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

汉语汉字
吊[1](拼音:diào),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殷商甲骨文和金文,其古字形像一个人背着一支带着绳子的箭的样子   。吊字本义早已不存,此字在古代的常用义是慰问,多指祭奠死者或对遭遇丧事的人家进行慰问。“吊”又表示悬挂,引申指用绳子等系者向上提、向下放。“吊”旧时也是货币单位,一千文为一“吊”。
  • 中文名:吊
  • 拼音:diào
  • 繁体:弔
  • 部首:口、巾
  • 五笔:KMHJ
  • 仓颉:RLB
  • 郑码:JLI
  • 笔顺: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
  • 字级:一级(编号:0428)
  • 平水韵:去声十八啸,入声十二锡
  • 总笔画:3 3
  • 四角号码:6022₇
  • 统一码:U 540A
  • 注音字母:ㄉㄧㄠˋ,ㄉ〡ˋ
  • 造字法:会意字
  • 结构:上下结构
  • 异体字:弔、?、?、?、?、?

文字源流

“吊”,甲骨文作图1,金文作图2,中间是一个“人”字,中间有一弯曲形构件。小篆(图4)以甲骨文、金文为基础进行改造,弯曲形构件写成“弓”字形。隶书据此也作了相应的笔画整合。这个字隶定之后其实是图8,这一形体后来产生了一个俗字,就是“吊”。《改并四声篇海》引《俗字背篇》:“吊”同“〔图8〕”。国家语委1955年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时,停止使用图8字形,以“吊”为规范正体。  

“吊”的来龙去脉不甚明了,学术界看法不一。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古时候,人死后用草一裹葬在野外,为防止禽兽食尸体,子女及亲属便带上弓箭守候,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认为:甲骨文、金文“都分明是毒蛇形”,“吊”字“即像巨蛇缠啮人之状"。“古文即用此情此景以表现被害者处于此际的忧惧、绝望。”夏渌在《评康殷文字学·释吊》一文中又提出“神判说”:“邑人失窃,盗与失者往往同去北帝前探青龙,以分青白。“经过‘青龙’的缠绕考验,没有受伤的就是好人,嫌疑就消除了。”“经考验的人恢复了名誉,亲友邻里必然要去唱问一番。”唐汉先生在《汉字密码》中则又有“捆绑悬挂说”:“在古人看来,仅仅将人捆起后,他还会跑掉的。因而,古人的捆是和‘缚’(与它物绑在一起)‘挂’(悬挂在它物上)为一体的。”罗振玉、郭沫若、吴大澂、孙海波提出“叔”字说。唐兰又说:其“字本应释做‘吊’吴大激、罗振玉等硬把来当做‘叔’字解释,就错了,因为金文是另有‘叔’字的。”  

出于各家学者对字形的不同见解,“吊”字的本义说解也是众说纷纭。有人释为对死者恤问,有人释为提携、抬高。“吊”有祭奠死者之义。人死后,要派人向死者的亲属、朋友报丧;亲友接到讣告即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按礼迎送。“吊”字追悼死者的意义沿用至今,并组成一些复合词,如吊丧、吊孝、凭吊。还形成一种专门的文体——吊文,就是追悼死者,致辞表示感慨。在祭奠死者这个意义上,有“唁”字与“吊”义近,只不过“唁”是吊生。《说文解字》:“唁,吊生也。”《一切经音义》十三引《韩诗》:“吊生曰唁。”也就是说,吊是祭奠死者,唁是慰问死者家属。现代汉语中“吊唁”也常作为一个词使用。

从“祭奠”这个意义,引申出对受到灾祸的人表示抚慰、慰问。这是“吊”在上古的常用义。如《左传·庄公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吊焉。”古代把灾祸发生之后相互慰问之礼称为“吊礼”,《周礼》中的“大宗伯”一职,“以吊礼哀祸灾”;“小行人”一职,“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都是代表天子吊慰抚恤各国诸侯及人民的。

另外“吊”还有许多其他意义。有“悬挂”义,如吊窗、上吊。由悬挂引申出用绳子等系着向上提、向下放,如:吊桶。引申为“收回”,如:吊销。由“悬挂”义还引申指旧时货币单位,即制钱的计量单位。制钱是明清两代所铸造的钱币,是通宝体系的一种特殊类型。清末制钱种类繁杂,各地区流通的制钱不一致,吊的计算方法,各地也不一致。顺治时规定制钱一枚叫“一文”,一千枚叫“一吊”。光绪时京津一带一百文为一吊,东三省一百六十文为一吊,山东、河北五百文为一吊。相互之间换算繁难,使用不便。后来随着外国货币的进入,铜元、银角兴起,逐渐代替了制钱,“吊”作为计量单位也就不再使用。    

详细字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diào

动词

祭奠死者或对遭丧事及不幸者给予慰问。

mourn;

condole

《仪礼·士丧礼》:“君使人吊,彻帷,主人迎于寝门外。”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丧(sāng);吊孝;吊唁

安慰;怜悯。

吊民伐罪;形影相吊

指祭奠的仪式。

《花月痕》第五一回:“先一日就在轩轩草堂开了一天吊。”

追怀(古人):伤怀(往事)。

《诗经·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凭吊;伤今吊古

取。

汉·王充《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前蜀·韦庄《黄藤山下闻猿》诗:“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

悬挂。

hang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将犯人足吊起,头向下卧。”

吊环;吊桥;提心吊胆

用绳索往上提或向下放。

吊车

掉落;跌落。

fall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摺:“因向船头点闸水军,一时不小心,吊在江中了也。”

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当日编歌儿的娘娘,是吊在河里淹死的呢!”

