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刀

乔小刀

中国男歌手
乔小刀,本名乔守民,又名乔西,1978年出生于山东,中国男歌手。[1]一个刚过而立之年、只读到初中二年级的流浪汉,在不断的折腾中找到了自己。如今的他拥有乐队主唱、设计师、展览策划人、创意师、手工狂、诗人、丝网印刷专家、杂志主编等多重身份,涉猎多个行业:画画,摄影,音乐,设计,策划,各个领域都有人呼应,在刚刚结束的“大声展”中也颇受追捧。代表作品有《消失的光年》《凤求凰》、《小乌龟》、《星座》。
  • 中文名:乔小刀
  • 外文名:
  • 别名:乔守民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
  • 身高:
  • 体重:
  • 毕业院校:
  • 职业:演艺明星、歌手
  • 经纪公司:
  • 代表作品:《凤求凰》、《小乌龟》、《星座》
  • 主要成就:
  • 籍贯:山东
  • 性别:男
  • 信仰:音乐

人物经历

乔小刀在山东长到一岁多的时候,就被父母带着“闯关东”,到了黑龙江。家里穷,乔小刀自幼跟着父亲捡破烂、捡砖头,这为他后来成为“破烂艺术家”、手工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少年时代的乔小刀又黑又瘦,上学只上到初二。十六七岁的他没有朋友也没有事做,他躲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做设计”。

1998年,乔守民来到北京,更名为乔西。靠电焊吃饭,常常工作14个小时换来微薄薪水,有过连续两天眼睛不停流泪几近失明的经历。白天干活,晚上到书店看书,夜里住在门店,偷着用公司的486电脑,困了就蜷着腿睡在塑料泡沫上。

1998年,以电焊工的身份,怀揣四百元钱和一个信念挤进开往北京的火车,下决心去中国最好的地方受苦。”年底,依靠用一辆自行车捡回来的材料重组再创造,举办了个人装置艺术展。

1999年,为解决家里的负担而放弃艺术,学电脑,换不同的工作。每个月寄回老家1000元生活费。

2000年乔西已经穿西装进网站当美编了。网站倒闭,乔西接受公司设备创办设计公司,因着著名的好人缘,渐渐也有模有样。想到“都是受苦不如大家一起受苦”,2002年春节后,乔西将家人——包括父母和小木楠——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2002年,他开始每月做一本“书”:帆布制造,丝网印刷。开始是诗集,后来变成图文兼具外加音频视频;“书”的名字改为《月经》,“记录每个月的经历”。开公司的乔西赚了些钱。

2002年,把老家的父母、侄女接到北京生活。

2003年,创办第一个平面设计公司,挣到第一个10万元。

2004年,得意忘形导致某个项目失败,以至破产,重新搬回地下室居住。

2004年底,乔西离开公司,准备“做回自己”。他成立了工作室,主营丝网印刷,并自此更名为“乔小刀”。一边也干设计,接了不少活,包括设计位于“鸟巢”进门展厅的“奥运建设历程展”。

2005年,组装一台丝网印刷机,在地下室用手工的方式印制一月一期的帆布杂志《月经》。作品后来受邀参加“大声展”。

2006年,乔小刀买了把吉他,踏上了音乐之路自学吉他,写出第一首歌,并和当时八岁的侄女乔木楠一起组成了大乔小乔乐队。

2007年7月12日,大乔小乔首张唱片《消失的光年》在星光现场首发,到场1000人,300张饱含DIY精神的唱片被乔小刀扔往台下。同时,数百张唱片送抵乔小刀的媒体朋友手中。

2007年,出版音乐专辑《消失的光年》风靡全国,获中国流行音乐典礼最佳组合、最佳作词提名奖、华语传媒唱片十佳提名奖。年底担任香港导演王家卫电影《蓝莓之夜》首映典礼的演出嘉宾后,解散乐队。

2008年,坚持“以微薄之盐尽微薄之力”的口号,创办“微薄之盐”励志品牌,以最低成本的方式帮助年轻的音乐人,搭建展示平台。

先后为十多位音乐人无偿出版唱片。以设计师的身份参与2008奥运会闭幕式的视效创意脚本,获张艺谋导演赞赏。策划创意青年设计展《1200》和《复制我》。

2009年,创立“微薄之盐”演出现场。策划小型演出近200场,成为京城著名的民谣音乐圣地。与国内男装品牌“速写”合作出版发行音乐合辑《速写穿乐》,并亲自带领民谣音乐人进行全国巡回演出。到全国12所高校进行巡回讲座,广受好评。策划“800人帮1人”公益活动,为音乐人筹集手术费。获宋庄艺术促进会颁发的年度最佳公益策划奖和年度最佳民谣LIVE HOUSE。

