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凝

和凝

五代十国时期宰相、文学家、法医学家
和凝(898年—955年),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宰相、文学家、法医学家。和凝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登进士第,进入宣义军节度使贺瑰幕府,后又在郓、邓、洋三州幕府任从事。后唐明宗天成年间调入中央任职,此后历仕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等朝,在后晋时担任过六年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受封鲁国公,最终官至太子太傅。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7月23日)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侍中。和凝喜爱文学,长于短歌艳曲,其词作被王国维辑为《红叶稿》。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1]
    本名:和凝 别名:和鲁公、曲子相公 字:成绩 号: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东) 主要作品:疑狱集 主要成就:辅佐后晋高祖石敬瑭、挫败安从进叛乱、提拔范质等人才、创作大量诗词、为五代中原文坛佼佼者、编纂法学著作《疑狱集》 籍贯:郓州须昌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和凝是唐高宗时监察御史和逢尧的九世孙,但家族自和逢尧以后逐渐远离仕途。和凝的父亲和矩就不读书,但仍然尊重士人,遇到士人都会倾尽家财来接待。和凝自幼聪颖,具有秀丽清奇的风采,并且自幼读书,一看书就通晓其大义,于贞明三年(917年)登进士第。

后梁宣义军(滑州)节度使贺瑰了解到和凝与自己是同乡时,便聘他为府中从事。和凝在郓州府中从事时,正赶上贞明四年(918年)梁晋胡柳陂之战,和凝所在部贺瑰加入了战斗序列。梁军受到前后两面夹击后,随即大溃。贺瑰在护兵的保护下,冲出重围逃跑。晋军在后面追赶,就在快要逃到濮州(今河南范县濮城镇)时,跟随贺瑰的士兵全都跑光了,只剩下和凝一人紧跟不舍,贺瑰让他快跑,和凝哭着说:“男子汉受到别人知遇,遇到危难却不回报,这不是我素来的志向,只是恨我没有死的地方!”突然一个骑士朝贺瑰追来,和凝引弓射死敌兵,救了贺瑰一命。贺瑰认为和凝文武双全又有志气,前途远大,突围后嘱咐诸子谨慎侍奉和凝,并将女儿嫁给和凝,和凝的声望也日益隆盛。

贞明五年(919年)八月贺瑰病死,和凝在此后的几年里又历任郓、邓(今河南邓州)、洋(今陕西洋县)三府从事。

入仕中央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和凝被调入中央任职,拜为殿中侍御史。后历任刑部、礼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主客郎中,后又权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当时春闱开科取士放榜时,往往设荆棘于贡院大门以及关闭贡院门,以防有人落榜后闹事,和凝则反其道而行之,撤除荆棘,开启院门,反而无人闹事,这是因为他主持的科举考试公平公正、令人心服。因此,他录取了包括名臣范质在内的许多人才,时人誉为“得人”,亦由此得到后唐明宗的器重。

后唐末帝即位后,和凝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清泰二年(935年)十二月兼任工部侍郎。翌年后晋灭后唐,和凝又出仕后晋,并且平步青云。天福二年(937年)二月改任礼部侍郎,仍充翰林学士,六月升任端明殿学士,仍任礼部侍郎。

天福三年(938年)正月兼判度支,十一月从礼部调至户部,仍任侍郎。同年奉命作《圣德神功碑》献给辽朝。

天福四年(939年)四月,后晋废端明殿学士,和凝遂改任翰林学士承旨。在此期间,后晋高祖石敬瑭多次召见和凝,询问时事,和凝的回答都令石敬瑭十分满意。

任职宰辅

天福四年(939年)九月,和凝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天福六年(941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密谋反叛,邺都留守刘知远在开封,泰宁节度使桑维翰建议石敬瑭巡幸邺都,以防安重荣夺取。八月初五日,石敬瑭离开开封,前赴邺都,命郑王石重贵留守开封。和凝注意到驻守襄阳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也有反叛之心,便在石敬瑭临行前进言:“御驾离开宫阙,安从进一旦叛逆,如何对待?”石敬瑭问他有何办法,和凝建议给石重贵留下数十道空白宣敕,安从进一旦反叛,就马上填写将校姓名,以便迅速镇压。十一月,安从进果然反叛,进攻邓、唐二州,石重贵马上调兵遣将,得以击退叛军,时人评价此乱的迅速平息“由凝之力也”。

天福七年(943年)六月,石敬瑭驾崩,和凝负责撰写其谥册、哀册文。石敬瑭之侄石重贵继位,加授和凝右仆射。

开运元年(944年)七月,和凝受封鲁国公。翌年八月罢相,守右仆射。不久后转任左仆射。

晚年去世

开运四年(947年)正月,辽灭后晋。二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拜和凝为宰相,以左仆射兼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四月,后汉皇帝刘知远驱逐耶律德光。和凝与冯道、李崧等宰相被辽将麻荅裹挟北上,途中和凝改任辽朝判集贤一职。八月,和凝等人在恒州被后汉军队救出,九月回到开封,被刘知远任命为太子太保,退居闲职。

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和凝任太子太傅。

显德二年七月初二日(955年7月23日),和凝因背疽发作而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周世宗辍朝两日,追赠和凝为侍中。

主要影响

政治

和凝在政治方面的建树主要有:

提拔大量后进人才,例如范质、李澣、刘知古、申文炳、张谊等,时人赞为“得人”;

