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

命令

汉语词语
命令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ìng lìng,意思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
  • 中文名:命令
  • 外文名:The command
  • 概述: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

释义

1.发令以使之。谓发令而使其做某事。现指上对下发指示。

2.帝王的诏命;朝廷的文书。后指上对下所发的指示。

概述

命令(令)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时所使用的公文。

命令(令)是国家权力关机、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及其负责人颁布的,是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领导性、指挥性的下行公文。从词义上看,是“使人为事”的意思。“命”还有“严肃”的含义,“令”有“告诫”的含义。

命令是中国最古老的公文文种之一。三国时候曹操为了完成其统一中国的大业,千方百计广招人才,先后颁布了《求贤令》、《举士令》和《求逸才令》等。在中国古代,命令有称作“誓”、“诰”、“制”、“政”、“策”等的。

使用范围

使用命令这一文种时,必须严肃审慎,不能滥用,错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可以发布命令。其他机关(包括党的组织)不得使用。在处理重大紧急事务的时候,如救灾抢险,地方县以上领导机关及其主要负责人偶尔也使用这一文种。

特点

命令直接反映领导机关的意志,具有强烈的法定权威性,受令方面必须无条件服从,做到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偏差。命令和行政法规,规章不同,行政法规、规章是发布命令的依据,有命令还是为颁布和执行法规文件而发布的。

命令(令)与别的公文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重要

命令(令)所涉及的事项,有的是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有的是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这些都是重要的内容。运用命令来奖惩有关人员,往往也是影响较大的。如果是一般性的表彰先进或批评错误,就不用命令而用通报等别的公文文种。

2、权威性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才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命令,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发布命令。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地方政府都很少使用命令这一文种,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才较多使用。因此,命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命令一旦发布,别的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修改或歪曲,如果别的公文的内容与命令的有关精神相抵触的,也一律以命令的为准。

3、强制性大

命令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上级机关发布了命令,下级机关不管是否同意,不管有什么困难或问题,都必须坚决地无条件地执行。令出必行,违反命令或抗拒执行命令,就要受到惩罚,在所有国家机关行政公文中,命令是最具有强制性的。

分类

命令能多种类型,按其内容和作用,有公布令、任免令、嘉奖令以及惩戒令、动员令和特赦令等。前四种比较常见和常用。

公布令

多用于公布重要法规、规章和条例等。如1991年6月29日以国家主席杨尚昆名义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是为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而发布。

标题:由发令机关名称(或领导人职务名称)和公文文种名称“命令”构成。标题下的令号或以行政公文的发文字号代替令号,或从领导人在任职开始不分年度,按序编号,直至任职期满,下任另行编号。一般多用后一种令号的编排方法。

正文:公布令的正文简短。由公布对象、公布依据和公布决定三部分组成。公布对象,说明公布的重要法规的全称,一般写于令的文首。公布依据,即说明公布对象通过、批准的机关或会议,写在公布对象之后,用“已由”衔接。公布决定,即公布令的实施日期。

落款:签署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机关主要领导人的职务和姓名,注明发令时间。

公布令有时带有“附件”,附在命令的正文之后,如杨尚昆主席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就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全文。公布令篇幅一般比较短,文字精练、准确、鲜明和庄重。

行政令

多用于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和宣布施行强制性行政措施等。如《国务院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

标题:由发文机关、文种和事由三部分组成。

正文:由发布命令的缘由、命令的要求和执行办法三部分组成。发布命令的缘由,即发布命令的原因和根据。这部分力求简明、扼要、理由要充分。命令要求,即发令机关提出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宣布施行的强制性的行政措施。这部分是正文的主体,一般分条列项写,以收一目了然之效,要求内容具体,用词准确,语气肯定,不可模棱两可,产生歧义。执行办法,即对命令牟执行规定,包括生效时间等有关内容。有的行政令没有这部分内容。

落款:签署发令机关领导人的职务和姓名,注明发令时间。

任免令

多用于发布人事任免事宜,有时也以“任免名单”的形式代替。任免令的标题、令号、落款等写法与公布令相同。

嘉奖令

多用于表彰有关人员等。如《国务院对胜利粉碎劫机事件民航场继海机组的嘉奖令》。嘉奖令可由国家行政领导机关、立法机关单独发布,也可以由党政军机关联名发布,但省以下机关多以表彰性的“通报来代替嘉奖令。

标题:由发令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发令机关和事由之间多用“对”而不用“关于”连接。标题下面注明发令日期或公文统一编号。

正文:由嘉奖原因、嘉奖内容、号召要求三部分组成。嘉奖令内容比较丰富,行文感情色彩比较浓重,有较强的号昭力和感染力。

落款:一般不签署发令机关领导人的职务和姓名,也不再写发令时间。

结构

命令(令)的结构有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

命令(令)的标题有三种构成形式:

一是由发令机关名称、主要内容、文种构成。

二是由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人身份加文种组成。

三是由主要内容加文种组成。

正文

正文按照公文的常规模式进行操作,由三大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主要写发布命令的原因、根据、目的、意义等。作为开头部分,原则上不宜过长,但有时因原因复杂、意义重大,也可以用较多文字表述。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头部分就占了全文的二分之一左右。主体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主要写命令事项,也就是要求受命者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等等。这部分内容复杂,层次较多,一般都需要分条表达,以便眉目清楚。

结尾

结尾部分,主要用来写执行要求。如由何单位负责执行,从何时起开始执行等等。这部分内容单纯,篇幅短小。

写作要求

1、注意“命令(令)”的适用范围

2、“命令(令)”的作者具有限定性。

3、命令用于任免人员,仅限于任免部长级以上的官员,而一般官员不用命令任免;命令用于嘉奖,也仅限于嘉奖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或事,普通表彰不用嘉奖令。

4、文辞庄严、准确。

5、结构严谨、平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