2010年,任快乐男声长沙赛区评委,北京长阳音乐节蒲公英舞台导演。成立“微薄之盐”音乐厂牌,推出众多新锐音乐人,提供更多音乐平台。“微薄之盐”扩展了上海店和北京798店。受邀到外经贸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美院等高校举办个人演讲,策划MORE THAN启止潮流设计文化季。

2011年,整合“微薄之盐”品牌,为更多应届大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分享。参加TED×BLCU演讲。导演纪录片《淘旧货》引发低成本装修热潮。出任“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开始针对企业进行创意分享。担任“芯世界”公益创新奖策划顾问。担任对外经贸大学校园风采大赛评委,担任北大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评委。年底由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励志畅销书《好的生活没那么贵》,并将在全国24所大学签书巡讲。

人生经历

乔小刀在山东长到一岁多的时候,就被父母带着“闯关东”,到了黑龙江。家里穷,乔小刀自幼跟着父亲捡破烂、捡砖头,这为他后来成为“破烂艺术家”、手工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少年时代的乔小刀又黑又瘦,上学只上到初二。十六七岁的他没有朋友也没有事做,自卑地在家里吃白饭。那时唯一能给他带来自尊和自信的,是他利用超强的动手能力躲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做设计”,设计诸如兵马俑、水车之类稀奇古怪的东西。

自卑、内向而又孤单的乔小刀想:既然都是受苦,为什么不到中国最好的地方受苦,于是,1998年3月,二十岁出头的乔小刀从黑龙江来到了北京。

北京太大了,乔小刀却一个人也不认识。他只能从电焊工做起,每月收入两三百元。做收入这么低的工作,他却仍然表现出了他的优点:工作狂。平均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有时能连续工作20个小时。一天,由于工作时间过长,而电焊的光线太刺激,他的眼睛受伤了,没法闭上,只能睁着,一直流泪,疼痛钻心……那一次,他差点失明。

乔小刀还有一个优点,敢想,脑子灵活。做电焊的过程中,他学会了电脑刻字,收入翻了一番;电脑刻字的过程中,他又学会了平面设计,收入又翻了一番;2000年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写字楼里的白领,在网站工作,收入又翻了一番,月薪3000元。这样的工作算不上多么辉煌,可对两三年前还是电焊工的乔小刀来说,却是个奇迹。

投身艺术

可能正是由于曾经的内向与孤独,身在北京的乔小刀渴望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出于单纯的自尊心”,乔小刀说自己是画家。有个酒吧老板就当了真,他对乔小刀说:“我的酒吧重新装修,能不能挂你几幅画,让酒吧有点档次?”乔小刀不禁汗下,他可从来没学过画画,但既然自称画家,他就得把这差事应承下来,不能丢了面子。

被面子逼到了悬崖边上,乔小刀表现出他灵活、敢想敢做的一面。他发挥了自己会捡破烂的优势,穿着T恤、骑着辆破自行车,在北京三环路的垃圾堆里捡三合板、建筑胶、废布、油漆、颜料……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敲敲打打、拼拼凑凑、涂涂抹抹,他还果真搞出了一批形式独特的“假油画”。其成本,算上吃住在内,总计不超过700元。就这样,乔小刀除了完成酒吧老板交代的任务外,还顺势搞了个画展。他折腾来了一大帮朋友,画画的、搞音乐的、做设计的,他们把乔小刀的画带回家去,说要“珍藏”。自卑惯了、民工出身的乔小刀哪经历过这种荣耀,禁不住神采飞扬。

可荣耀不能当饭吃,乔小刀还是得面对现实。那年春节,他回了趟老家,家里的状况让他揪心,而最让他揪心的是侄女乔木楠。乔木楠出生后仅几个月,父母就离异了,父亲无力抚养她。她跟着爷爷奶奶过,两老一小竟靠挖野菜为生。揪心的乔小刀想,他得当“老板”。

回到北京后,乔小刀暂时放下了他的“艺术梦”,一心一意地在公司里拼命赚钱。不久,乔小刀真就如愿以偿当上了老板。

2002年左右,互联网遭遇寒冬,乔小刀所在的网站在苦撑两年后终于倒闭了。公司“分家”的时候,乔小刀得到了两台苹果电脑和一批办公用具。这些家当成了他当老板的资本,他租了个小写字间,有了自己的公司,做“商业设计”、丝网印刷。

公司初创,万事皆难。乔小刀工作更玩命了,常常是上顿接下顿地啃着方便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客户渐渐多起来,其中包括一些艺术界的人。乔小刀为他们设计唱片,印刷唱片封面和宣传品。乔小刀“丝网印刷专家”的名头,从那时起渐渐流传开来。