天福六年(941年)提前预防安从进之反,使叛乱被顺利平息;

创作大量应制文字,如《调元历序》《道德经新序》《吴越文穆王神道碑》《后晋高祖谥册文》《后晋高祖哀册文》《回河颂》以及为辽所写的《神功圣德碑》等。

文化

和凝著有诗文百余卷,并运用当时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刊行于世。他擅长短歌艳曲,在洛阳、开封一带广为流传,词作承袭花间派,风格有清秀之处,也有富艳之处。在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原地区,文学衰落,和凝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中原文学家,并且是其中佼佼者,在五代文坛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他

和凝曾在后唐任刑部员外郎,熟悉法律工作。他在长兴二年(931年)奏请设立明法科,以扩大法律人才,得到后唐明宗批准。此外,和凝还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案例选编——《疑狱集》(后其子和㠓增修),辑录了汉代至五代时期情节复杂、争讼难决、平反冤狱、揭露奸凶之类的疑难奇案,其中包括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敏中密访等案例共100则。《疑狱集》除竭力推崇历代执法严明、敢于为民平反冤抑的司法官吏外,对司法检验方面的经验也有所介绍,其中包括许多法医学知识,在平反冤狱中起到一定作用,为后来宋慈著《洗冤集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一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案例著作。

历史评价

贺瑰: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

孙光宪:相国厚重有德,终为艳词玷之。

薛居正:凝性好修整,自释褐至登台辅。车服仆从,必加华楚,进退容止,伟如也。又好延纳后进,士无贤不肖,皆虚怀以待之,或致其仕进,故甚有当时之誉。平生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尤好声誉。

李冰若:和成绩词自是花间一大家,其词有清秀处,有富艳处,盖介乎温(庭筠)、韦(庄)之间也。

郑振铎:中原文学,五代时极不足重。韦庄、韩偓、陈陶诸人皆去而之他。真实的伟大作家,不过寥寥可数的几个而已。在其中,和凝无疑的是高出于众人的。……他的词,较为直率,像“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嬗娥”之类,但《薄命女》一阕……却是《花间》里最好的篇什之一。

轶事典故

梦五色笔

和凝在十七岁时进京,准备参加明经科,忽然梦见有人赠给他一束五色笔,并对他说:“你有如此的才华,为何不参加进士科?”和凝从此才思更加敏捷,便改去考难度更高的进士科,弱冠之年便登进士科。

衣钵相传

和凝在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以第十三名的成绩登进士科。等到长兴四年(933年)他知贡举时,对考生范质很是青睐,对范质说:“你的文章本来可以排第一,暂时屈居第十三名,用来传老夫衣钵。”世人都以此为范质的荣耀。后来范质果然也做了宰相,并受封跟和凝一样的爵位鲁国公。有人作诗纪念这个佳话:“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钵尽相传。”

喜作艳词

和凝年轻时喜欢作曲子词,在洛阳、开封一带广为流传。拜相以后,后悔年轻时写的这些艳词,托人收拾焚毁,但早已名声在外。后来短暂入主中原的辽朝人也知道和凝爱作艳词,称他为“曲子相公”。另外,据说传世的韩偓艳诗集《香奁集》实为和凝所作,但和凝做了宰相后,为了避免世人诽谤,于是将作者伪托韩偓。

靴价之争

后晋时,和凝与另一宰相冯道在中书门下,有一天和凝问冯道新买的靴子花了多少钱,冯道抬起左脚说:“九百。”和凝性格褊急,马上回头责骂自己的小吏:“我的靴子怎么花了一千八百?”骂了很久。冯道又慢慢举起右脚说:“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时人认为这样的宰相难以镇服百官。

谈笑风生

和凝为人慷慨厚道,也非常幽默,时常谈笑风生,引得哄堂大笑。有一次博士杨永符正在写草书,有一个省郎听到和凝的笑声,对杨永符开玩笑说:“丞相口欢笑。”杨永符说:“我正在写东西,你也会说‘太博手怒’吗?”

人际关系

曾祖父:和敞(追赠太师)

祖父:和濡(追赠太师)

父亲:和矩(追赠尚书令)

妻子:贺氏(宣义军节度使贺瑰之女)

儿子:

长子:和峻(官至省郎)

次子:和岘(官至宋朝主客郎中)

三子:失载

四子:和㠓(官至宋朝右正言、水部员外郎)

五子:和嵲(官至宋朝大理评事)

个人作品

和凝著作甚多,有《演纶集》《游艺集》《孝悌集》《红药编》《籝金集》《香奁集》六集共一百卷以及《疑狱集》三卷、《赋格》一卷。诸集中仅有《疑狱集》流传至今。另外,王国维辑其词作为《红叶稿》。

种类

数量

题目

104首

《宫词百首》《题鹰猎兔画》《醴泉院》《兴势观》《洋川》

29首

《渔父》《解红》《柳枝》三首、《天仙子》二首、《江城子》五首、《何满子》二首、《望梅花》《薄命女》《春光好》二首、《抛球乐》《菩萨蛮》《采桑子》《喜迁莺》《山花子》二首、《临江仙》二首、《小重山》二首、《麦秀两岐》

6篇

《请置医学奏》《请减明法科选限奏》《补奏斋郎奏》《请放榜后贡举官晚出奏》《立四庙议》《大晋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谥文穆钱公神道碑并序》

史料索引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周书)列传七》

《新五代史卷五十六杂传第四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后晋纪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