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冬草

喜冬草

鹿蹄草科喜冬草属植物
喜冬草,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高(6-)10-15(-20)厘米;根茎长而较粗,斜升。叶对生或3-4枚轮生,革质,阔披针形,长1.6-3厘米,宽0.6-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叶柄长2-4(-8)毫米;鳞片状叶互生,褐色,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9毫米,先端急尖。花葶有细小疣,有1-2枚长圆状卵形苞片,长6.5-7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不规则齿。花单1,有时2,顶生或叶腋生,半下垂,白色,直径13-18毫米;萼片膜质,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5-7毫米,宽2.5-4毫米。
    中文名:喜冬草 拉丁学名:Chimaphila japonica Miq. 别名:梅笠草(图鉴引日名)、爱冬叶(台湾)、日本爱冬叶(台湾)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超目: 目:杜鹃花目 亚目: 科:鹿蹄草科 亚科: 族:喜冬草组 亚族: 属:喜冬草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喜冬草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 药用价值:消炎,利尿,镇痛,滋补强壮

文献来源

Chimaphila japonica Miq.(1865—1866);Hand.-Mazz.(1936);Hara(1936);图鉴(1974)*;Fl.Taiwan(1978)*;Mak.New Ill.Fl.Japan(1979);东北草本植物志(1981)*;秦岭植物志(1983)*;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西藏植物志(1986);中国植物志(1990).

Chimaphila astyla Maxim.(1867);C.fukuyamai Masam.(1933).

形态特征

常绿半灌木状草本,高8—18厘米;根状茎细长,横生,地上茎直立,少有分枝,圆柱形,无毛。叶对生,或互生、近对生,排成轮状;叶片革质,宽披针形,稀椭圆形,长1.5—3厘米,宽0.6—0.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面深绿色,背面稍淡,两面无毛,边缘具疏锯齿,中脉于叶面凹陷,背面凸起,侧脉不显;叶柄长5—8毫米,无毛。总花梗长3—5厘米,直立,具乳头状突起,下部有1—2个膜质苞片。花1—2朵顶生,白色,俯垂,直径1—1.2厘米;萼片5,膜质,宽披针形,长6—7毫米,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瓣5,倒卵状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7—8毫米,宽3.5—4.5毫米;雄蕊10,花丝短,长约2毫米,中下部扩大如翅状,具缘毛;花药2室,顶孔开裂;花柱极短倒圆锥形,柱头盾状,有5个波状齿。蒴果扁球形,直径4—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本种的主要特征为萼片较大,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7毫米,先端急尖;叶阔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与其他种易于区别。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900-3100米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或灌丛下。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

产吉林、辽宁、山西、陕西、安徽、台湾、湖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中国外分布

朝鲜、苏联(远东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