赚了些钱,生活逐渐安定后,乔小刀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他先是做了本杂志,名字很另类,叫《月经》,意为“记录每个月的经历”;形式也另类,以帆布为原材料,丝网印刷。后来这本杂志,竟被邀请去欧洲参加了先锋展。

在三四年的时间里,乔小刀尝试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大声展”、“奥运建设历程展”……他又成了展览策划人。

接下来他就玩起了音乐,他买了吉他,学弹古筝,并收集各种古怪的乐器,弄出更为古怪的音色组合。2006年,他干脆卖掉了公司,专心做起了音乐人。

问题在于,他根本没受过音乐教育,“连什么是音节也不知道”;更要命的是,他也没有音乐天赋。“他唱歌调不准,这没关系,可是他居然没拍子!”乐队的鼓手小声评价乔小刀说。

可乔小刀说:“想到了,就要去做,不能等老了再去玩音乐。”他尝试着自己写歌词,自己谱曲,并在酒吧里搞了一次个人音乐会。音乐会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场面火暴,乔小刀竟拥有了众多的Fans。接下来,乔小刀又做了件让人跌破眼镜的事:他请年仅8岁的侄女乔木楠“出山”,与他搞演唱组合。“别人说我唱歌不靠谱,那我就再找个更不靠谱的,让她做主唱,别人就不会骂我了。”

乔小刀给组合起了个很有诱惑力的名字“大乔小乔”。随后,他决定为“大乔小乔”先出张唱片专辑,名为《消失的光年》。

说做就做,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消失的光年》录制完成了。为了节约成本,也是为了出奇制胜,乔小刀决定唱片的包装完全由自己和家里人手工完成。唱片的内包装和外包装全由麻布做成。全家上阵,父母连夜踩缝纫机缝制封套,乔木楠则往封套里装唱片。《消失的光年》,不仅仅是音乐艺术品,还是纯粹的手工艺品,限量发行2000张。

2007年7月12日晚,1000多人涌进了《消失的光年》专辑首发式会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买40元门票进场的,这是最让乔小刀自豪的地方。

32岁的乔小刀和9岁的乔木楠,站到了首发式的演唱台上。简单的旋律,简陋的配乐,大乔的随意吟唱和小乔的质朴童声,竟然组合成了梦幻般的天籁之音。“大乔小乔”出乎意料地成功,而小乔比大乔的人气更旺!

“出唱片对我们来说是不务正业的事,记录下我们的成长却是正经事。”乔小刀一本正经地说。唱歌并没有影响小乔的学业,因为她从不把唱歌当回事,她的理想是长大后当翻译。

专辑曲目

《消失的光年》

01.星座

02.小乌龟

03.消失的光年

04.小草

05.黑光

06.采花

07.凤求凰

08.电传

09.黑光曲

10.凤求凰古琴曲

社会活动

2008年,由微薄之盐主脑乔小刀发起的“800人帮助1人”计划正式启动,这是一个针对漂泊在京城追寻音乐梦想的年轻人展开的一个帮助计划。项目启动之初帮助的第一位音乐人是即乔小刀第一张专辑《消失的光年》的录音室,前液氧罐头乐队成员小王磊。

小王磊在春节被检查出患上了重型股骨头坏死,治疗需要8万块的手术费,对于小王磊或其他北漂音乐人而言,8万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基于此,微薄之盐发起了“800人帮1人”的计划,希望团结大家,借助大家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音乐人。

2009年,6月5日开始,他带队《速写穿乐》全体艺人踏上全国巡演之旅,已经定下的城市有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乔小刀退居音乐幕后,在每个城市演出之前,就选择一个城市的高校进行巡讲,各类艺术学校、音乐学院都是他选择的场地,主推励志和他所亲身经历的各种奇门怪招。借全国音乐巡演之力,顺路全国高校巡讲。

人物评价

乔小刀这位未经受过高等教育却高手起家,几年时间里从事了涉及设计、艺术、音乐等领域全面开花,从“乔西的店”到“月经杂志”从“大乔小乔”到“微薄之盐”每次身份转换都是跳级式的前进,都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创意。

乔小刀展现了他近乎天才的商业头脑。他娴熟的运用“市场调研”、“目标受众”这样的词汇,“商业”、“噱头”则当之无愧的居于高频地位。他懂得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他更知道如何制造悬念,几乎每一步都胸有成竹。他懂得用稀缺提高含金量。他已经可以站在另一高度来评论一些做音乐的朋友,他们或多或少都比他更加固守清贫。他正用自己的行动发动近千人的力量为一些人提供免费帮助,即使被骂的很过、很难听,他依旧在鼓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