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

古老舞种之一
嘎,是怒族的古老舞种之一,流传在位于怒江峡谷中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嘎”是怒族的古老舞种之一,流传在位于怒江峡谷中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嘎”在怒语中有“往下跺”的意思。舞蹈时,整个身体和动作力度往下,伴以膝关节的颤动,构成为动作的基本韵律。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拼音:ɡā
  • 繁体:嘎
  • 部首:口
  • 名称:嘎
  • 笔画:14
  • 释义:嘎(形声。从口,戛声。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嘎巴嘎巴

汉字

拼音:gā

注音:ㄍㄚˉ

释义:

1.形声。从口,戛(jiá)声。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screech〗。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

拼音:gá

注音:ㄍㄚˊ

同“尜”。

一种儿童玩具,两头尖,中间大。也叫“尜儿”、“尜尜”[ ga ,a children’s toy big in the middle and pointed at both ends]

尜,小儿戏物。——《字汇补·小部》

胡同名[lane's name]

胡同名。——《字汇补》

gǎㄍㄚˇ

1.乖僻,脾气不好。

2.调(tiáo)皮。

3.四川宜宾一代方言,单字即可成句。一般表示“是不是”“好不好”的意思。

怒族的古老舞种

“嘎”是怒族的古老舞种之一,流传在位于怒江峡谷中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嘎”在怒语中有“往下跺”的意思。舞蹈时,整个身体和动作力度往下,伴以膝关节的颤动,构成为动作的基本韵律。

主要代表节目

嘎的代表性节目有:祭猎神时跳的《香巴嘎》;为病人驱鬼逐邪时跳的《宇会嘎》;结婚迎亲时跳的《奎翮嘎》;举行婚礼时跳的《腊叉嘎》以及年节喜庆时跳的《霞夏嘎》等。

1、“达比亚”(琵琶,下同)舞蹈n怒族怒苏“达比亚”舞蹈。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反映迁移、采集、狩猎、耕作、械斗、爱情、生活以及反映动物声音和形态的摹拟舞蹈。用“达比亚”和“几味”(口弦)伴奏。除少数几套有歌词外,绝大部份没有歌词,是属一种乐舞。

nn“达比亚”舞蹈准备动作男女人数不限,集体圆舞。逆时针方向进行。男持“达比亚”,女弹“几味”跳。动作千姿百态,腿脚的伸缩、前进、后退、搓步、踏步、磋踏、旋转、前俯、后仰,变化万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各种形象动作与各种情绪的语汇表现出来。其音乐是三度、四度、五度和弦。以多声部表现的手法,二个或三个声部同时进行。当其中一个声部作为主旋律时,其它声部作为衬托和音,互相配合,使全曲丰富完美地表现出来。

nn怒族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黄土背朝天。虽说他们与高等学校的音乐殿堂无缘。走路跌足,衣着粗麻布,终年食用粗粮和山茅野菜,但祖先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天才,他们富有超绝的体察能力,在旋律中包含严谨、精深、精湛。例如:《母鸡下蛋》、《山鸟啄炭渣》、《江边阳雀调》等的乐曲中,犹如翩然起舞和翩跹起舞的形态和阳雀的啼呜声形象地表现出来。

nn一听便听出是母鸡下蛋和山鸟啄食炭渣时不停地转动身躯,那样形象逼真的音乐旋律;优美、起伏、感人,如痴如醉,让你陶醉于舞曲的意境之中,无形中把人们带入那遥远的远古时代的意境里。

nn“达比亚”乐舞是古色古香的摹拟舞蹈,独树一格,自成体系,原汁原味,原始古朴的风格,数量之多,风格独特,在全国的乐海中也是少见的。它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本体中的一部分。犹如一颗明珠。展现出原始古老文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是不可多得难能可贵的文化艺术瑰宝,应珍惜保护和弘扬。

nn“达比亚”舞蹈反映迁移的有《走路舞》、《第一次和第三次找土地》;反映狩猎的有《打猎舞》;反映民族械斗的有《射弩舞》、《古战舞》;反映生产、生活习性和摹仿动物声音及形态的有《挖地舞》、《生产舞》、《掰包谷舞》、《割小米舞》、《搓籼米舞》、《割漆舞》、《找野菜舞》、《找野麻叶舞》、《交租舞》、《母鸡下蛋舞》、《乌鸦喝水舞》等;反映婚姻爱情的有《婚礼舞》、《怀念舞》、《你看我,我看你》、《窝得得》、《接亲舞》;反映母系氏族社会形态的有《传性感舞》、《掰胯舞》;反映民族风情的有《饮酒舞》、《猎神舞》等九十多套。除此之外,尚有后派生自娱性创造的有三十多套。

nn“达比亚”舞蹈动作粗犷、敏捷、豪放、原始古朴,有的细腻、深刻。其旋律刚健、有力,节奏鲜明、清脆、感人,富于强烈的节奏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每一套舞蹈都反映一定的主题内容,有的则表现情绪的舞蹈。

nn2、“达谷光”(即踢踏舞)n踢踏舞是怒族怒苏民间流行的古老的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一般在婚嫁及亲人相聚等场合进行。动作粗犷、热烈、奔放,富于强烈的节奏感。

