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

吏部

古代官署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等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组部。唐朝时吏部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1]
    中文名:吏部 外文名: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 拼音:lì bù 实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 始置时间:东汉

唐朝

唐朝时吏部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勋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唐朝武德五年改选部曰吏部,七年省侍郎。贞观二年复置。龙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封,考功曰。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天宝十一载改吏部曰文部,至德二载复旧。有吏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明朝

明朝首任尚书是滕毅,樊鲁璞与汪河分任左右侍郎。

洪武六年,吏部分为总部、司勋部、考功部;洪武十三年,增设司封部;洪武二十六年,改总部为选部。

洪武二十九年八月,吏部下设定为四清吏司,即文选司、验封司、考功司、稽勋司。

别称

吏部别称铨部、天官(武则天当政时改)、文部(唐明皇天宝12年改),吏部尚书别称典铨。

其他

除此以外,还有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和工部五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