿子质量不过关不发。” 

但在“三不发”之后,为了扶植、培养青年科研骨干,严高鸿还有一条原则:“可以照顾人,但绝不照顾稿子”。因而,许多来稿到了严高鸿手里,都会被改得“面目全非”。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他主编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在全国9000多家期刊中,先后获得“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被选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首批“军事学核心期刊”,连续5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一生简朴,他对别人却慷慨大方

在南京政治学院,记者看到一件有许多破洞的白背心,这是严高鸿的遗物。像这样的遗物还很多,一件60元钱买来的“山寨版” 梦特娇T恤,他一穿就是十年。去年过生日时,儿媳妇花1400块给严高鸿买了一件羊绒背心,告诉他是800块。他非常喜欢,但只在当天试穿过一次。 

经常性眼疲劳,导致严高鸿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工作时间一长,就酸痛不已。多年下来,许多常用的眼药水渐渐失去了效果。为了买到合适的眼药水,王建清特别关注眼药水的广告。就在去年年底,王建清托人从日本买回来几瓶。严高鸿用后觉得效果很好,但因为价格贵,他不舍得用。 

自己生活节俭,严高鸿对别人却很慷慨。据他的一些战友、同事介绍,严高鸿多次带头捐款帮助困难群众。汶川地震时,他超额缴纳“特殊党费”5900元,数额在同级别人员中最高。就在牺牲前一天,他还专门交代妻子,从刚领到的博导资料费中拿出800元钱留给自己交党费。两天后,在严高鸿遗像前,院领导收下了这位有着41年党龄老党员的最后一笔党费。 

妻子王建清喜欢旅游,可严高鸿工作忙,很少陪她一起旅游,她只好报团出游。“他向我许诺,等他退休了,我们就买辆车,到时他和我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名川大山。” 王建清说。  

他们不是没有车,严高鸿晋升技术三级后,按照规定,学院给他配备了专车。但严高鸿很少使用,车一直停在车库里,落满了灰尘。驾驶员无奈地说:“严教授的车子老不用,新车都成旧车了”。 

2009年,王建清开始攒钱,加上存折里的积蓄,一共凑齐了17万元,很快就定了一款小型的polo车。有了车,严高鸿退休时间就在2011年4月,王建清的愿望似乎马上就要实现了。 

谁知道,离严高鸿退休100多天的时候,他再也没能回到家中,品尝王建清做的那顿午饭。“高鸿啊,你答应过我,要带我去旅游的,怎么就这么丢下我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