调换;搬弄。

《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翻过来,吊过去,左右只是这两套。”

调取;提取。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烧宝蓮寺》:“汪大尹次日吊出众犯,审问狱中缘何藏得许多兵器。”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大主考)照号吊了墨卷,拆开弥封。”

把皮筒子加面子或里子缝成衣服。

高德明《梦中婚》:“乙:‘您先等等,六月十三穿皮袄不热吗?’甲:‘不热,使夏布吊面!’”

收回(发出去的证件)。

吊销;吊扣

从高处轻轻击球,打到对方难以接到的地方。

吊底线;打吊结合

量词

旧时钱币单位。最初以一千个制钱为一吊,后来各地算法不一。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是日十三位道长,每一箇马上人要钱一吊。一吊者千钱也。”

《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薛内相心中大喜,唤左右拏两吊钱出来,赏赐乐工。”

动词

至;来。

《尚书·盘庚下》:“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

《诗经·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

形容词

善。

《诗经·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郑玄笺:“至,犹善也。不善乎昊天,愬之也不宜。”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上】【人部】多啸切(diào)

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说文解字注

问终也。谓有死丧而问之也。《杂记》曰“吊者东面致命曰:寡君闻君之丧,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曲礼》“知死者伤。”郑注曰:“说者有吊辞,曰:皇天降灾,子遭罹之,如何不淑。”《曾於问》:“父丧称父,母丧称母。”郑注云:“父使人吊之,辞云:某子闻某之丧,某子使某,如何不淑。母则若云:宋荡伯姬闻姜氏之丧,伯姬使某,如何不淑。”此皆问终之辞。淑,善也。如何不善者,欲其善也。故引伸之谓善为吊。鲁庄公使人吊宋大水云:“若之何不吊。”即如何不淑也。《左传》哀公诔孔子“昊天不吊”,先郑注《周礼·大祝》引作“昊天不淑”,此吊淑通用之徵。应劭、王肃皆训吊为善。《粊誓》“无敢不吊”,即无敢不善也。凡《书·大诰》《多士》,《君奭》,《诗·节南山》《瞻卬》,《逸周书·祭公解》,《左传》庄十一年、襄十三年、十四年、二十三年、昭二十六年、哀十六年,《汉书·翟义传》所云:“不吊”者,皆谓不善。《大诰》,《君奭》之“弗吊天”三字连读,《多士》之“弗吊昊天”四字连读,皆犹《小雅》之“不吊昊天”,郑云:“不善乎昊天”也。盖吊之为善,今失其传矣。以上王氏引之说。玉裁按,辵部:“

从人弓,三字今补。会意。多啸切,二部。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此偁《易·系辞》,说人持弓会殴禽之故。

故人持弓,会敺禽也。“故”字旧作“从”,今正。《吴越春秋》陈音谓越王曰:“弩生於弓,弓生於弹,弹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樸质,饥食鸟兽,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按,孝子敺禽,故人持弓助之,此释吊从人弓之意也。仓颉造字,当黄帝时,既易之以棺椁矣,而葬文犹取衣薪,吊文犹依逐肉,反始不忘本也。礼也者,反其所自生。

弓盖往复吊问之义。小徐有此八字,盖别一说也。当有“一曰”字。《左传》有相问以弓者,故云然。  

广韵

多啸切,去啸端 ‖ 吊声奥3部(diào)

吊,吊生曰唁,吊死曰吊。多啸切。又音的。七。

都历切,入锡端 ‖ 吊声觉2部(dì)

吊,至也。又音钓。  

康熙字典

【寅集下】【弓部】 吊;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1

(diào)《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多啸切,音钓。《说文》:问终也。《礼·曲礼》: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玉篇》:吊生曰唁,吊死曰吊。《急就篇》:丧吊悲哀面目肿。注:於人持弓为吊。上古葬者,衣之以薪,无有棺椁,常苦禽兽为害,故吊问持弓会之,以助弹射也。

又伤也,愍也。《诗·桧风》:中心吊兮。传:吊,伤也。又《小雅》:不吊昊天。传:吊,愍也。

又龙种曰吊。裵渊《广州记》:吊,生岭南,蛇头龟身,水宿木栖。其膏至轻利,铜及瓦器盛之皆浸出,置鸡卵壳中则不漏。苏颂《本草图经》:吉吊脂,龙所生也。

(dì)又《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口”小“巾”大,左右对称。“口”居上居中,上宽下窄。“巾”冂的横段从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竖笔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t

ioɡ

王力系统

t

iau

董同龢系统

t

iɔɡ

周法高系统

t

eaw

李方桂系统

t

iagwh

iau

i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萧宵

iɑu

齐梁陈北周隋

萧宵

iɑ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t

ieu

拟音/王力系统

t

ieu

拟音/董同龢系统

t

iɛu

拟音/周法高系统

t

iɛu

拟音/李方桂系统

t

ieu

拟音/陈新雄系统

t

ieu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三十四啸

开口呼

四等

全清

多啸切/音的

tiɛu

入声

二十三锡

开口呼

四等

全清

都历切/音钓

tiek

集韵

去声

三十四啸

开口呼

四等

全清

多啸切

tɛu

入声

二十三锡

开口呼

四等

全清

丁历切

tɛk

礼部韵略

去声

多啸切

入声

丁历切

增韵

去声

多啸切

入声

丁历切

中原音韵

去声

萧豪

开口呼

全清

tiau

中州音韵

去声

萧豪

当料切

洪武正韵

去声

十二啸

全清

多啸切

tieu

入声

七陌

全清

丁歴切

tiək

分韵撮要

阴去

第十一朝沼照

tttt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