n踢踏舞大都以早期祖先在怒江两岸生涯为内容,反映生产生活及摹仿动物的声音和形态,展现了怒族怒苏所处的社会及地域和心态。

n踢踏舞时,手拉着手,围成圆圈,上身直立,手前后甩动,脚踩踏跺地面,胸部前俯,臀部顶出左右侧。以2/4,4/4拍的节奏作预备,以2/8、3/8、4/8、6/8、4/4进行,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和反映各种主题思想的舞蹈语汇表现出来,展示出怒族怒苏乐观的思想情绪。

n踢踏舞有《洗麻舞》、《迎亲舞》、《婚礼舞》、《回归舞》、《弭骂舞》、《摇篮舞》、《跺裂地板舞》、《猴子舞》、《猴子打架舞》等二十七套,还有几套是后派生创作的情绪舞。

n3、《斗羊舞》n斗羊舞是后派生创作的民间舞蹈。产生并流行于福贡县匹河乡果科村怒族怒苏聚居区。

n早在1953年由付益波、桑益冲、支边外来干部何澎辉同志所创作。1954年曾在州庆时演出。1956年参加全省农民文艺汇演时荣获一等奖。锦旗上着有“唱起来!跳起来!”六个字。迄今,在怒族怒苏民间广为流传。

n《斗羊舞》反映牧羊人热爱美好的生活,热爱羊群。精心牧养羊群,羊群温顺于牧羊人的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在人们面前,展示了多情厚道的山里人以乐观的精神境界,歌颂了充满人间的美好生活。

n小结:怒族的舞蹈文化是非常的丰富的,拥有着非常多着名的舞蹈文化,比如像是走路舞、打猎舞、古战舞、接亲舞,这些舞蹈都是当地非常出名的舞蹈,还有摇篮舞、婚礼舞,都是怒族的舞蹈文化。

都是在举行婚礼时跳的舞蹈,不同的是《奎翮嘎》是在男方到女方家迎亲时跳,《腊叉嘎》则在男方家中正式举行婚礼时跳。《腊叉嘎》也称“夷雄叫奎嘎”,“夷雄”即“竹筒”,“叫奎”是跺的意思,“夷雄叫奎嘎”意为“跺竹筒”。迎亲之日,是怒族婚礼中最为热闹的场面。按怒族的习俗,举行婚礼的当天,要由男方派人到女家迎娶新娘。当迎亲的队伍到达女家时,女方的亲朋便把门关上不准迎亲的人进入。这时,便要先进行对歌,由男女双方请来的歌手对唱。歌词大意为:

女方:尊贵的客人,你们来做什么?

男方:尊敬的主人,我们来要小猪;

女方:尊贵的客人,我家没有猪儿;

男方:尊敬的主人,村头阿婆说有;

女方:尊贵的客人,那是阿婆乱讲;

男方:尊敬的主人,阿婆虽老不乱讲;

女方:尊贵的客人,我家小猪怕冷;

男方:尊敬的主人,放心猪舍已盖好;

女方:尊贵的客人,我家小猪瘦小;

男方:尊敬的主人,她会很快养胖;

女方:尊贵的客人,我家只有她了;

男方:尊敬的主人,来年下崽你来抱;

女方:尊贵的客人,那就进来带走;

男方:尊敬的主人,谢谢罗感谢罗。

这时房门才打开,女方的亲朋手捧酒杯站在门口向前来迎亲的每一个敬酒三杯后,请客人进屋。迎亲的人们就开始在屋内跳《奎翮嘎》。新娘和新郎便坐在新娘的父母身边,聆听长辈的教诲。跳完迎亲舞即表明新娘已成为新郎的人,可由迎亲的队伍迎娶上路了。

于是女方送亲的队伍就背上嫁妆,与男方的迎亲队伍一起离开女家。新娘则由一个同龄女子陪伴,以红色薄布蒙面走向新的家。途中,女方陪送新娘的队伍和男方迎亲的队伍要再次同跳《奎翮嘎》。在舞蹈进行中,常会出现双方亲友男女双双喝“同心酒”的情形,这表示双方已结成了亲朋,互相尊重,永不分离,为舞蹈增添了情趣。

到了男家后,来庆贺婚礼的人们中,年长者多围坐在火塘边吟唱着怒族古老的民歌,男女青年则拉手围困,围绕着屋里的中柱边歌边舞《腊叉嘎》,当舞至高潮时,亲朋们将竹筒投入舞场中央,人们就会边跳边争着去跺踩竹筒。竹筒被跺烂或跺碎,则表示婚礼隆重,反之认为女方对这门婚事不满意。另外,人们认为婚礼中跺踩竹筒是吉祥的事物,是对新人的祝福,因此人们都争着去跺踩竹筒,意为共同分享吉祥和幸福。跳过《腊叉嘎》即表示人们承认了这对男女新建立的配偶关系。

《霞夏嘎》

意为侧身跺的舞蹈,属自娱性集体舞。也是年轻人在年节喜庆时较喜欢跳的一种舞蹈。跳时男女围圈,可顺、逆时针方向进行。

中医病名

嘎,病名。系指啼极无声的病证。即嘶哑。又作象声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